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消息,在微软宣布3000美元的Hololens之后不到一周,SONY宣布收购比利时传感器技术提供商SoftKinetic。
在官方博客上的说法是“Softkinetic Systems SA的应用可帮助公司提升虚拟现实(VR)方面的控制体验”。这表现出了SONY增强VR和AR体验的决心,而且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PlayStation 4降价12.5%。SONY这一连串动作向微软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SONY将在下一代虚拟现实游戏主机以及相关的VR和AR技术上,和微软展开全面竞争。
此前雷锋网作者王元文章:《从7个维度浅析虚拟现实Alpha年》里从技术角度分析了VR产业,而这次SONY收购SoftKinetic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谈一谈目前VR技术的标准问题。
这里要特别提一句,SoftKinetic目前只能提供Kinect的功能,但是SoftKinetic为SONY在未来实现手势控制提供了可能性。
VR+AR+移动平台+3D手势交互是必须标准?
微软在去年宣布Hololens的时候向人们描述了一幅令人期待的未来场景:深度结合VR和AR技术的Hololens,配合精确的手势识别技术,让你已然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了。
暂且不评价售价3000美元的Hololens是否可以达到消费者的期待这一问题,但是Hololens的几个重要特点,的确为这个行业树立了标准,那就是:
· 移动便携
· 沉浸式VR体验必须结合交互式AR
· 无需辅助设备的手势交互与控制
其实,提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并非新鲜事,早前一家在硅谷创立近三年的公司uSens就曾提出:移动+ VR结合AR + 3D手势交互。该公司也亮相于GDC、SIGGRAPH等知名技术展会和论坛,展示了这个方面的成果。
根据雷锋网消息,uSens计划在明年正式推出其产品,对于产品细节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对于这个宣称的“目前仅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样的新产品无疑令人期待。加上索尼这些大牛的加入,VR领域更加热闹了。
为什么这三个条件现在成为了标准?
逻辑也很简单:想想智能平板替代笔记本,移动App替代桌面浏览器的原因,就不难明白人们为何希望拥有移动的VR体验;AR不仅仅是对VR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而且没有AR技术,用户根本无法“移动”起来,试想如果你只能看到虚拟世界而没有现实世界的信息,如何在现实世界移动呢?不摔跤、撞墙才有鬼呢!既然要和立体的VR/AR内容交互,实现操作和控制,而传统的鼠标、手柄、触控板都无法胜任这一任务,那么手势3D控制自然成为不二选择。
手势之争
不提Oculus,2014年到2015年初是VR硬件爆炸式发展的一段时间,以微软宣布Hololens为开端,Sumsung、Valve、SONY、Razor都迅速推出了自己的VR产品(如果你参加了今年的E3展会,你就能清晰的体会到这个发展有多快,就差把VR甩到你脸上了)。
这里回顾一下这一段时间的大事记:
· 14年10月,Google向AR创业公司Magic Leap投资5亿美元
· Samsung首先就仰仗自己显示技术上的优势,逼迫Oculus在14年12月迅速推出了移动版的VR产品GearVR,率先在移动端发力
· 14年12月,Oculus收购硅谷手势识别创业公司Nimble VR
· 15年6月,Oculus宣布了与微软的合作关系
· 15年7月,Oculus又收购了以色列手势识别公司Pebbles Interfaces
· 15年10月,SONY宣布收购比利时体感控制技术提供商SoftKinetic
如此一来,我想大家就不难明白SONY此举的含义了吧?微软本来就有Kinect的基础,在与Oculus合作以后,又间接地拥有了Nimble VR和Pebbles Interfaces两家手势技术公司的支持,SONY在这一方面就大大的落后了,如此一来,收购SoftKinetic就成为了必然之选。
一体化解决方案
微软的Hololens为行业树立了一个高标准,以至于目前还没有一家大公司可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只能通过收购来重新消化吸收新技术,将其整合在自己的产品中:
· 微软缺乏手势控制技术,Hololens的视场和亮度问题存在隐患
· 三星仰仗自己优秀的显示技术,依靠Oculus进入移动VR市场
· Oculus针对Hardcore游戏玩家,在移动方面仰仗三星的支持
· LeapMotion在手势识别方面非常知名,但是还无法移植到移动设备上,也没有自己的VR/AR技术
· SONY目前已经处于劣势,不仅在移动端没有表现,甚至在主机平台都落后于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