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位名叫“恶魔奶爸”的“知乎大V”火了,他在与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签好相关内容协议之后,发布了一条内容如下的朋友圈:
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刚把我也签了,而且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签完以后所有内容不可以再发知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被抢完了,所以知乎的质量每况愈下...
而对此,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今天中午也在自己的“想法”(知乎推出的新功能)中发表了一条回复(点击查看),态度可以说非常鲜明:
至少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我都很希望有俩人赶紧离开知乎,一个是‘恶魔奶爸’,另一个是‘霍老爷’。
事实上,知乎上很多的认证答主也持有类似观点,对于今日头条直接用给钱的协议挖走这批大V,他们的普遍态度是“非常欢迎今日头条这样做。”、“知乎终于可以清净一些了。”如果说张亮的回答还是个人意见的表达,知乎官方的表态相对完整一些:
我们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分享,是无法简单粗暴的用批量生产的方式实现的,也无法批量计价。但是好的内容和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一定能在知乎平台上获得好的回报。同时我们相信,用户在知乎平台上所收获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更是在知乎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中,通过分享知识所获得的尊重、乐趣和新机会。
而与此同时,有不少曾经在知乎上“打拼”过的自媒体人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知乎官方的不满。基本大意包括以下几点:
知乎一直没有让为知乎付出努力的他们,带来真实的收益;
知乎平台在相应规章制度的处理上,并没有向他们倾斜;
知乎迟早药丸。
作为这些“知乎大V”的新东家,今日头条却显得十分低调。仅就排他性协议的内容作了表态,但很快却又被著名创业者冯大辉Fenng直接拆穿。
但从整体来说,这次“冲突”与之前不同知识平台之间的掐架并不相同,因为扮演主要对手的双方稍前都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活跃。这两批不同属性的知乎用户之间的你来我往,远不只是意见不合,反倒是提供了一个审视知乎,这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平台现状的最好时机。
虽然问题诞生在知乎内部,但是今日头条旗下问答产品“悟空问答”在整个事件中还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在“恶魔奶爸”那条朋友圈中,他对于今日头条给予的协议给出了大概性的描述: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签完内容不能发知乎、知乎的优质作者被抢完。但在查阅事件当事人后续陈述并询问多位了解此间内情的相关人士后,雷锋网发现这几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
首先是待遇,正如部分被头条勾搭但最终没有选择“叛变”的“知乎大V”透露的那样,今日头条此次开出的最高条件为500元一篇,单个每月的文章数量上限为20篇。这也意味着实际上对应到个人,每个月从今日头条手中能够拿到的钱封顶为1万元。
但这还不是全部,头条方面其实还提供了不同档位的待遇,除了之前已经曝光的500元一篇之外,还存在300元一篇和100元一篇的档位,这也意味着对应的月收入为6000元和3000元。
整体来看,今日头条给出的薪酬水平并不高。
与薪酬对应的是具体化的标准:回答的字数至少500字、每月有保底篇数、甚至连更新间隔都做了规范。从这个内容规范来看,甚至比很多媒体本身的劳动合同都要详细。
特殊条款方面则更为“有趣”,在相关爆料越来越火的时候,悟空问答官方出乎意料地出来发了个声明:“从未禁止任何人在其他平台发布内容。现金是对知识分享的奖励,予人玫瑰者,手里不应只有余香。”
但很快,悟空问答便被打脸了。知名创业者冯大辉Fenng昨天在微博放出了一张部分合同条款的截图,基本确定就是今日头条提供的实际协议内容。其中就包括了一条细致的排他性条款。
这些新加入头条的“知乎大V”签约之后的发布渠道被做了全面的限定,不能同时发布的媒体和平台包括:知乎、百度知道、果壳、简书、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网易新闻、新浪新闻、搜狐新闻、一点资讯。基本上覆盖了中国所有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介、知识平台类产品。
除了为了保障自身内容独家性之外,这些被限制平台上的一些个人、机构同样是今日头条一直在争取的资源。而这种直接用类似“开工资”的方式来挖人的操作,今日头条其实已经干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但动作幅度一直在加大。
另外一个雷锋网独家了解到的内容是:今日头条这次签约的协议有效期为3年,这一点与一般劳动合同相同。但提前结束协议是否有对应惩罚、或者怎样才能结束协议,仍不得而知。
根据目前手头的数字保守估计,今日头条在挖“问答作者”这件事上,整体年度花费应该已经超过了3000万,完全可以被称为“在用金锄头挖墙角”。
