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专题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别再保守!电子产品该像当年概念车那样 进行天马行空的设计

作者:量衡
2014/06/05 16:46

科技界现在被各种未来产品围绕,从无人驾驶汽车、穿戴式的医学检测设备,到模块化手机和无人机送的披萨饼,包罗万有。但这还远远没到火候,科技界到了该唤醒“概念车”精神的时候了。

如今我们只能一年一度地期待三星苹果的旗舰,但在此之前,用各种梦幻机器拓宽我们想象力的,一直都是汽车厂商。玻璃纤维车顶、涡轮机驱动、6轮、巨大的进气格栅、代替方向盘的操纵杆,这些都曾出现在那个时代。那时,唯一能阻挡创意的只有想象力。

那个时代里,媒体、公众和孩子们都会为这些梦幻配置的概念车欢呼雀跃,它们是厂商设计能力的标志和形象广告。

1959年的凯迪拉克“飓风”是哈利厄尔的最后一件作品。就像附图展示的,这部车的灵感取自火箭,它有前置的排气管、会随着鸥翼式车门打开的透明车顶,它甚至还装载了撞击预警雷达系统,它的雷达就装在那火箭式车头里。这就是1959年眼中的未来,这就是1959年的想象力。

虽然“飓风”和其他数不尽的概念车一样,可能永远也不会被量产,当然,大家也没有奢望过它们能被量产。但概念车让厂商可以窥探消费者的态度,让沉湎于下一代经济车型研究的设计师能释放他们的想象力。时至今日,概念车设计仍然是汽车厂商设计车型的重要环节,而这个环节,早该被现在的电子消费品厂商所借用。

之前,电子消费品厂商的概念产品,基本都只出现在商业展会和幻灯片里。媒体、公众、年轻人也会为它们的新产品而兴奋,但它们一般都会直接销声匿迹,没有下文了。这些概念产品,只能以照片的形式,尘封在了各家公司储物间。

现在的公司也会制造不打算面向市场的原型机,但那些都只是设计过程的一个环节,用来激发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创造力,而且这些概念极少出现在公众的眼前。现在的公司太保守太缺乏想象力了,它们担心不成熟的概念原型机会影响它们在公众前的形象,这就更不可能量产了。

概念产品依然存在,但它们已经不再像当年概念车般创意非凡了。现在只有少数几家,会像谷歌一样热衷于解放思想和发挥创造力,热衷并擅长于此。谷歌眼镜、无人车、模块化手机——这些都是其他厂商在准备好量产前绝不敢公布的。当然,谷歌也有自己的商业秘密,但对于未来产品的态度上,它比其他硬件厂商要开明得多。

相比之下,三星则极少会发布概念产品,它的产品也极少会展示未来的可能性。就像可能最后都不会量产的 Simband(健康追踪腕表),它可能只是三星内部赶工出来的作品,一旦发布就很少会继续打磨改进,它的生死现在完全取决于公众和开发者的态度。

Quirky,、Kickstarter、Indiegogo 等网站,给了用户影响产品的机会,部分补上了已丢失的概念产品打磨和天马行空的过程,让产品不再是一大堆毫无新意的商业秘密。很多大型的硬件厂商,其实并不打算用这些网站销售自己的产品,而是希望尽早获取反馈以便继续打磨产品。例如雷蛇的游戏平板,它的外观和功能设计工作,就是通过社交媒体和众包完成的。

苹果也不停地在越狱社区里面寻找下一代 iPhone 的灵感。iPhone 的很多功能都源自第三方开发者的设想和概念,而且还是采用不署名引用的方式。但苹果开发实验室的内部,肯定到处都是天马行空的概念和原型机,用来引导开发人员的思维,以便制造更有意义的产品,而不是像其他厂商一样,给锁屏界面加点功能,或家几个桌面插件。

电子消费品领域也需要有自己的“原型车”文化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用来吸引用户、媒体和公众的目光,来激发大公司的想象力,给他们发挥创意的空间。媒体、公众、下一代都需要概念产品激发他们想象力。大公司的展示厅里,堆满了各种埋没的未来产品的原型机,它们应该走向公众,接受大家的景仰并成长为下一代的梦幻产品,就像概念车一样。

Via: Techchrunch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别再保守!电子产品该像当年概念车那样 进行天马行空的设计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