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智慧城市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华为郑志彬:如何打造城市智能生命体?|CCF-GAIR 2020

作者:王德清
2020/08/19 12:59

雷锋网按:2020年8月7日-8月9日,2020第五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20)于深圳正式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承办,鹏城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导,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跨界最广的学术、工业和投资领域盛会。

CCF-GAIR 2020的「智慧城市新基建专场」,来自学术界、产业界6位大咖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建设、城市大脑、数字政府、数字孪生、物流机器人在智慧社区中的无人配送等应用和技术,深度的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趋势、共同探讨新基建浪潮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新思路。

华为全球智慧城市总架构师,发改委数字中国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郑志彬从建设城市有机生命体角度,带来了《以新基建为底座,构筑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的主题分享。

华为郑志彬:如何打造城市智能生命体?|CCF-GAIR 2020

作为华为全球智慧城市总架构师,发改委数字中国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郑志彬从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达7年之久,现兼任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专家组委员,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电子政务和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此次也是郑志彬博士第二次在CCF-GAIR会议上带来其最新观点。

演讲伊始,郑志彬博士说道:“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孔子的《礼记》,还是古希伯来先知,都提出来了未来大同世界,怎么让人和社会融为一体。”

所以未来城市的发展一定是新的科技和传统的城市发展有机的融合到一起,真正的去打造一个混合功能的生命体。

郑志彬认为,智慧城市未来不可变化的方向,就是如何真正的把城市这个生命有机体打造好。因此应该体系化的建设城市的眼、手、经脉、大脑。

去年我在这个会上提出的是‘1+1+N’体系,但只有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应用才是智慧的,所以在今年我们在架构中加入了X,未来面向场景应用,一定要考虑X的场景,让多部门的数据面向一些城市治理的场景、城市应用中发挥作用。

华为郑志彬:如何打造城市智能生命体?|CCF-GAIR 2020

所以,基于如何打造城市有机生命体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华为提出了1+1+N+X体系,即一个城市数字化底座;一个城市智慧大脑(IOC);垂直领域应用(N);跨领域应用(X)。

要打造一个城市有机生命体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华为又是如何实践的?郑志彬博士的演讲中有更多信息。

以下是郑志彬博士在 CCF-GAIR 2020上的演讲内容,雷锋网对其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整理:

在疫情下还有这么多人来参加这个会,说明智慧城市确实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这实际上也是疫情之后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给大家分享我们的思路。经过这几年的积累,确实我们也有一些新思路,今天我就谈谈如何结合新基建来打造一个真正面向未来城市发展的城市生命体。

中国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史上奇迹之一

人类社会自有文明以来也发展了四五千年,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城市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的。我们从2000年前的思想家、哲学家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孔子的《礼记》,还是古希伯来的先知,都提出来了未来大同世界,怎么让人和社会融为一体。

随着两三百年前进入工业社会,它大大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们看到今天的城市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刚刚贺院长也提到了,1900年的时候,全球有2亿人生活在城市,也就是17%。今天全球已经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尤其是在现在的新的信息化背景,在中国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实际上是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改革开放以前,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人口大概是17%左右,通过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基本上是以每年1%的城市化的增速,短短40年的时间,我们有5亿多人从农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也衍生了很多问题。可能中国在整个智慧城市的发展是远远超出全球各个国家的,也是因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很快,领导者也就希望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带动未来城市良性的发展。

新基建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在这一轮的城市发展里面,尤其是从今年来看,有三个字是逃不开的,就是“新基建”。

但是我们讲新基建,放在五六年前,没有新基建这个词,但是我们看到了整个数字化、数字科技对社会城市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真正新型基础设施是在2008年发改委等部委的文件里面就有这个提法,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出要大力投资新型基础设施,随着今年1月份暴发疫情,我们看到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马上加速,无论是发改委还是国务院,都提出新基建这三个字。

这时候的新基建就不是三个字,如果大家跟各个地方政府打交道,你会发现新基建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推动未来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或者它是一个引擎。

华为郑志彬:如何打造城市智能生命体?|CCF-GAIR 2020

为什么它会成为一个引擎?第一个是数字经济的崛起。我们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这几年数字经济完全打破了传统经济的思想,因为传统经济都是实体经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数字经济恰恰和传统经济不一样,它是通过数字化的力量,通过很多看不到的数字的流动带来的经济模式。

所以如果按照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在农业社会什么是基础设施?农业社会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可能还有家畜等等,推动农业社会的发展。到了工业社会,什么是基础设施?矿产资源、高速公路、机场等等,这些是新的基础设施。到了数字经济时代,今天这个社会什么是基础设施?数据一定是基础设施,物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等等,这都会成为未来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从全球的经济构成也可以看到,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到去年为止,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占比已经达到了20%以上,未来会越来越快,而且它的增速远远高于传统经济。

