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栏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王翔加盟小米:小米补“芯”又胜一筹?

作者:孙永杰
2015/06/11 12:19

王翔加盟小米:小米补“芯”又胜一筹?

左一为王翔

文/孙永杰

近期,国内手机圈可谓热点频发,且均在业内激起了波澜。先是联想移动业务颇有挥泪斩马谡意味的换帅,接着就是中兴宣布其电商品牌努比亚挂牌独立,与此同时,360完成对酷派大神并购,发布震惊业内的399元大神F1Plus手机。当然上述厂商的举措或多或少都将竞争的矛头指向了小米。不过与上述厂商的举措相比,移动芯片老大高通中国掌门人王翔加盟小米的新闻似乎对于小米和产业的影响更大。

曾几何时,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成功引得无数厂商的嫉妒和追风,但直到今天,能够真正与小米模式抗衡且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厂商,除了华为的荣耀之外,再无其他。尽管上述的联想、中兴、酷派等也曾试图挑战小米,但结果是前两家分别以掌门人更迭和品牌的独立而“重新打鼓另开张”(证明之前的挑战效果不佳或以失败告终),至于酷派更是以委婉的合作方式将自己成立仅一年左右时间的大神品牌卖给了360。至此,小米再次拉开了与对手的距离,毕竟上述三家企业的调整均需要一段不稳定的过渡期,而在这个过渡期内,小米完全有充裕的缓冲时间来思考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其中的“芯”战略自然必不可少。

王翔加盟小米:小米补“芯”又胜一筹?

小米3的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使用英伟达芯片

尽管目前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但芯片作为智能手机构成中最基础的部件和平台,对于手机的成本和体验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方面小米既有得益于此的经验(例如小米1和2均得益于高通芯片的率先支持),也有失利于此的教训(例如小米3对于高通芯片无奈的放弃,转而采用英伟达的芯片)。而从目前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屈指可数的成功者看,无疑均具备自己的芯片设计或者设计和制造能力,例如苹果和三星。所以无论未来小米是走生态系统的路线,还是智能硬件等,只要还是以智能手机为核心,芯片的自控能力始终是回避不了且必须要跨过的门槛。

当然我们在此指的自控能力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芯片的选型和优先使用能力;二是芯片的设计能力(包括制造环节)。此次王翔加盟小米,短期看,凭借其在芯片产业内10多年的经验及积累,肯定会为小米在未来手机乃至智能硬件等涉及到芯片层面提供强大的支持,例如借助其高通的背景,强化与高通的合作。而从长期看,拥有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才是关键和终极目标。在这方面王翔也是不二人选。不过这还要看后续王翔加入小米后的动作。例如是否会像苹果那样组建自己的芯片设计队伍或者通过并购进入芯片市场。

在此,也许有人会称,小米不是与联芯合作,并已经用在了红米2A上了吗?这里我们想说的是,与联芯的合作仅小米是购买了联芯某款芯片的技术授权,与自主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重要的是,联芯的芯片主要用在低端智能手机上,这对于提升小米的品牌和创新形象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例如此次360发布的399元的大神F1Plus手机直击红米2A的痛点之一就是其采用了高通的64位芯片,相比之下,红米2A采用的就是购买联芯技术授权的32位芯片。所以无论从技术产品,还是市场营销的角度,与联芯的所谓合作远远称不上小米具备自主芯片能力,充其量是个合作而已。

王翔加盟小米:小米补“芯”又胜一筹?

使用联芯芯片的小米2A

同样是从竞争的角度,华为荣耀之所以能够成为惟一挑战小米的厂商,其最大的卖点就是人家具有自家的海思芯片。这也是小米与华为相比最大,可能也是惟一的软肋。所以拥有自己的芯片,至少是芯片设计能力,对于小米未来与友商的竞争,创新的品牌形象等都至关重要。此外,在自身芯片的设计中,小米还可以借此加强自身相关专利的积累,为其今后海外市场的拓展逐渐弥补专利不足的短板。毕竟芯片产业的技术含量高,具有创新和专利积累的空间。最后,就是鉴于目前中国鼓励自主创新,尤其是针对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的政策及资金的扶持,小米未来涉足自主芯片研发和设计,不仅顺应了国家政策的大势,得到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而名利双收也不是没有可能。

综上所述,从近期国内手机厂商的举措看,当其他厂商还在通过高层换人、品牌独立调整和低价或盘整或沾沾自喜之时,它们的对手小米已经通过高管人才的吸纳进入到了更高层次的生态系统的布局和竞争,且有的已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去年年底对陈彤的引入,使得小米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在视频内容的数量上超过了乐视。而此次王翔的加盟,无疑又让小米在竞争的层面上更胜一筹。看来对手们一味“形神神不似”地模仿和追赶要想成为另一个小米或者打败小米的策略颇值得反思。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王翔加盟小米:小米补“芯”又胜一筹?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