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名空气净化器领域的创业者,他从自身创业经历出发,讲述了创业前后心路的变化。他认为,创业前期,如果创始人存在明显的短板时,跟专业人才在衔接上就会存在真空,无法沟通。而创业时,做产品也是一样,至少在某方面做到足够优越,才能经得起用户的百般挑剔。可以说,本文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悟,但是如果你也是那个想在“未名与暗哑之地“找到建立与培植希望的创业者,那么本文或许会让你有同感。
就像读了《圣经》、四书,我们还是会犯错一样,我觉得创业也是一项需要操练的技能。即便是一些成熟企业的企业家,包括创业成功过的企业家,仍然会犯一些人性共性的错误,所以还需要持续操练才能保持判断的敏锐。
我相信对于许多天性不安分的人来说,创业是一种追寻内在生命的必然途径。它不仅关乎受造的使命,关乎暗流涌动的生命激情,更关乎心神合一的完全。
在创业两年多的过程中,或深或浅地交流过几十位创业者或企业家之后,我愈加清晰地感受到,创业过程中的很多状况和心灵历程是普遍性的,经历过的人心照不宣。
心结
创始人存在明显短板时,跟专业人才在衔接上就会存在真空,特别是遇到困难长久没有解决而自己也没有应对之策的时候,组织就会容易形成盲区。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腾讯、百度烧了那么多钱也做不好电商、阿里做不好社交的原因所在。
跟创业大街或3W咖啡的一些创业者不一样的是,我的创业过程算是蓄谋已久——我相信这多多少少为后面的创业减少了很多学费。2010年即将大地回春的时候,我给了自己四年的准备时间来启动创业项目。
这个过程中研习了一遍彼得圣吉、吉姆柯林斯的一些管理学著作,对产品、品牌、研发、营销、生产、质量、财务各个领域,会在工作中边研究实践边形成系统性的思路。2010年,我报考注会,后来因为时间冲突放弃了考试;2011年的时候为了再练习研发而参加过华为硬件工程师的面试,在BOSS面的时候还是因为水平不够而fail了。总体而言,因为创业之前比较没把握的是营销和财务,所以在这两方面都付出了代价。
2011年,我确定的两大方向是节能环保和新农村,研究了一些专著和政策,也参加了一些展会。2012年初的时候,我才确定下来从净化器进行切入,开始着手研究产品。那时候微博还比较热,但纵观整个新浪微博,能搜索到跟净化器相关的内容不超过五个页面,而且绝大部分还是贝昂发的办公室PM2.5实测(导致我在2013年认识冉宏宇的时候是相当的崇敬),百度上能搜索到的跟净化器相关的网页内容也差不多也只有三页。
2013年春节刚过,北京的天空就阴霾重重,PM2.5开始成为微博和办公室讨论的话题。感觉时不我待,所以我果断开始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2013年3月,我们的橄榄绿空气净化器正式注册。
PS:回过头来看,我觉得创始人前期的功课对创业过程的把控是相当重要的。当创始人存在明显的短板时,跟专业人才在衔接上就会存在真空,特别是遇到困难长久没有解决而自己也没有应对之策的时候,组织就会容易形成盲区。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腾讯、百度烧了那么多钱也做不好电商,阿里做不好社交的原因所在。
所以认为只要善于沟通善于用人就可以带领团队的想法有点不切实际,特别是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
盲目乐观
我觉得至少在创业阶段,“盲目乐观”比“盲目悲观”管用得多。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在未名与喑哑之地建立与培植希望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我遇到过对于目标极其保守甚至不设定营收目标的企业家,除此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都是目标乐观而结果大打折扣的企业家。如大家平时媒体上看到的那样,马云、许家印、张朝阳、张近东亲自操刀高举高打的战略性项目也时常离目标失之千里,但是我们能说他们不合格么?
