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能手机之后,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的智能硬件潮已经汹涌了3年有余,许多看不清的投资人曾把这个领域当做泡沫来看待;不过最最聪明的那群投资人,却用以身试法的方式,押注了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真谛。
为此,雷锋网近期筹划了一个全球智能硬件顶级投资人采访系列,欲从投资人的角度告诉你,“为什么这个出现在你面前的产品,其实是时代不可避免的产物。”
话不多说,下面进入我们和本期嘉宾,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的对话之下篇——《我眼里的智能硬件投资陷阱》
做智能硬件投资近三年,徐晨用真金白银买来了许多项目经验,这些经验像不同场合遇到的邂逅,有些让他如沐春风、有些让他脑洞大开、有些让他颠鸾倒凤,还有一些,让他黯然神伤,却不得不认真对待,就是智能硬件投资路上的那些陷阱。下面就从两部分呈现给大家:
"我们从2012年底开始看智能硬件,那时正赶上可穿戴大潮,虽然戈壁投资是个以谨慎著称的投资机构,但面对智能硬件大潮的时候,也不免会头脑发热,现在来看,这些都是可以后续应该避免的陷阱。”
第一,追逐所谓的流行,大家做手表你就做手表,智能硬件是个全新的盘子,还没到大家要一起跟风厮杀的地步,不是以前的小家电那样的, 一个公司卖了个爆款,大家都跟风弄一个。
第二,不懂控制成本。前期的沉默成本,开模、样品定义资金消耗挺大,硬件产品做了就做了,没法很快迭代的。
第三,产品初期功能多,迭代慢。早期的时候,产品产品功能该割舍的要割舍,多做一些产品迭代,甭想着一代产品卖三年的美梦。
第四,跟供应链关系不稳定。跟上游的供应商要有延续性的关系,产品能做轻就做轻,除非这个产品是特别特殊的,有些东西能跟第三方合作就合作。
有的人甚至会包条流水线,其实只是你跟你下游的关系比较稳定,排期排地比较好的话,这个问题不大,产品生产还是有节点的,首发的时候,电商节的时候要冲一冲,动不动做10万台,智能硬件没这么快就卖10万台的。
第五,可以多找一些预售平台,现在时间很早,渠道的价格还不高,早些建立关系比较靠谱,等京东、苏宁、淘宝这些平台壮大了,对产品的限制就会越来越大。
对于徐晨所言,同样于2012年开始关注智能硬件的雷锋网感同身受,2013年上半年曾经是可穿戴的大热之年,当时各地新兴的智能硬件展上,一大批手表手环出现在穿戴展区,君正、MTK这些手表芯片商、方案商也应声而起,纷纷在附近展区布展。可到了13年下半年,情况急转直下,很多投资人开始批评可穿戴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幌子行业;而这时创业者却因为初涉硬件制造,还活在成本控制和跳票不断的水深火热中,根本就不明白自己手里这个功能齐全的东西为什么吃力不讨好?
“除了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这些是所有企业没法避免的,人方面的陷阱我们还是可以主动避免的”徐晨说完后,列举了他投资过程中人方面可能会遇到的陷阱。
第一,创业者融到两轮钱三轮钱的时候就会感到膨胀,有时会为了扩张而扩张,比如凡客陈年之前就走过一些坑,这个在早期投资人很难做判断。
第二,单个创业者一定会有些问题,至少一开始两三个合伙人是起码的,但有一个肯定是主导。 不然开始扩张的时候,人留不住是比较痛苦的事情。
第三,创业者对资金的控制不好,很多时候投资人不是在乎你的规模能达到多少,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对未知的情况做很好的预测。有的团队融钱融到一半就没了,这时候就很被动,估值被资本方砍价的可能性大。
第四,就是创业者团队中没有传统背景的人来参与。当时投的公司有的一开始走过一些弯路,后面我们发现是缺少对传统行业的认知。
关于人的观点,雷锋网觉得前两点跟行业其他投资人大牛比较一致,之前被投资人予以重望的凡客,在最热闹时,公司里有一万三千多人,光总裁级的领导就有三四十位,凡客却步步陷入危机,陈年自己在反思中提到这点;徐小平上月在公开演讲中也表示”回头来看失败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有共同的特点,或者是做得非常艰难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他们的创始人里只有一个老大,没有老二、老三,没有占两位数的合伙人。这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
后两点则跟徐晨自己的经历有关,徐晨自己硕士学的金融和经济,又是以精明著称的上海人,重视成本控制可以说他的强项;而对于团队里要有传统背景人士的执着,则是用自己过去几个智能硬件项目买来的经验。
纵然在老外投资人的眼里,没有“陷阱”的案子跟没有“悬念”的成功一样,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但相对于一心求稳的国产投资人和苦逼的创业者来说,早点发现陷阱并合理规避是更有意义的事情,毕竟智能硬件这东西没做好,从上游芯片到下游销售渠道都会留下你的臭名,让你心有戚戚、短时间内不得翻身……哈,现在再看一遍上面的陷阱,对你有启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