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栏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谁是真正赢家:惠普售华三股份的冷思考

作者:孙永杰
2015/05/22 10:49

文/孙永杰

日前,传闻中惠普期旗下华三通信(H3C)的出售终于尘埃落定。即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紫光集团下属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不低于25亿美元收购惠普公司旗下“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于此次股份的收购外界分析普遍认为中国的紫光是最大的赢家,至少是与惠普的双赢,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只要稍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从未来战略的角度看,事实远未看起来这般简单。

其实细心的业内人士应该注意到,此次并购的是“新华三”,而不是原有的“华三”,原因很简单,在并购之前,惠普将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存储及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务加入到了原来仅有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业务的华三之中。如此一来,这51%股权的收购中自然就包含了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存储及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务,而按照之前业内估计的原华三价值在50亿美元左右计算,表面上看,紫光反而因为惠普在原有华三网络业务基础上加入了服务器、存储及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务而额外捡了个“便宜”。即得到了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存储及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务。那么这究竟是个怎样的“便宜”呢?

众所周知,出于安全和所谓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举步维艰,尤其是像服务器、存储等这些面向政府、金融、银行等企业市场的国外企业更是如此。例如上个季度,思科在华销售的互联网路由器、交换机及其他设备的订单就锐减了20%。具体到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和存储业务,虽然在中国市场处在比较领先的位置,但面临浪潮、华为、联想等中国厂商的竞争,尤其是借力国家政策的竞争,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而这个不乐观最大的体现就是销售。对于外企来说,在多以政策作为主导的中国市场,销售要远比创新艰难,且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既然如此,不如“借壳”,将其转给具有强烈国产背景的中国企业。一来规避了中国政策的壁垒,二来可以从中获利,三是自己依然在核心的技术创新和把握上具有自主的优势,何乐而不为,这种策略在惠普出售51%“新华三”股权给紫光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除了上述所谓的“便宜”外,我们再来看其中的华三。不可否认,华三目前在中国网路设备市场老大的位置。例如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14年惠普/华三以30.9%的市场份额占据在中国交换机市场第一的位置。同时惠普/华三保持着中国企业级无线网络设备市场份额第一以及中国路由器市场份额第三的领先地位。但与上述服务器、存储等业务类似,伴随着中国政策的变化,华三也面临着中国本土厂商华为、锐捷网络等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其实早在之前中国三大运营商网络设备招标,华三出局及上个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1%的事实已有先兆。与其在未来的销售上纠缠,不如将其分担给中国的企业,这个策略与上述的所谓“便宜”是一样的。

这里也许有人会称,华三这么牛X,惠普为何还要出售股权给别人呢?除了我们上述的中国市场政策影响的无奈之外,惠普其实早有准备。还记得今年年初惠普斥资30亿美元(实际是27亿美元)对于无线移动网络设备厂商Aruba的并购吗?这是惠特曼担任惠普CEO以来最大的一次并购。对此,业内分析师一致认为,惠普在较小型并专门有针对性的收购案中成绩一直不错。例如2010年,惠普以14.8亿收购ArcSignt Llc和21亿美元收购英国3Par公司均在惠普相关业务竞争力的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要的是,通过并购Aruba,惠普拥有了与思科齐头并进的创新、最佳无线新产品。而从Aruba本身业务看,也颇具高成长性。例如Aruba在上一个财年的销售总额为7.24亿美元,有望快速突破10亿美元销售额大关,而被并购后借助惠普的规模,Aruba的销售额将有可能快速突破20亿美元。由此可见,移动、创新,成长性(前瞻性)已经是惠普自身网络业务新的目标。这点与我们企业的并购(充其量只顾眼前)形成了鲜明对此,更何况单就惠普出售华三的51%股份看,还有41%的股份掌握在惠普手中(人家也没有放弃核心的东西)。需要补充的是,通过25亿美元出售华三的股份,惠普之前27亿美元并购Aruba的钱也差不多挣回来了。但从价值的角度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曾几何时,国家的安全和自主创新成为了我们企业狙击国外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筹码,但落实到行动上,大多是以简单的并购、入股等形式。例如之前的联想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与EMC组建合资公司,而外企也多是顺势而为,或出售或开放,例如IBM Power芯片对于中国相关企业的开放授权等,不过明显的差异是外企多是将创新空间不大或者说是出于销售的因素来与中国企业合作(包括出售),而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技术却依然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与此同时,人家的并购早就转向更具创新和成长性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现在的自主创新多是等同于人家的“借壳”,表面看好似人家屈服,给了我们“便宜”,甚至短期内我们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可能还会所增长,但从长期看,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商业价值将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和提升,到时候谁是产业竞争的赢家自有答案。所以我们建议中国的企业不要将所谓的自主创新就简单等同于并购或者合作,虽然说站在巨人的肩膀必不可少(通过并购或合作),但能否最终脱离巨人的肩膀,还在我们自己那关键的一跳。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谁是真正赢家:惠普售华三股份的冷思考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