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 AI 开发者按:自 10 月份启动以来,深圳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成功以高额奖金和专业赛题,赢得了 AI 竞赛选手圈的强烈关注。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两个赛项一共获得将近 3000 支队伍报名参赛,AI 作品提交数超过上万次!
在这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我们采访到了「Person ReID」赛项的一名优秀参赛选手,由他细细道来这段时间的参赛心路历程。(关于大赛另一赛项「AI + 4K」的选手专访,可参阅: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AI+4K霸榜选手思路一窥)
「Person ReID」赛项详情:
https://www.kesci.com/home/competition/5d90401cd8fc4f002da8e7be
选手背景
某排名靠前团队,选手个人是自由职业,近期在专业打比赛。
参赛体验
1. 从什么渠道看到赛事的宣传信息?
主要靠主动搜索。
当时刚结束上一个比赛,就在网上搜索 CV 竞赛,结果按时间排序一查,就看到了赛事宣传。
2. 参赛动机是什么?
我们的参赛理由主要有 4 点:
第一,奖金高!奖金高!奖金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二,任务简单,硬件设备要求低;
第三,以前接触过相关知识;
第四,时间合适,正好匹配上。
3. 至今为止,比赛给你最大的收获是?
这是我们正式参加的第三场比赛,所以比赛起步阶段就做了至今看来很科学和系统的规划,涉及时间、分工、技术各方面,而不是像之前那样走一步算一步。
我认为这样的经验对后期新科研课题和项目的规划协作,都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4. 如何理解主办方本次人工智能竞赛的意义和价值?
我觉得本届比赛对于业内人士,无论是学生还是从业者,都会很大程度上刺激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欲望。
5. 参赛体验如何?有什么好的或者不足的地方?
主办方对于问题的处理很及时,比如实名验证遇到问题可以迅速处理;而且比赛的评比方式简单,提交结果就行,不限制框架,可以很好的提升大家的参赛体验。
暂时没有发现任何不好的地方。
6. 会介绍身边的同学/同事一起来参赛吗?为什么?
会推荐。
我身边有时间精力或者潜力的朋友,都已经被招募到队伍里了。
模型思路分享
1. 现阶段是否已经找到自己满意的 baseline?
我们团队的 baseline 是自己写的,有点类似 MGN,但是又有差异,现在还在各种调试中。
2. 看到题目后第一反应是什么?之后都做了哪些思考呢?
第一反应是任务比较常规,不妨试一下。再来就是觉得深圳市真壕!
后续思考上,我们认为与常规的 REID 赛事相比,本场赛事的数据集比较特殊,图像结构和数据分布都很特别,因此,需要动用到一些特殊的技巧。
3. 你觉得让你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是哪几项技术或者工程处理呢?有没有什么经验或者独特的技巧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独特的技巧其实就是多尝试,多吸取前人的经验,仔细去分析数据的特点,任务的特点。
对于刚入这个领域的学习者,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自己用的开源框架的各个细节,不要感觉模型跑起来就完事了——需要对每个方面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写,后期又能怎样优化。遇到理解不了的地方,可以尝试进行实验验证。
4. 你觉得在 CV 领域,还有哪些你喜欢的,或者觉得未来会越来越重要的技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考虑呢?
CV领域关键的划分其实就那几个:目的,检测,识别,分类等。
我最喜欢的其实不是这些细分技术的本身,而是这些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以及给生活生产,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比如在工业上进行缺陷检测、农业上进行病变识别、医学史进行智能诊断等。
5. 参赛过程中,或者平时有没有哪些技术细节是和导师/同学/同事讨论比较激烈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最后又是如何达成共识的呢?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暂时还没遇到和队友有不同看法的问题。
如果后期出现不同观点,我们会尝试把两个不同的意见通过试验的方式进行证明。
以上是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Person ReID 赛项)的采访实录,希望对正在参赛的小伙伴有所帮助,也欢迎还没有报名参加大赛的围观群众上场一试!
福利注意啦!每周排行榜的前50支团队,都将获得「每周之星」奖项,奖品为腾讯视频会员权益(1个月)。
转自和鲸社区,立即报名参与:https://www.kesci.com/home/competition/5d90401cd8fc4f002da8e7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