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利益相关:@王俊煜,豌豆荚CEO
(图为上次去 Evernote 的时候的合影,左一为王俊煜)
Evernote(印象笔记) 在 Redwood City 的总部,我去拜访过两次。那是在 101 公路旁边一座独立的小楼,楼顶挂着 Evernote 的绿色 logo,开车从 101 公路上经过都会看到。Evernote 的办公室非常宽敞,却又整洁无比,以至于冯锋觉得「有点假」。
上次去的时候,陪同的人指着一张摆满了各种手机的大桌子,说这是 Phil Libin 的工作台。「他喜欢折腾这些东西。」
我自己是 Evernote 的付费用户,除了 Premium 付费帐户以外,偶尔也在 Evernote Market 上买一些周边产品,比如 Moleskine,比如放 MacBook Pro 的支架。有人说,「工具类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困境」,但 Evernote 的运营数据里,最让人羡慕的就是 4% 左右的付费率。相对于其它商业模式来说,也许这赚的只是小钱;但我觉得,让用户为自己享受到的产品或服务直接付费,这既是最朴素的商业模式,也激励团队把产品的核心功能打磨好,把自己的品牌、口碑经营好,而不需要为了讨好广告主们而进行种种妥协。Evernote 如此,Dropbox 也如此,Apple 也如此。
不过这种商业模式的竞争也尤其残酷。
首当其冲的是价格。
Dropbox 免费的云存储软的忠实用户如我,当面对 Google Drive 把价格直降到 Dropbox 的 1/10 的时候 (还真是 10x 的数量级优势),也默默退订了 Dropbox。(但很快又恢复了。其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并没有变化,Google Drive 的 bug 实在太多了;其二,Dropbox 也降价了)。
其次,工具本身的竞争也很激烈。
我自己之前也差点没续费 Evernote,因为如果只是「记笔记」的话,我更喜欢 Google Keep 的产品设计一些。后来 Evernote 推出了 Scannable,在扫描文件上实在是超出其它产品一大截,才让我留了下来。归根结底,要持续地做好工具产品也是挺难的。我感觉,如果我是 Phil Libin,我最警惕的不会是商业模式,而是能不能持续地保持在工具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上的领先优势,这是更大的危险。
眼光放宽一点,事实上大多数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以工具属性为主的。工具产品,根本的价值是帮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更便宜;我有个同事说,这是互联网上的物质文明。从这个角度来说,Google 是一个工具产品 (它帮我们更容易地找到信息),Facebook 是一个工具产品 (它帮我们更容易地和别人沟通),Apple 更是一个工具产品公司 (它制造更好的手机)。这些产品帮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省下来的时间,就交给精神文明去消磨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自己一直把「豌豆荚一览」定位成一个简单的工具产品。它帮你更快、更好地浏览你感兴趣的应用。仅此而已。有三个例子。
其一,我们每周五都会按用户的要求增加一些支持的应用 (你可以直接在产品中提要求——点加号,翻到最下面),刚刚过去的这个周五我们增加了对鸸鹋动物园的支持,我原来只在微博上关注鸸鹋动物园,微博打开次数越来越少,也就看得越来越少,现在在豌豆荚一览里面看,看的频率就高多了。
其二,是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共同的发现,我自己有好多年没有看过娱乐八卦,但通过「豌豆荚一览」,我知道了「橘子娱乐」,从此真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光在豌豆荚一览里面看还不满足,就直接安装了这款应用。
第三,我们另外一位同事带着一丝担忧和我讲他用豌豆荚一览的过程。做为一名股神,他首先添加了一批财经应用,这样子刷起来非常方便;在豌豆荚一览里面刷了几天以后他对这些应用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发现其中的一两个应用的内容出乎意料地好,于是他之后就跳过了豌豆荚一览,直接去打开那些应用。尽管就他而言,他更少使用了「豌豆荚一览」,但在我看来,「豌豆荚一览」完美地为他带来了价值——重新发现自己手机中的应用。
欢迎去试试,告诉我你的感受。
说回 Evernote,想起这些事情是因为这周 Phil Libin 终于辞去了 CEO 的工作,转任 Chairman。事实上,他之前已经在媒体上吹过风,所以并不意外。
引相关媒体的报道:“我热爱做产品,但是对于公司管理这只是我的职责,并不是我的激情所在。我希望找到有管理经验、能帮助公司扩大规模的人来担任 CEO。当我们还是小公司的时候很难吸引到世界级的 CEO,现在我们可以了… 我希望新 CEO 到任后,我可以有 90% 的时间在做产品。”
我想起 Evernote 整齐的办公室和他的工作台,觉得这样的安排不能更合适了。甚至有点羡慕。创始人应该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发挥到极致,因为她所最擅长的事情也会是这个组织最擅长的事情。如果我们关注的是突破,只有这样,创始人才能给自己创立的组织带来最大化的长期发展动力。
整齐的办公桌,和 Remember Everything 的 slogan 之间,不仅仅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