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栏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作者:谭莹
2015/10/27 17:17

【编者按】本文是捷孚凯(GfK中国)市场负责人谭莹根据GfK可穿戴市场数据分析撰写成文。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导言: GfK的可穿戴产品包含智能手表(不带SIM卡)、类手机手表(带SIM卡)、儿童手表及智能手环。另:文中图表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基于GfK可穿戴产品全国零售监测数据,不包含白牌产品。

可穿戴产品整体市场规模

全球整体市场规模

2015年可谓是可穿戴的元年,全球可穿戴零售市场规模预测为7200万台,同比2014年增长132%。且在各方助力下2016年这一势头将会持续,预测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将达到1.14亿台的规模。

从地区分布来看,北美、西欧及亚太发达国家由于其用户具备良好的运动习惯,加上PEBBLE等产品早在2012年就已发布,有一批拥趸,打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因此,2015年该地区将占据全球市场近65%的占比,而中国作为全球关注的市场,其市场容量巨大,无论是从人口基数还是购买力而言对于各大厂商都需要积极布局,预计2015将占据近22%的份额,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注:以下数据借来自捷孚凯(GfK中国)全国零售预测数据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图1:全球可穿戴市场发展趋势(2014-2016E)

 中国整体市场规模及现状

根据GfK全国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可穿戴市场零售量为1810万台,同比增长321%。其中智能手环同比增长252%,为880万,智能手表同比增长531%,为820万台。形成此市场格局的主要原因为:总体来看,小米手环的火爆加上APPLE WATCH的助推,深圳可穿戴产业链纷纷跟进抢占市场,带动中国可穿戴市场整体进入迅速扩张阶段。

分开来看,智能手环方面,虽说小米手环的热卖推动手环市场整体销量上涨但并未带动整个手环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其它国产厂商不得不大幅降价刺激销售,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厂商或是在价格战中求生存,或是开始转移到如智能手表的其它产品,加上智能手环本身的产品被替代性较强,许多功能可以被智能手表兼容,行业急需创新;

智能手表方面,苹果无疑对该市场影响颇大,但除了苹果的促进作用外,儿童手表准确抓住了细分人群的痛点,再加上大品牌的营销造势,儿童手表市场销售火爆。整个行业从知名品牌到白牌纷纷加入,PMOLED屏供不应求,几近垄断的大厂订单更是使整个深圳可穿戴圈出现一屏难求的火爆局面。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图2:中国可穿戴市场发展趋势(2014-2015E)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图3:中国可穿戴市场四大产品类别零售量(2015.4-2015.7)

市场特点

可穿戴不同品类细分市场差异显著

目前可穿戴终端搭载的操作系统可分为RTOS、裁剪Android、Android Wear、WatchOS、Tizen等。

根据GfK零售监测数据显示,四类产品的操作系统占比情况迥异,其中儿童手表及智能手环由于相对而言结构及功能较为简单、对于系统的资源消耗及耗电量相对较小,因此几乎全部搭载的RTOS;

类手机智能手表RTOS占据88%的份额,另外两种分别为裁剪Android及三星的Tizen系统,其中国内三家初创公司占据裁剪Android近70%占比,品牌集中度很高;

而智能手表相对而言包含品牌最多且功能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此该品类覆盖所有的操作系统,相信随着联想等国际大厂搭载Android Wear的产品正式入华上市,Android Wear在智能手表领域的占比会稳步上升。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图4:中国可穿戴市场四大产品操作系统占比(2015.4-2015.7)

类手机手表主要是白牌厂商进驻,100-500元价格区间占据近94%的份额;

智能手表中,由于Apple Watch及众多创业公司布局于此,其价格分布较其它三个品类而言更为均衡,其中,200-500元价格段所占份额最大为33%,第二为1000元以上,占比为24%,100-200元价格段由于基于公模的低价产品销量较大带动了这一价格区间的持续上涨;

儿童手表方面,价格组成较为简单,200-500元为主要价格区间,且随着儿童手表市场持续火爆,多家厂商加入混战,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一些厂商往往采用低价策略,因此可以看到这一品类高端价位被不断侵蚀,价格呈下降趋势;

智能手环的情况与儿童手表恰好相反,小米手环出货量持续上升、销售火爆,不少厂家看准商机以过百的价格同样吸引了不少没有在官网购买到的消费人群为之买单,加上一些价格定位在100-200元的新玩家加入,对50-100元价格区间的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分流,因此呈现出较高价位段侵蚀低价位段的现象。由此亦可看出对于手环的购买人群而言,在50-200元价格段内对于价格是否过百并没有那么敏感。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图5:中国可穿戴市场四大产品价格区间占比(2015.4-2015.7)

可穿戴产品大都搭载屏幕。根据GfK的定义及相关数据,以下分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屏幕尺寸:智能手表1.55-2尺寸段及<1尺寸段占比分别为39%及38%,剩下的为1-1.5;类手机手表1.55-2尺寸段占据84%的占比,其余的为1-1.5寸;儿童手表表现相反,<1寸尺寸最受欢迎,占比为89%,其余为1-1.5寸;智能手环则几乎全部搭载<1寸的屏幕。

2、屏幕技术:智能手表相对其它三类产品屏幕技术覆盖最全几乎全部覆盖,排名前三的分别为:TFT33%,OLED29%,Super Amoled19%,类手机手表被四种技术占据,其中TFT占据89%的高占比,其余三类分别为IPS6%,Super Amoled4%及OLED1%,儿童手表与智能手环格局较为类似,OLED技术占据绝大多数比例;

