1月 2 日,雷鸟创新 RayNeo与阿里云举行战略签约仪式,阿里云通义系列大模型将为雷鸟创新的 AI眼镜提供全套AI技术和产品支持。
这是国内首个大模型与AI眼镜硬件厂商开展的深度定制合作,同时也是阿里云在AI眼镜领域的首个战略级合作。据悉,双方将以AI眼镜为核心载体,共同投入研发资源和人力,并围绕云计算、大模型、AI硬件等领域持续开展合作,为终端用户带来更智能、更多元、更流畅的交互体验。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华南大区总经理康敏(左)、雷鸟创新CTO张君杰(右))
2024年,“可穿戴设备”逐步成为AI落地的移动终端硬件最佳载体,在所有穿戴设备中,AI眼镜是最受关注的品类。
相比手机、电脑等传统设备,智能眼镜的轻便特性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 AI 交互,无需掏出设备或中断当前活动;其贴近人体的佩戴方式提供了最自然、最舒适的交互体验。
更重要的是,智能眼镜可以集成摄像头、麦克风等多种传感器,实现视觉、听觉的全方位感知,让AI能够实时理解用户所处的环境和场景,提供更智能、更精准的服务。
然而,当前市场上大部分眼镜品牌在接入 AI 时,往往直接使用开源模型或基础模型,且仅进行浅层次的 AI 功能调用,未深入进行 AI 大模型和硬件的融合开发,这也导致了 AI 智能眼镜响应速度较慢,且准确率不高,产品基础体验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雷鸟创新与阿里云的合作,正是为解决以上痛点。针对雷鸟AI眼镜的场景和硬件特点,阿里云基于通义系列大模型底座,设计了整体多模态交互架构,定制化开发“云+端”模型,帮助产品实现高响应、低延迟、高质量的多模态 AI 交互体验。
李宏伟解释,如何让AI真正实现“快、准、狠”,RayNeo的策略是在“收到信息—在眼镜内部转化—直接就转到大模型”的链路中间加一道意图识别的中转模型,让信息在给大模型前提前进行分类,以大幅度提升 AI 的响应速度。
此次雷鸟创新和阿里通义千问一起,共同打造了关键性的技术,为 AR 眼镜定制了全新意图识别模型。这是一套专为眼镜开发的识别模型,其核心目的,就是在大模型处理之前,先加工信息,通过分发,给合适的模型安排合适的内容,降低整体的响应时间。“我们即将发布的雷鸟V3 上,平均 1.3 秒就能实现 AI 响应。”
有了快的基础,准确率也至关重要。李宏伟介绍,在综合条件测试下,雷鸟V3的回答准确率高达 98%。
(雷鸟V3 AI拍摄眼镜,搭载通义独家定制大模型)
谈及此次的合作,李宏伟用双向奔赴来形容。
“我们跟阿里是双向选择。”他表示,阿里选择雷鸟创新,是因为后者在AI+AR技术上的领先性,目前全球只有雷鸟创新能做到全彩Micro LED光波导的AR一体机;而雷鸟创新选择阿里,是因为阿里愿意在AI+AR眼镜上做真正面向用户的深度的投入,另外雷鸟创新看好阿里现在以及未来在大模型上是持续的领导者地位。
此次合作,除了交互体验的提升,双方还将围绕眼镜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开展功能定制和开发,并持续在雷鸟 AI 眼镜产品上迭代更新。
在李宏伟看来, AR 眼镜是 AI 的最佳载体,雷鸟与阿里云的合作仅仅是双方合作的起点。随着即将在 CES 期间发布的 V3 和 X3 Pro 等产品正式亮相,用户将亲身体验到 AI 眼镜带来的革命性改变。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生活方式的进化。
据雷鸟创新介绍,1 月7 日,雷鸟V3 AI拍摄眼镜将正式对外发布,搭载猎鹰影像系统、通义千问独家定制大模型、高通骁龙 AR1旗舰级芯片、定制扬声器等诸多创新技术,雷鸟V3不仅支持语音助手、百科问答等常见功能,后续还将带来 RayNeo 电台、探索视界2.0、AI 总结播报、AI 新闻播客等功能,为用户带来丰富且实用的玩法。
阿里云智能集团首席技术官周靖人也在致辞中讲到,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了智能终端,雷鸟创新与通义大模型的深度合作孕育了智能眼镜领域的通义新物种。未来,阿里云将在大模型领域持续投入,提供更强大的模型能力和更完善的AI基础设施服务,并与雷鸟创新深化合作,为终端用户带来功能更强大、体验更丰富的眼镜产品。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AI 眼镜市场已经形成了清晰的产品分类和演进路径。从早期最基础的音频眼镜,到融合摄像功能的 AI 眼镜,再到集成 AR 显示的全能型 AI+AR 眼镜,每一类产品都在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雷鸟创新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级 AR 品牌,产品战略覆盖了多个类别,并通过不同的产品和场景设计,重新定义数字生活体验——用户可以即时分享所见所闻,无需中断当前活动就能与远方好友进行沉浸式互动,甚至参与各类虚拟社交活动,真正打破时空界限。1月7日19:30,雷鸟创新将举行雷鸟V3 AI拍摄眼镜及新技术发布会,发布首款搭载通义定制大模型的眼镜产品,并展示雷鸟创新在AR光学领域的最近技术成果。
(雷峰网)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相关文章:
TCL雷鸟海外入局新赛道, BrowseHere TV浏览器与微软等巨头竞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