“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都存在很大的局限,会给组织带来隐患。但持续验证和习惯强化的过程一定会把创业者带入其中的一端,并代入相应的思考方式。
我觉得至少在创业阶段,“盲目乐观”比“盲目悲观”管用得多。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在未名与喑哑之地建立与培植希望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盲目乐观”地亮明挑战性目标就是在旗帜鲜明地向可能性宣战,只要能够充分沟通并及时调整预期(特别是团队内达到一种默契后),目标与实际达成就会进入一种稳态的平衡。
放大分辨率的过程
在一个成熟企业里,一位工程师、一位品牌专员做的事情对企业年度报表的影响微乎其微。错误很容易被修正,革新会被组织整体的庞大基数所遮蔽。
我发现初创人员都会把事情想得比较简单容易,上路之后都会把创业想得复杂困难。我见过的极致是vivo的沈炜,他的思维习惯是本能地觉得不熟悉的事情都很难,所以vivo不做垂直整合。
创业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分辨率的过程,这个分辨率就是对不同的约束条件会产生怎样结果的预判。
比如说品牌,刚开始可能是:不管投入多少钱下去,泡都不会冒一下。做活动能带来流量,但要花两三千块钱买一个不知名的品牌的家电时,顾客就犯难了。所以前期这个过程可能是完全不可控的。直到慢慢有了那么多忠实用户,有了那么些人听说过了橄榄绿空气净化器,到此,我们才能测算出多大的投入大概会有多大的转化。
第一梯队品牌在品牌方面的壁垒是显而易见的,绝大部分一二三线的高知消费者都知道这些品牌,而且印象还不错。消费者几乎随便在苏宁、国美都可以体验到他们的产品,而且他们在卖场沉淀了五六年,身边的亲朋好友有很大一群人已经是他们的用户,而且从外观上不知如何判断效果,但相信应该还是不错的。
都说创业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过程,因为绝大部分的团队都跑不过时间。很多人在原来的组织里很优秀了,不论是职位还是业绩,但自己创办企业还要成事,这时候的要求比成熟企业高得多:既要技术专精(一个人搞定一个领域,而且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后台),还要有超强的敬业心态(遇到盲区主动补上,不抱怨),还得能持续学习新的东西应对新的内容,而且最好还能够在条件不成熟时一专多能。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拖团队的后腿。
比如说文案和设计。知名品牌即使用非常中规中矩的创作,用户也不会有什么纠结。但创业企业设计与文案做不到割手的感觉,可能都不会引起用户留意。产品也是一样,一个创业品牌的产品要比对手至少在某方面优越多少,才能经得起用户的百般挑剔。
所以这是一个在各个环节提高分辨率,辨识真正差距的过程。
或者说,这是一个验证各个环节要做到什么程度才不至于挥着空拳来改变的过程。
这种分辨率建立在一个更开放的参照体系之上。在一个成熟企业里,一位工程师、一位品牌专员做的事情或许对企业年度报表的影响微乎其微。错误很容易被修正,革新被组织整体的庞大基数所遮蔽。但在初创企业,任何一个环节卓有成效的创造都可以给组织带来惊喜的改变,并会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对于创始人也是一样,在成熟组织里一个单元的想法很容易被层级屏蔽掉,但创业者可以直接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验证idea的价值。
创业之前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就像一个传说(甚至在创业初半年我都还没想过能对接到资本市场),但创业后就慢慢发现他们就是身边的前辈,并跟自己的事业发生着直接的牵连。
聚焦
不再担心事情做得不够量,更多担心眼光不够高。
这同时也是一个聚焦的过程,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总感觉各个case要齐头并进井井有条奋勇向前,自己一停下来陀螺就失速了,千万不能把猴子留在自己身上。
各方面马不停蹄走了一遭,有了些沉淀之后,愈加发现本来不必要做那么多事情,每个月有那么几件重要的case雕琢得够水准也就够了。不再担心事情做得不够量,更多是担心眼光不够高。
聚焦是一种被时光敲打出来的充满乐趣的过程。