3、屏幕形状:智能手表、儿童手表及智能手环三类产品在屏幕形状方面的格局较为类似,80%以上为方屏,圆屏占比很小,但在MOTO 360及huawei watch及传统手表厂商的的带动下,未来回归传统圆形屏幕的智能手表将会增多。

另外,随着石墨烯、柔性电子纸及纳米银导电墨水等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及发展,未来应用这些技术的屏幕将会更好地适配可穿戴产品,为人们配搭的舒适性及可佩戴性都加分不少。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图6:中国可穿戴市场四大产品屏幕指标占比(2015.4-2015.7)

由于产业链各环节完善程度及技术方面的不足,可穿戴产品目前的主要功能较少,通过GfK零售监测,可以看出:

加速度传感器方面,在以记步为主要功能的手环产品几乎全部搭载这一配置,其他三类 产品也大都具备该功能,这和可穿戴产品诞生之初的产品定位有一定关系;

健康监测领域方面,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目前以心率监测为主,这一功能在智能手表产品中应用最多,其次是手环产品,而儿童手表由于侧重于定位等功能,搭载本功能的产品很少,健康监测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市场之一,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未来该配置将更为普及,且与之类似的血糖、血氧等功能也会渐渐成熟;

NFC支付方面,根据GfK消费者研究结果显示,大约 54%的消费者希望可穿戴设备能够成为支付工具,此前该类产品的典型代表刷刷手环的成功为这一结果的注脚,这种新的支付方式已经在北京成功运用,同时即将扩展到全国400个城市,这使得多家厂商开始关注支付这一功能,不久前阿里也刚刚发布了PAY WATCH这一产品助推该领域;

其它诸如照相机等更多功能也在不断被探索及完善中,未来随着专业领域或创业大军中的中小厂商们越发认识到细分市场对其的重要性,更多的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专业功能将被持续开发及完善。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图7:中国可穿戴市场四大功能不同品类占比(2015.4-2015.7)

至关重要,平台成为巨头必争之地

人们对于可穿戴未来种种可能的希冀与远景就决定了硬件终端只是它的一部分,而下面的冰山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随着物联网这张大网日益铺开,人物相联、物物相联势必成为趋势,而这些可能实现的基石就是数据,因此,提取这些数据的平台的搭建就成为当务之急。国外的苹果、谷歌到国内的BAT,甚至是一些中小创业公司都纷纷搭建自家平台,目前来看平台之争的号角已然吹响,各家交战正酣,但随着未来对数据整合及统一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孤岛的模式不再可行,资源之流终究会走向融合,到那时,实力更强的厂商将有更大优势。

未来趋势

外形方面:时尚性与舒适性兼备

可穿戴产品不同于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其佩戴在身上的产品特性就使得人们对它的外形会有较高的要求,可穿戴戴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硬件,一个外观平庸的手环、手表,用户是不愿意戴在身上收获一堆差评抑或无数侧目,这些,就要求厂商们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投入。另外,可穿戴毕竟是长时间佩戴的产品,因此,舒适与否也是用户会考量的一个方面。

垂直深耕,关注细分市场

可穿戴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细分趋势更为明显,针对细分市场的可穿戴产品功能少而精,需要厂商扎根于某一细分领域进行深入的投入,一旦成功打开一个切入口,使人们看到其可行性的存在,就无疑会吸引更多厂商加入到这一市场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扩张,因此,审慎分析,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垂直深耕,打造小而精的产品建立其较高行业壁垒的公司或许是目前阶段大多厂商尤其是中小型创业公司及专业领域转型公司的最佳选择。

抓住痛点,建立用户粘性

目前可穿戴产品可以实现的功能使得人们对它的需求并不像手机一样是必需品。许多手环用户在使用3-6个月后将其放弃,而这必然导致没有替换需求或者口碑效应,这对可穿戴行业的持续发展无疑造成巨大忧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抓住人们需求的痛点,把功能做到最极致,而搭配的方式主要是推进传感器核心元器件的发展及相关技术与算法的进步,使针对细分市场的数据可以得到准确采集并能分析和呈现出对于用户能产生实际价值的结果及建议,对人们的生活有一个可信的引导,以一对一的精准服务来反哺硬件的采集及软件的呈现,建立起该市场的用户粘性使人们真正需要该产品。

数据整合,摆脱孤岛

目前,出于对数据的保护及想做生态的意愿,各厂商更倾向于自己采集及分析呈现数据,但随着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可穿戴设备和云端及其它品类产品的交互日益密切,用户需要统一,需要知道他的数据存在哪,需要在不同的界面来查看同一批数据,那时用户的数据将不再以数据孤岛的方式呈现,而是趋于整合,物联网将会真正得到实现。

经过几年的积累与沉淀,借助于物联网这一大趋势,在从资本层面到产业链到终端厂商到平台与软件厂商等各方大力推动下,可穿戴行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目前可穿戴势头虽好,也需要参与者好好把握方可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为整个行业贡献价值,如何做好自身定位,如何将功能转为智能,如何利用好数据建立用户粘性,如何与物联网对接,种种问题都需要厂商们沉下心来好好思考。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可穿戴依旧火爆,那么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了?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