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米空气净化器是猎豹移动的第一个硬件项目,傅盛曾经在《我为什么要做空气净化器?》一文中提到:要做一款高性价比的空气净化器。显然是深受雷军以及小米模式的影响。
空气净化器一般有 CADR 值,噪音,功耗,外观,相关服务这几个性能指标,最核心的部件是滤网,这些细节傅盛在文章里都提到过。然而空气净化器并不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只是在雾霾天的时候大家才会记得去买的一个产品。那么一款定位于年轻人的消费品,要怎么才能让他们觉得这不仅只是空气净化器呢?
豹米用「互联网的方法」做了一款普通年轻人买得起的净化器。这款产品被定义为性能良好、价格实惠、满足用户对时尚家居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雷锋网在采访豹米 CEO 徐力恒的时候,他所提到的「家具化」的外观。以下是徐力恒自述,由雷锋网采访整理(有删减)。
家具就是类似座椅板凳,例如木纹元素、环形架构正是家具才有的元素,我们希望这款产品可以很好的融入家居生活。
现在的空气净化器尤其是欧美系看起来像是一个仪器,放在家里冷冰冰的。日韩系的净化器虽然有一定的科技感,但始终给人一种家电的感觉。所以根据我们对产品的理解与调查,未来的趋势是家电需要融入到家居,因为大家对生活的追求与以前不一样,现在追求品质与场景化。
针对场景化,我们推出了三种不同的配色(黑、白、木纹)。年轻人喜欢不同的风格,喜欢不同的组合方式,比如黑色比较酷炫,与电视柜、电视机的搭配比较和谐。木纹配色(净化器)与地板搭配也不会显得突兀。
在外观上除了一个开关键外没有多余的按钮,一体式机身、架空设计没有任何接缝,屏幕上的 LED 光我们也做了一些优化,亮着的时候不会产生模糊的光晕,在关机的时候实现纯镜面的效果。我们抱着一个做艺术品的心态来做产品,希望它给人一种家具的感觉。
其实到我们是通过做减法保留核心功能,省去附加功能的成本。比如我们曾经考虑加入负离子、温湿度、语音播报等功能,但是考虑到产品的本质和成本,我们都去掉了。
对于工厂我们尽量减少工位和装备时间,所以针对生产线我们专门定制了 APP 来配合生产流程,以此来提高产品在工业化生产方面的效率。
还有一些方案也有利于成本的控制,比如净化器两边亚克力的效果,用方案的形式来做;技术材料有一定的长宽,怎么充分利用长宽、减少废品率也是一个减少成本的方法。
在产品整机的结构上我们把它分为了三大块,机身只有 8 个螺丝固定,底部是两条橡胶垫,可以避免磨损外壳,也能增加抓地效果保持机身的稳定性。
这样的结构在生产、安装备货上能节约很多时间。结构组装、产品链供应都会变得简单,有利于控制产品的故障率,对于及时供货、降低成本和需要的人工也都会相应减少。
其实在产品上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比如一开始我们先做软件,后来发现顺序不对,所以现在我们采用硬件与软件联动开发。在用户需求上,首先要确定该技术方案,先从「骨头」(过滤风道)入手,「肌肉」(电子电路系统)、「外表皮」(外壳),从「内」往「外」做产品,等确定好内部构造后我们才注塑开模。
当然在硬件生产过程中也有些技术限制,比如产品经理在定义产品的时候希望净化器最好连声音(噪音)都不要有,但实现不了,所以这需要产品经理和技术团队沟通。由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完全是两群不同的人,软件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快速修改和整合,而硬件的坑很多,需要不断磨合,我们也会让这两群人在工作内容上保持沟通,大家也必须意识到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差异。
把产品做全其实很难,因为硬件的空间比较有限,为了实现一个功能就会挤掉另外一些功能的空间。如何让它达到所需的功能,把它体积做小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与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相比,豹米的体积是市场上同等 CARD 值最小的一款产品。
当雷锋网问徐力恒:「豹米的体积是市场上同等 CARD 值最小的一款产品」这是如何实现的?徐力恒给出了一个很简短的回答:「就是进风口、滤网、出风口、风轮、转速等的协调。」
目前市面上做空气净化器的厂商大致有这两种思路:一种是追求高 CARD 值,一种是追求小体积。对于后者来说,也许会有很多人诟病其净化空气的能力,但是对于一款主打卧室的产品,应该是够用了。
跟造物者对话,发现产品闪光点——「唯物」是雷锋网打造的产品报道品牌(公众号:okweiwu)。我们关心一个产品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希望同样在做硬件的业者,读过「唯物」的文章,能够有所启迪。
如果你也想跟我们聊聊你的产品,请发介绍到 chanpin@leiphone.com,24小时内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