在知乎相关提问“如何看待今日头条一口气签了 300 多个知乎大 V 的传闻?”中,另外两位颇具影响力的知乎答主“张佳玮”、“谢熊猫君”给出了他们在跟今日头条接触之后拒绝的理由以及内情,雷锋网也简单归纳了一下:
具体的酬劳计算比较复杂、整体金额还是偏少;
对于少数答主的这种行为是能够完全理解的,今日头条在挖角过程中实际上是顺水推舟;
这些人的离去并不影响知乎本身,但他们对知乎的未来同样抱有期待。
其中,知乎答主“张佳玮”透露其实头条签约的这批“知乎大V”,有部分并不需要遵循排他性协议。而根据雷锋网另外了解到的情况,真正完全遵循排他性协议的“知乎大V”并不多,有一部分人在签约之后实际上仍然通过各种形式保持着多平台输出内容的状态,他们甚至直接雇佣实习生代劳,将内容进行再次整合发上悟空问答。
所以,今日头条签约所支付的酬劳,对于大多数转移过去的答主来说并不是唯一的收入,准确的说只是一份相对可观的额外津贴。
不过这次事件的“爆发”本身也略带玄机,按照“恶魔奶爸”自己的描述来说,是有心之人直接将朋友圈进行了截图,间接导致了传播。但根据微博用户“识微科技”对此次传播数据的分析(点击查看),存在一些营销号帮助组传播的现象,但是否是“有意为之”仍无确切证据。
而在微博这个第三方平台上,围观群众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完全支持知乎的票数只占34%,同时又27%的用户认为知乎不重视作者利益。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上文中所有的“知乎大V”都是被双括号圈起来的,因为严格来说,知乎可能并不存在“知乎大V”。
“大V”这个说法来源于新浪微博,特指那些拥有数量较多粉丝,进而拥有更多影响力的账号拥有者。而“恶魔奶爸”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最直接的证据是其已经获得了超过百万赞,关注者也已经超过41万。
但在知乎用户的日常界面中,最能直观感受到的“优秀回答者”认证,却不是单纯以点赞的数量、抑或是回复数量来判断的。在这个环节,知乎实际上打造了相当复杂的一套权重系统。这一点知乎产品设计师黄涛也曾在知乎上进行了回答(点击查看)。
对于这个“权重”,知乎是这样来界定的:某个问题下的权重,是根据他过去在相关话题下的回答得到的赞同、反对和没有帮助票数计算的。
而对应的,引入权重问题也直接解决了数个问题:
拉票、马甲投票、小圈子的互惠投票、机器自动投票(如果情节严重,还会根据知乎协议做出其他惩罚);
依据个人喜好而非内容的客观价值投票,或在自己不了解领域、在不能判断回答质量时投票;
部分言辞偏激的回答容易得到大量的赞同、反对票,导致不正常的排序;
一些专业领域下误导性的回答有时会比正确回答得到更多的赞同。
而对于用户如何提升自己的权重,黄涛也给出了一个非常明了的答案:书写高质量的回答是提升权重的唯一办法。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一个多月以前的“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复试活动现场,知乎创始人周源也参加了学员面试,并且回答了面试者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内容产生和同行挖角的问题:
知乎的内容生产机制,不是一个很中心化的方式。知乎有一套内容生产体系,并不是靠去买断自媒体作者来生产内容。今日头条把MC天佑从快手挖走,快手没有受太大影响,它也是一个比较去中心化的方式,和知乎是比较类似的。
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在今天发布的知乎“想法”中,并没有直接开始表明态度,而是首先声明了自己的角色——一个从知乎创立第一天就在提问回答、认真阅读、结交朋友的社区用户。
而这实际上也点出了知乎的核心和基础:一个以提问和回答为主,让广大用户得以交流的社区。
也正是这个“社区”的定义,也同时确立了知乎这个知识平台的第一要素,不是流量、更不是大V,而是一个最基础的社区氛围。
绝大部分用户与知乎的关系,并不是依赖后者所产生的影响力生活的关系。而更像是在相同、相近、感兴趣的领域寻找更多想法、甚至是与其他人形成联系。他们绝大多数有着自己的日常工作,但仍愿意花时间到知乎上进行思维的碰撞。
你可以把这与知识分子抵触“金钱主导一切”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把知乎对于知识变现的谨慎联系在一起。但有一点无可否认,知乎长久以来维持的社区氛围是其屹立不倒的关键,它就像一道“透明城墙”,看不见但是能感觉到。
这种边界对于“工具”乃至“兵器”,无论是镀银还是镀金的,只有挥空的份。
既然“透明城墙”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人去模仿呢?原因很简单,“透明城墙”不好模仿,或者说已经错过了模仿的时机。
已经6岁的知乎实际上在中国互联网大潮中受益匪浅,同时公司整体“充满耐心”的特性也让他们在处理知识、分享知识这些事上比别人谨慎,比别人更懂答主和用户。像知乎早期那样严格审核,邀请牛人的方法很多新产品都曾做过,但多年按照架构体系不断完善的这个过程只有知乎走了下来。
既然没法拥有耐心,竞争对手也开始放弃这个方向的追求,转而寻找一条条的“捷径”,希望能够一举弯道超车。去年曾火过好一阵子的“分答”或许算是对知乎挑战程度最大的一个,它选择了先梳理交易关系,再搭建社区。知乎明显也发现了其中的价值,最终变成了快速跟进的“值乎”。这也可以看出知乎内部的心态——如果对手真的有优点,该借鉴还得借鉴。
回过头在看“恶魔奶爸”,以及少部分还是希望尽快能够通过知识分享获得更多收益的答主,他们同样没有耐心。被同样没有耐心的平台所吸引,也是理所当然的。
耐心的知乎更纯粹、没耐心的头条更丰富,没耐心的答主还能获得想要的收益,这完全是一件win-win-win的大好事。
知乎,你还不赶紧谢谢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