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来雷锋聊聊产品。”
雷锋星期五是雷锋网每周一期关于互联网和智能硬件的行业热点分享沙龙(目前暂定是邀请制),本期「约车那些事」是第5期。
惯例的“雷锋星期五”闭门沙龙,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时下火热的“约车”市场。不管是专车还是拼车,作为O2O领域发展最快、烧钱也最猛烈的行业,它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
这一次的“雷锋星期五”,我们邀请到了快的滴滴、易到用车、AA租车、嘀嗒拼车、天天用车这些行业里的佼佼者,以及几位约车的深度用户,和我们一起畅聊“约车的那些事儿”。
众所周知,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在持续白热化,但是沙龙的场面并没有传说中的”对手见面分外眼红“。在沙龙结束之后,我们在嘀嗒拼车李金龙的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样的文字:
台上是对手,台下是朋友!我们都有出行的梦想!共勉。
沙龙从一个精心设计的匿名的调查问卷开始。另外,除了调查问卷是匿名的,我们整场沙龙也都是匿名的。为了促使参与者放弃”言论的包袱”,雷锋网把自我介绍的环节放在了最后。调查问卷的答案显示,在约车这件事上,大家的看法还真是差很大。
令人惊讶的是,在座的11个人中,有6个人选择了5次以上,3个人选择了从不。
约车这么方便,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使用出租车?从激烈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一部分用户有发票报销的需求,专车发票麻烦而且需要等候;其次是突发用车需求,直接叫眼前的出租车更快,这两点从侧面反映了约车应用目前的响应速度有待提高,而且服务配套应该尽快跟上。另外,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大量的用户甚至从来不用约车软件。
那用户又是为什么抛弃使用多年的出租车呢?一部分是因为手机叫车成功率高,而且不用在路边等,出行的效率提高了;其次是乘车体验完爆出租车,更重要的是,在约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通过补贴,用户已经可以用低于出租车的价格享受更好的服务。
一位用户抱怨:为什么不用专车?因为在北京,堵车根本不分时段,所以专车在路上,计时费比起步价和里程数的总额还贵。目前我们也确实看到,专车的计费标准从最初的“起步费+里程数+计时费”变成了里程费与其他两者的随意组合,拼车则是各家自定标准,基本只与里程数相关。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我们发现,对于朝九晚五而且价格敏感型的上班族来说,拼车是更好的选择:固定点约车而且价格只有出租车的一半。不过我们了解到,在拼车平台的车主端,提现速度非常慢,基本需要一周左右,甚至更长,说明提现速度确实急需改善。
赞成该有计时费的参与者认为时间就是成本,如果不按时间算,对司机来说肯定不公平。一位参会者从专业的角度向我们介绍,对于专车来说,采用时间计价是考虑到运营成本和油耗。在低速行驶的过程中,车的能耗是最大的,走走停停产生的油耗需要靠时间收费来补偿司机。
目前国内的几款约车软件:Uber、一号快车、滴滴快车都引入了高峰时期的加价系统,那这种动辄加价几十的系统是否合理呢?我们收到的答案基本一半一半。
认为合理的用户解释,“有需求价格就高,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乘客如果认为价格高,可以不选。”某位就职于专车公司的参会者介绍,这就像出租车一样,在高峰时期,司机宁愿不接客,因为堵在路上的时间太久,消耗甚至大于收益。专车也是,为了调动专车司机的积极性,加价能保证更多人打上车。
有人提出质疑,AA租车的调控并不是通过价格系统,而是在公司端直接调度司机,说明价格并不是唯一的调整供需的方式。
嘀嗒拼车的李金龙则认为,如果这个市场没有竞争,那么通过高峰时期调价,一方面可以保证运营车辆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有支付能力的用户打到车,这个系统是合理的。但是竞争给了用户更多选择,比如C2C的拼车,把顺路的人和车匹配,高峰时期恰好也是需求最强的时候,这么来看,高峰时期出行拼车更便捷,加价系统其实是落后的。
天天用车的崔晓琪认为,加价系统确实存在一定合理之处,但是突发的强用车需求引起车辆的聚集,聚集之后又会导致运力过剩。顺风车是最好的高峰时期出行方式吗?这要看市场上谁强谁弱,现在专车有足够的运力和需求,因此用户更愿意接受它的方式,但是如果有一天顺风车足够强大,有足够的车和出行路线满足用户的需求,它才会成为用户的高峰出行之选。
在国内,Uber推出人民优步、滴滴推出滴滴快车、快的推出一号快车、易到推出低价新能源车,甚至连拼车都有经济、舒适和豪华车型可供选择,那廉价用车会对高端用车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吗?最了解市场运营数据的企业小伙伴为我们分享了独特的认知。
嘀嗒拼车的李金龙介绍,低价颠覆是永恒的,大部分人出行的根本需求是便宜、及时和划算。对于认可高端车的用户来说,拼车同样可以选择高端的车型,所以对高端用车的冲击是一定的。
天天用车的崔晓琪则认为,冲击基本不存在,市场是细分的。高端用车市场的用户对出行的标准化服务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而且大部分对价格并不敏感。
易到用车徐娅介绍,在公司的客户群体中,顶端的高端用户对于品牌的忠实度非常高,有非常强的黏性,这跟价格没有关系。因此,对于目前市面上的专车公司来说,低端出行需求的用户比例越大,廉价用车带来的影响就越大。
这个需要分情况讨论,但是也侧面反映了一些问题。
用户的基数大决定了一定有问题因为用户而产生,而这一部分又多半是因为对约车服务的心理预期太高,“很多用户都被惯坏了”。
另外,现行的司机培训和管理机制也确实存在问题。对专车来说,司机的培训时间太短,素质层次不一;对拼车来说,对车主的约束力小。所以总的来说,这个市场还是急需教育和引导。
沙龙中,天天用车的崔晓琪向我们介绍:
这是她一周中最轻松的时刻,也是时间利用效率最低的时候。在约车行业,创业公司居多,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必须花别人三到四倍的时间投入这个热爱的行业。
李金龙笑着感叹,在座的各位千万不要创业,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太苦逼了!
约车市场从2013年开始发展,仅仅两年的时间,已经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一直在持续,祝福那些直面竞争的企业,希望你们都能走得长,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