新基建除了对数字经济的影响,也可以看到它对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带来了思路创新。有几个非常典型的事件:

这些事件对城市治理的提升,对数字经济的提升,背后的力量都是新基建所带来的,都是数字科技带来的红利。

打造城市智能生命体,学产两界达成共识

我从事智慧城市建设也已经有七八年了,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建设一个智慧城市。随着这几年的深入,或者我们对整个城市认识更加深入,随着数字科技和城市本身发展的深入,如何建设一个有机的城市生命体已经成为共识。

今年3月份,习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提出:

我们要完善整个城市的治理体系,城市是一个生命体,而且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应该善待城市,我们应该敬畏城市。如何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城市的治理,尤其像中国的一些超大城市的治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另外我非常欣赏两个科学家对于城市治理的一些认识,一位是世界非常有名的规划专家雅各布斯,她提出,城市应该是有机的、互动的、新旧融合下拥有混合功能的生命体。

我对新旧融合这个概念很喜欢,未来城市的发展一定是新的科技和传统的城市发展有机地融合到一起,真正去打造一个混合功能的生命体。

还有一位是国内的专家,他也是非常知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同济大学的副校长,也是上海世博会的总设计师吴志强,。他认为,现在我们的城市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时代,而且对城市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通过大智移云链,我们这个城市从原来低级的生命体要向高级生命体历史化的演进。

体系化建设城市的眼、脑、手、经脉

华为对智慧城市也提了很多思路,我们认为未来不可变化的方向,就是如何真正把城市这个有机生命体打造好。所以应该体系化的建设城市的眼、脑、手、经脉。

城市的大脑: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是智慧城市的大脑,作为智慧城市的运行监测中心、指挥中心、分析决策中心和事件管理中心

马斯洛模型是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提出来的,华为认为把马斯洛模型和城市发展阶段结合起来是非常形象的,从一个城市的生命体而言,它既需要基础设施,也需要安全保障,还需要数字化、智慧大脑。

但是不同的阶段对每一个层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真正发展到最后,发展到一个成熟的智慧城市,它一定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大脑,它的各行各业,它的手和脚的协同会非常好,它的基础设施也会非常强健。

 “1+1+N+X”体系,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如何基于脑、手、眼、脉、血,真正的把城市这个生命有机体打造好,这是我们正在打造的重点。去年我在这个会上提出要用1+1+N打造智慧城市,今年我增加了一个X,为什么我们会有X的增加?

我先简单讲讲1+1+N,所有人做智慧城市有一个概念讲:“要打破孤岛”。实际上这两年我们提出了一个思想,一定不是打破孤岛,因为城市各行各业的应用,不管有没有智慧城市,它一直在应用,无论是智慧水务、智慧交通还是智慧公安,各个部门都在做。

我们提了一个概念叫“连接孤岛”。怎么连接?通过大脑连接,通过大脑把原来分离的各行各业的业务整合起来,所以我们的IOC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整合数据、连接应用,真正把孤岛结合起来。

另外一个大的变化就是X,以前我们做的各行各业的应用都是独立的,交通做交通的,城管做城管的,水务做水务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少把其它部门的数据拿过来,很少把跨行业的数据整合进来。

在六七年前英国做未来城市有一个计划,当时它提了一个概念:只有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应用才是智慧的。单部门的应用,我不认为是智慧城市要做的,那是各个部门要做的。

今年我到北京看了一个渣土车的管理,给我印象很深。因为现在城市建设,需要很多渣土车,以前我们认为渣土车可能就是城管来管管,但是实际上渣土车管理涉及到很多部门,首先是城管部门,它的车不能没有盖,不然土掉到沿路,然后是涉及到环保,不能有太多扬尘。还有涉及到交通,它在城市道路上,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还会涉及到市场监管,渣土车是要拿到许可证的。真正要做好一个渣土车管理,真正做到精细化,一定要把六七个部门的数据完全打通,这样基本上从这个车一进入到城区,它的任何轨迹、任何扬尘的影响,全部都会追踪到,比如你不是准驾的车,是超载的车,或者灰尘带来污染过多的车,全部会被监控到,然后就会有人去处理,

这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所以今年我一直在强调,未来面向场景应用,一定要考虑X的场景,一定要让多部门的数据面向一些城市治理的场景、城市应用的场景发挥作用,通过1+1+N+X,能够真正体系化的使得我们的眼、脑、手、脉协同起来,支撑城市生命体非常好的演进。