大平安
经历一些过程后,我的内心反而有了一种从天而来的大平安。知道有些状况即使不予理会后果也不碍事,知道有些期待的结果即使晚一点到来其实也可以承受,从而会跟时间握手言和。
局外人看创业者及一些企业家,感觉都风风火火。真正走上路之后,就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烧脑的事情如影随形。真正熟悉的企业没有几家初始阶段不是这样那样的坎坷,深入交流才会发现谁家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
经历一些过程后,我的内心反而有了一种从天而来的大平安。知道有些状况即使不予理会后果也不碍事,知道有些期待的结果即使晚一点到来其实也可以承受,从而会跟时间握手言和。
既然大难不死,那就从更长的时间轴来安排现在的付出,只要时间在往前走,就可以让基础更加坚实。
如果回到最初,即使账上只有50万,我也会花足够的时间来寻找和发现最卓越的团队成员。我越来越确信,在真正创造性的事业中,一个一个精神健壮的人是组织能量和价值最根本的泉源。一群精神健壮的人可以让整个办公空间亮堂起来,相互激荡彼此的责任感和思维活力。要数创业过程中最正确的决定,首先是找到精神健壮的战友并紧密协作,其次是在第一时间换掉了精神阴郁或者跟不上节奏的人。
然后是产品。
我们怀揣着如此虔诚的心上路,但在对市场的忧虑中、在对现金流的压力中不小心分了神。产品仍然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完美,偶尔还有点质量问题,这是内心深处无法纾解的痛。是一位位善良的用户用满眼期待、关切和宽容反反复复鞭策着我们。能够做出用户愿意长久使用、并承载用户岁月记忆的产品,是创业路上一种深切的圆满。
如果从十年、二十年的历程来看,现在仍然只是刚刚上路。因为,最重要的事情,最美好的事情,值得我们随时慢下脚步,倾注我们的思考和热情。
人与人
在这个如此扁平的时代,每一个带着独特印记的个体和智慧花火都是宇宙间的孤本,特别是在时间的涌流中,无可替代,天下无双。
大学时读“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那是一种“下德不失德”的感觉,是天之骄子对自己思想的暴力驱逼。
创业过程中,这种心灵的转轨是自己的心思意念向上帝之爱的心悦诚服。
创业者与团队成员、投资者、用户、客户是非常深切的相生相养的关系。虽然短期来看,所谓的“甲方”好像处于优势地位。但从长期来看,相互深度依赖是最美好的选择。
金字塔底端的大多数人在方法论和行动上全面被顶端少数人所左右的时代正在落幕。
在这个如此扁平的时代,每一个带着独特印记的个体和智慧花火都是宇宙间的孤本,特别是在时间的涌流中,无可替代,天下无双。
很多人天生傲娇,但需要付出实践时习惯性地向“存在即合理”妥协,没有真正去坚信思考的价值。很多人总是容易忘记,或者从来就没有验证过,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奇迹。
向死而生
所有真正的困境都是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案,所有的突围都来自于思想的解放。
我特别敬佩很多老一辈的企业家。我们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如此低调,如此谨慎。
终于有一天,之前所有的不解全都豁然开朗。
我们必须得庆幸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多么幸运的时代。我们今天的所有曲折、困难几乎全都是拜自己的修为所赐。即使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我相信身处其中的人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我们最顽强的敌人,从来都不是不离不弃的竞争对手,而是没有被点燃的爱、战略定力与专注的缺失、智慧与平安的缺失。
所有真正的困境都是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案,所有的突围都来自于思想的解放。
创业本是一个向死而生、出死入生的过程。一路走来,对家人、亲人、朋友只有满满的亏负,而我们本来活着就是为了爱。也许,上帝会常常在黑暗中熬炼他的金睛,就是为了让我们领受爱,见证爱,然后会爱,从而出死入生。
【作者介绍】 柯其争:橄榄绿空气净化器创始人、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