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自救行动展开!全球芯片大缺血,中国车企造芯,另谋生路

作者:肖漫
2021/02/23 18:50

在“汽车芯片荒”的境况下,一场行业性的车企自救行动,正在展开。

据第一财经报道,2 月 22 日,上汽集团下属企业上汽乘用车已与智能芯片产业“独角兽”地平线敲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或以上汽乘用车为载体入局芯片产业,缓解产能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并非唯一一家有意自主造芯的车企,长城汽车、五菱等车企也有意为之。

全球性芯片短缺

汽车芯片短缺的局面,最早可以追溯至去年疫情期间。至于其背后原因,最“简单暴力”的理解便是——供不应求。

疫情期间,东南亚、欧洲等多个地区的芯片供应商产能受到影响,供给受到制约,芯片供应减少。然而,疫情并未减少生产需求。相反地,消费电子、医疗、通信等领域更是在疫情的刺激下需求激增。

在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的情形下,引发了全球性“芯片短缺潮”。

值得一提的是,据《日本经济新闻》等外媒分析,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和封禁,也是造成芯片吃紧的重要因素——

随着 2020 年下半年汽车市场迅速回暖,汽车缺芯的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各大车企生产受阻。

2020 年 12 月,本田、大众、福特、通用等车企纷纷宣布减产,调整生产节奏,推迟部分产品线生产,有的甚至宣布暂时停产。

进入 2021 年,全球性“芯片短缺潮”还在继续。

自救行动展开!全球芯片大缺血,中国车企造芯,另谋生路

近期,受日本 7.3 级强震、美国得州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汽车芯片产能进一步受创,让本就紧缺的芯片供应局面,雪上加霜。

据伯恩斯坦咨询预计,2021 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 200 万至 450 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约等于近十年以来全球汽车年产量的 5%。

另外,波士顿咨询旗下智库 Inverto 的预测结果也佐证了这一说法。Inverto 预计,汽车芯片的短缺对于汽车产业的影响仍将持续半年甚至三个季度。

一面是“卡脖子”的芯片产能,一面是刻不容缓的生产需求,如此境况之下,车企们开始另谋生路——寻求自主造芯。

车企入局造芯

据第一财经报道,2021 年 2 月 22 日,上汽集团下属企业上汽乘用车已与智能芯片产业“独角兽”地平线敲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上汽集团或以上汽乘用车为载体入局芯片产业,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甚至解决芯片短缺带来的产能危机,另一方面则寄希望打造出可以对标特斯拉 FSD 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事实上,不止上汽集团,包括长城汽车、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车企都各自有着“芯事”。

雷锋网注意到,2 月 9 日,在地平线宣布完成 C3 轮 3.5 亿美元融资的投资方中,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电子、东风资产等众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明星企业纷纷进行了战略加持。

自救行动展开!全球芯片大缺血,中国车企造芯,另谋生路

雷锋网注:图源亿咖通

另外,亿咖通(吉利旗下)与 Arm 中国、北汽产投与 Imagination 集团等合作也是车企发力芯片的又一例证。

除了联合性质的合作研发,部分车企还选择独立自研。

1 月 15 日,上汽通用五菱宣布将组建 TDC 芯片国产化工作小组,全面推进整车芯片国产化,以保证公司各项目产能不受供应商的影响。

雷锋网注意到,除了车企,在纾解“车芯”紧缺问题上,部分宣布进军汽车领域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们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0 年 8 月,华为正式发布了旗下 AI 处理器 Ascend910,随后宣布将基于这款昇腾芯片来自研 MDC 智能驾驶平台。此外,去年上市的极狐阿尔法 T 搭载的也是华为芯片,为“ MH5000 5G 芯片 T-BOX”。

华为之外,近期正式宣布造车的“百度”在芯片研发上也早有涉猎——截至目前,百度已成功量产出鸿鹄语音 AI 芯片和百度昆仑第一代芯片,并且第二代百度昆仑芯片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量产。

这对“芯片荒”的汽车行业而言,无疑是旱地逢甘露。

自主造车芯,没那么容易

国内车企纷纷聚力进行芯片研发固然可喜,但另一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同时跃然纸上,国内车企造芯,是否真能够解决“缺芯”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的考量,首先得看清两个问题,即“缺的是什么芯”&“造的是什么芯”。

前文案例显示,目前大部分中国车企入局芯片领域主要聚焦于芯片研发、设计等领域,鲜少涉足芯片产能建设——而芯片之所以短缺,产能受限是一大原因。

另外,从芯片类型来看,当下国内车企所造的芯片多为语音芯片、辅助驾驶芯片等,并非汽车领域短缺的 8 位 MCU 芯片、汽车零部件中的 ESP、ECO 模块需要用到的 MCU等(芯片数据为券商的多方调研结果)。

综合来看,仅凭车企造芯,要解决“车芯荒”问题,短期看并不现实

即便如此,需要指出的是,车企造芯,或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第一财经援引 LMC 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的说法表示:

车企在软件方面有短板,进军芯片领域会成为一种趋势。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在技术方面。不过,自研芯片比较复杂,也需要与科技企业分工协作。

除了现实情况的考量,国家层面的重视也是原因之一。

2021 年 2 月 9 日,就汽车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电子信息司与相关企业座谈交流,建议汽车芯片供应企业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加大产能调配力度,提升流通环节效率。

工信部文件提到,汽车上下游企业要加强协同,努力缓解汽车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为中国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上,无论是汽车行业、亦或是其它高新科技领域,技术的攻关、创新都绝非易事;芯片研发正是这些“难事”之一。

无论是因为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受限,还是人为刻意的封禁限制,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案例都在告诫着人们,唯有实现独立自主,才能避免被“卡脖子”。

过去的一年已给出了最真实的写照,若不让历史重演,有些“难事”不得不做。

造芯虽不易,勇者定趋之。


参考资料:

【1】https://www.miit.gov.cn/xwdt/gxdt/sjdt/art/2021/art_e42413e23d454abcbd559080d69efaaf.html

【2】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1-02-09/doc-ikftpnny6054762.shtml?wm=3049_000638712278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自救行动展开!全球芯片大缺血,中国车企造芯,另谋生路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