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鲜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10亿美金背后,时代给予滴滴打车两次重要的机遇

作者:小芹菜
2016/05/13 14:50

按:本文作者系智能硬件从业者,前媒体人。

10亿美金背后,时代给予滴滴打车两次重要的机遇

坦白说,滴滴打车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真的远超出我的想象。作为一个滴粉、滴黑来回切换的曾经媒体人,我还是想趁着这个时间点写写自己的看法:这个时代给予滴滴打车两次极好的机遇。

| 一个是移动支付之争

相比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当时的“腾讯系移动支付”一直处于下风,哪怕是坐拥几亿用户的微信也没杀出一条血路。直到打车软件的出现,这个局面开始被打破。

借助高额的补贴,打车软件用户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前提下,能够持续不断获得更优质的出行品质,就算要麻烦几个步骤进行支付绑定又如何呢?在这种逻辑下,打车软件在快速积累用户的同时,也在帮助移动支付巨头扩大用户。

对于当时的腾讯来说,投资滴滴更关键的是希望借此带动他们的微信支付,因为当时滴滴已经积累了大批用户,而且这些用户的支付频次要比其他App平台高,能以一个很高的转换率把滴滴用户洗成微信支付用户。基于此,哪怕滴滴当时的“补贴模式”遭受外界的高度质疑,腾讯也会义无反顾地杀进去。换句话说,在“微信红包”没有出来之前,微信支付其实也在各个平台上烧钱,而且不见得有多大的起效。鉴于此,为何不把这些推广费用破釜沉舟般地集中在一个高转化的平台上呢?

因为Uber的资本光环、用户数的积累以及迎合巨头的战争需求,滴滴打车从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商业模式”里从资本方获得足够的资本,站稳了发展的脚步。这是移动支付时代给予滴滴打车的最好机遇。

| 另一个是新硬件的崛起

随着移动支付战争从进攻转为防御后,打车软件基本上失去了巨头们的“无条件支持”,商业模式的改变就是最好的佐证。我曾经对滴滴那种“趁火打劫”的加价行为相当反感,因为从快车司机嘴里我知道这些额外的费用并不是流向司机,而是滴滴公司。这也说明,滴滴在移动互联网体系下,属于它的红利时代逐渐走向尾声

而智能硬件的兴起(尤其是智能驾驶、车联网),又给他们开辟新的时代窗口。

纵观整个车联网行业,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未来趋势,但是“两波势力”还是处于博弈状态。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打造OS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没有落地的载体就是一张空纸。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他们的确可以通过小型车载配件的方式去围绕自己的核心OS、服务进行路径规划,但是在缺乏原厂以及产业的高度配合下,这样的形式能否真正融入汽车的内部体系里面并不好说,除非所打造的产品已经被汽车用户广泛的接受,化被动为主动。

对于苹果来说,即便是“Carplay”、“Siri”这些功能被媒体广泛报道,他们的合作案例可谓屈指可数,用户的实际接受度有待观察。随着滴滴打车的业务不断扩大,比如说自购车辆、巴士,苹果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流动的自购车辆对“准汽车用户”进行教育和体验,让自己的汽车OS和服务得到更广泛的案例落地。

今年媒体对苹果产品销售量下滑的报道特别多,甚至质疑苹果的未来。对于苹果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补充产品去说服资本市场他们能够在车联网领域斩获新的发展,精准用户的积累在这个时刻显得特别关键。退一万步说,就算苹果的车载产品迟迟不来,这些打车用户是经过四年时间筛选出来的,消费能力足够强,也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平台。记住,这是一个数亿用户的平台。

最后,苹果支付也迫切需要一个中国区的突破点。滴滴打车曾经给微信支付建立了汗马功劳,相信苹果对嘀嘀打车的注资,多少跟苹果支付在中国业务发展不顺有关。就算苹果支付的体验做到极致,在原有移动支付的体系下,“扫二维码”已经是用户目前最自然的使用方式,苹果借助本土的力量去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鉴于上述因素,滴滴在硬件时代又迎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不管是不是命好,滴滴的确牢牢抓住了时代给予的两波机会。作为一个滴粉、滴黑,这点还是不得不佩服的。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10亿美金背后,时代给予滴滴打车两次重要的机遇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