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高考题里,出题者已默认植入了“VR可不一定是好事情”的前置提醒。这很糟糕,为什么要把人文与技术对立起来?VR不是“门口的野蛮人”。
今天上午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浙江卷的作文题“虚拟与现实”立即刷爆了朋友圈。
这个作文题里明确的提出了VR这个词,并希望考生思考“是选择拥抱这个(虚拟现实)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并撰写作文。
这个作文题让科技业者们兴奋。毫无疑问,高考作文题的话题能覆盖到最广大的大众消费者。在这里提及VR,对VR相关技术以及相关产业,是有推动作用的。毕竟尝试过VR体验,甚至于知道VR概念的,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下,都还是少数人。
但一如既往的,高考作文并不是专业论文,一贯以人文主张和话题思辨先行。在这个题目里,VR扮演的并不是一个多么积极健康的角色。
“是选择拥抱?还是可以远离?还是保持适当距离?”这是一个关乎于怀疑、犹豫的问题。这种怀疑犹豫的心态背后,是出题者立场先行地,站在了批判技术的位置上。
这种立场先行并不陌生。“互联网导致人们不读书”“手机阻断亲情”的新闻可以随手搜到。在这种立场下,所有的新技术都是“门口的野蛮人”。这些野蛮人必然会冲进门里来改变所有人的生活,许多人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好,但总有规模不小的一群人认为,这种看似变好的改变一定带有礼乐崩坏的负面作用。
在今天的高考题里,出题者提出了让考生思考,但已经默认植入了“VR可不一定是好事情”的前置提醒。我几乎可以猜到这个题目下的满分作文里绝大多数甚至于全部,都是人文立场、限制技术使用、甚至反对技术的观点。
这很糟糕,为什么要把人文与技术对立起来?
当然,这种对立并不是高考出题者的错,事实上在大众心目中人文与技术原本就是对立的。考题只是反映了这种客观的社会讨论而已。
但如果是VR行业的观察者与鼓号手,在这个热点的节骨眼上,可能做更多的技术科普,比在圈子内自嗨要有价值的多。
我在一年前写的一篇专栏《VR是个大“骗局”》,至今还有每天几千的浏览量。这很奇怪,后来发现许多人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类似“VR是骗局吗”的问题会被引导到这篇文章。
我担忧的是,许多人可能看见那个标题,并没有阅读全文就觉得自己得到了答案。而我原本表达的是:VR的运作原理,是骗过人类的眼睛,直接向大脑输入画面和信号,实现沉浸感的效果。这需要强大的计算力支持。
对于大众来说,这似乎和他们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他们能看到的,还是高考题里描述的:“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场景和应用,是VR业者应该向消费者展示的。眼下,此时此刻,在这个高考题之后,我们需要告诉大众的是:VR不是骗局,VR是近年技术进步最快的领域之一,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就进入寻常的商业应用和消费应用的技术。
VR不是洪水猛兽,VR是下一个时代的水电煤——同样的话,在十五年前行业观察者和鼓号手们也在说:“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互联网将是时代的标配。”
对于水电煤,作为消费使用者,真的无需担忧和犹豫。当技术与商业能同心协力,自然而然会把人文推到下一个时代。那时候可能并不存在“拥抱、远离,或者保持距离”的选择。
VR在VR时代就是一蔬一饭,如同当下我们谈及互联网一样寻常。
VR不是“门口的野蛮人”。任何抹平信息差,加大信息流通速度与规模的技术与企业,都不是野蛮人。
阻碍与干扰信息流通的,才是。
雷锋网注:图来自腾讯科技。本文为雷锋网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完整信息,不得修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