这个思路我们现在也在很多城市不断地探索,前两年基本上是以1+1+N为主,今年我们要把X的因素整合进去。

城市智能生命体落地深圳

讲讲我们的实践,如何构建一个城市生命体。华为在深圳深耕了很多年,在深圳从数字底座(脉)、全场景的智慧应用(交通、水务、城管、教育、医疗、机场、会展中心等等,我们做了大量的手和脚的应用),同时深圳是一个超大城市,面向我们的市区,比如龙岗、光明、罗湖、盐田,华为也在打造面向区一级的小的生命体,如何实现它的整体的全身协同。华为打造了一个深圳的大脑,就是深圳整个的IOC。

为了支撑深圳这个城市生命体的发展,需要打造一个坚强的经脉,通过这几年新基建的力量,推动深圳这个城市发挥新的动能。目前深圳现在有国家级的超算中心,它的计算能力达到了上千万亿,在全球都是非常领先的。

深圳前几年为了支撑物联网的发展,建设了NBIoT的网络,尤其随着5G出来,深圳是在国内最早提出要建设全域5G网络的,基本到这个月为止,整个深圳的5G能够实现全覆盖。

深圳现在可能已经超过国内所有城市,它已经全部做到了千兆光网入户,很多地方只是把千兆入到园区或者社区,它是做到了入户。所以我们看到深圳在打造经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当然它还会持续地演进。

打造“最智慧大脑”

深圳要打造最智慧的大脑,就是城市指挥中心,深圳的智慧大脑把40多个业务系统、100多类数据,大概20多万个活的监控全部接入到指挥中心,已经形成了很多联动。

“最智慧的大脑”,也只是相对而言,大脑是不断演进的,而且智慧大脑IOC只是这两三年才出现的概念,即使是智慧大脑,我认为目前就是到小学生的阶段,也就是一个小学生的大脑。

但是为什么讲它是最智慧的?因为放眼全球,大多数城市的智慧大脑,可能90%多都是在幼儿园阶段,甚至于还没出生,只有极少部分,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所以深圳的大脑,可能离大家想象的大脑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它已经开始会有点思考了,它已经具备了小学生去思考的思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深圳每年都会有防汛期,在防汛期的时候,通过这个大脑,协调深圳的防汛管理,包括救援物资的资源调度等等,通过它协调各个部门,已经发挥了一些初步的作用。当然,如何真正地建设一个最智慧的大脑,会是不断演进、持续发展的过程。

高效的“手眼协同”

我们做了很多应用,发现了应该如何手眼协同,通过数字化的力量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举几个例子,一个是交通,通常的概念认为智慧交通就是摄像头和红绿灯之间的联动,实际上摄像头和红绿灯之间的联动,它对交通治理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小的,智慧交通的治理是全流程的,通过数据的力量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在深圳华为除了做摄像头和红绿灯之间的关联治理,对道路的人流、车流的情况,也会进行管理。

在安全方面,通过大量的摄像头,尤其是智能摄像头,对整个辖区内的安全管控非常有效。它提了一个口号,小的案件不过夜,大的案件24小时解决。在龙岗区,前年有一个案例,有一个人拐骗了一个小孩,下午4点钟拐骗的,到第二天早上6点钟,在武汉把这个嫌疑人抓住,把小孩救出来。也就是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血液”全身贯通

未来的智慧城市一定是血脉全身贯通。现在城市的数据不仅仅是政务数据,还有大量的物联网数据、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怎么样让这些数据成为整个深圳所有部门能够应用的数据?

华为把整个数字底座重构。在深圳把40多个部门、200多亿条数据整合起来,其中大概27亿条是活数据。深圳有180多万路的摄像头,全部将其整合,可以开放给各个部门去应用。另外还有城市的地理信息,现在深圳市国土规划局把120多张底图的数据全部开放出来,给各个部门共用,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整合,使得城市的血液能力更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据的力量,可以使公共服务能力更强。比如深圳在政务服务上,已经达到了99%左右的事项做到最多跑一次,93%的事项做到了秒批。通过数据,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社区,我们都发挥了重要的力量。

前面是华为在深圳如何打造一个生命体,通过这种生命体的打造,它会不断地往前演进,真正成为一个智慧的生命体。

打造城市智能生命体,需要更多的伙伴

除了深圳之外,华为在很多地方,以生命体的理念、打造有机生命体的思路,真正帮助他们去提升社会治理。

华为这个智慧生命体,需要大量的伙伴、大量的生态来共同打造,所以华为一直在倡议,是用平台的思维去打造整个城市生命体的生态。

这几年我一直在提一个思路,做智慧城市一定不像传统ISV厂商做集成,它一定是有机融合,做智慧城市一定是想这些生态如何在整个架构上、数据上有机地融合起来,而不是原来那种各自为政的状态。

华为通过数字底座,也希望打造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也希望未来通过我们在生命体的思路的演进,通过实践运行,和我们的很多生态一起,建设更好的城市生命体。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华为郑志彬:如何打造城市智能生命体?|CCF-GAIR 2020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