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总是先确定产品需求然后落地,继而开发产品。
那么,如何定义一个合理的产品需求?如何判断一个产品需求是否正确有效?都是产品经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各种关于此命题的讨论以及方法不一而足,大多乏善可陈。在这里我从确定性和不确定的角度去聊一下这个事情。不确定性和确定性存在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中,当我们的主观意识对某种事物能捕捉的信息越多,其客观的不确定性就越小,主观的确定性就越大。这里所提及的主观和客观要辩证地去看。
1. 狩猎:捕获用户需求
当我们在思考产品需求的时候,先要明确产品需求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和前提的,是需要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的,当一个产品需求不能够很好地解决用户需求时,某种意义上对这个产品而言就是一个伪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先很好地捕获到有效的用户需求。
结合产品的定位理解什么是用户以及分析用户,判断并定义什么样的用户需求是合理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用户需求,并定义合理的维度进行分析:
有效性:用户需求是符合产品定位的且有落地价值的;
时效性:用户需求是长期需求还是短期需求,是否是当下亟待解决的;
时间成本(开发能力):当这个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需求落地的时候,时间成本是否能够满足时效性,比如时间成本不能短期需求,这个时候这个用户需求就是不可实现或者实现成本过高,应该放弃。
综合上述,捕获到合理的用户需求,落地并实现,要注意到捕获用户需求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不停分析,在这提一个三段论的方法:定义——收集——分析,在这个泱泱信息的狩猎场中捕获最准确的用户需求。
2. 步步为营:找到捕捉信息的最佳实践
前面提到,当我们的主观意识对某种事物能捕捉的信息越多,其客观的不确定性就越小,主观的确定性就越大。那么就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找到更多的可以扩大确定性的信息,步步为营,定义合理的产品需求,不断落地实现,以满足产品持续深刻地给目标用户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
在考虑成本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通过以下方法如:
问卷:定量分析,搜集信息;
焦点小组:建议针对不同类别的人群,通过竞争对手用户、潜在用户、直接用户等维度进行调研;
市场调研:对各类的市场调查报告进行分析;
竞品分析:知己知彼。
产品需求落地本身是一个经过一系列思维演绎过程得到的一个结果,这中间会经历用户画像、用户需求分析、产品需求分析、原型图、开发实现等等一系列的分析决策和实现过程。通过定义高效合理的捕捉信息的方法,不断修正产品需求和给产品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决策依据,进而提高产品需求的确定性。
3. 大航海时代:冒险,意味着更大的收益
冒险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驾驭一个合理的不确定性,这里提到的合理的不确定性即如何通过大胆地探索一些无法通过足够信息证明其正确性却确实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产品需求。
有时候我们在定义一个具体产品需求的时候,或者创造一个产品需求的时候,其实支持这个产品需求的信息依据并不多,这个时候就要敢于去尝试。这里说一个误区:
误区
在拿捏一个具体产品功能的时候,一些产品经理是抱有一定的投机性,即为了匹配需要解决的用户需求,YY产品定位和用户画像,以满足产品需求的落地。所有收集的信息都过于主观地证明一个产品需求的正确性,这个是不对的,也不符合这里说的冒险。
冒险就是当信息不足以支撑产品需求的正确性的时候,但这个产品需求可能会开拓一部分新用户或者找到新的、更好的用户需求替代掉老的用户需求。
举个例子,福特造汽车,这个故事很有名,就不赘述了。就是通过造汽车升级替代掉马车的需求,解决的还是人对出行工具的需求,而这个时候,其实这里就有点冒险和探索精神在里面。因为如果遵从仅仅找到更多的信息依据来提高确定性的依据而言,很有可能福特还会钻研怎样制造更快的马车,相比一个全新的产品,更快这个需求是更直观的,我猜测当时那个时代大部分人想的是如何制造更快的马车。
一定要把不确定性的东西都摆出来,分析冒险的收益,定义合理的不确定性,并且做好验证和优化,打磨出一个创新性的产品需求。
4.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平衡:冒险和稳健,你到底是什么作风
前面提到了步步为营即稳健和冒险,我一直认为好的产品经理是有自己的风格的,不是矫揉造作,人云亦云。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前提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些其实都是做信息的加减法,信息本身的确定性就意味着能够实现产品需求的确定性。
我见过一些我认为牛逼的产品经理,对技术和市场都有一定自己的见解,自我判断维度广且深,这样思考问题才能更犀利。独立思考也更容易培养出一定的冒险意识而是不墨守成规。要明白,其实一个产品在一定的定位怎么实现都OK,但为什么有好有坏,有些产品我们一看就觉得产品经理是傻X,还有些产品我们则不这么认为。
一方面要顺势而为,另一方面还要懂得逆势而上,把握好一个平衡,不断积累自己可以把握的主观可控的确定性的信息纵深。另一方面也对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抱有信心和应对能力,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中找到平衡。
一定要不投机、不盲目、不强求,找到自己做产品的风格。
5. 随机应变:做产品的战略艺术
当发生产品本身之外的不可预料的事件,比如融资环境、国家政策、外部竞争对手发起的竞争、内部竞争等等,这些都算随机性事件,举几个例子:
QVOD事件,你们懂的;
去年备受争议的“用身体换旅行”事件;
这几天的股灾导致资本市场收紧——O2O等烧钱比较厉害的产品都将面临一定的融资压力;“
用工荒”——技术招不上来人等等。
这些事情是相对不可预料的并且还有可能会成为影响一个产品存亡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时候还有可能是决定性因素。
随机性的事件是独立于产品经理本身思考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范围之外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面对这些不确定性的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就要求产品经理能够第一时间分析并对现有的产品需求、定位(定位是决定产品形态的大前提)进行及时地调整。
无论如何,在各种多么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下,使得产品的发展最大化。无论是技术条件、市场条件、任何其他非产品因素下,对于机会的把握以及对于困难的克服能力,都直接决定了一个产品的生死存亡。而产品经理就是产品这艘船上的一员,和这艘船共存亡。
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对自己做的产品是没有责任心的,我绝对认为这个产品经理一定是傻X,但是这样的傻X缺大有人在。希望每一个产品人都对自己的产品保持责任心,对自己的能力保持谦虚,对未来的发展保持谨慎乐观,找到自己的方法和节奏,在动态中找到每一个时刻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