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槽点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网络医院”的产品模式建设其路漫漫

作者:石头时代
2015/02/10 15:58

“网络医院”的产品模式建设其路漫漫

2014年下半年至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已经开始与各个药房进行合作,尝试通过在各个药房开设成百上千的远程诊疗终端,对患者进行远程诊疗。诊疗完成后,患者可以通过系统获取处方,并选择是否在药店购买药品。(《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2月9日报道)

这一新闻所提及的“网络医院”模式在业界引起的关注之处主要在于,在这一模式下,以往“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处方药市场开始出现了松动的曙光,一个价值400亿元的市场正在可能涌现出新的市场机会。同时,基于政策的创新也为这个市场的发育似乎带来了一块分量充足的压舱石。

但是,这样的创新仍嫌不足......

因为,这种模式其实就是“火车票代售点”模式。远程医疗,即是通过数据传输过程,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在本例中,考虑现场缺乏大型检查设备的情况,目前其覆盖范围应当基本仅限于慢病追踪诊疗部分。而其一大优势便是部分适合远程诊疗的疾病无需再前往大医院就诊,就可以获得医疗服务。这个服务,其实与当年不堪售票能力不堪重负的火车站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售票功能分散到各个代理商的“火车票代售点”模式一模一样。

而正如我们所知,今天的火车票代售点可没有一开始的风光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铁道公司随后又开发出了乘客可以自助购票的火车票订购网站。无论是在火车站售票点还是在代理点能买到的票,乘客在网上同样可以自助购买。两相比较,更为方便的12306网站肯定要胜出不少。而这个改变之下,中国这种蔚为壮观的“春运”问题解决了么?没有。到了春节时,回家票难买的情形仍然数见不鲜,无非就是春节之前,大家都蹲在电脑面前刷票了;甚至连黄牛都开始转战网络......

而于医疗行业,此间的道理同样类似。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医疗资源不足,而非其他。根据公开资料计算,1978年至2012年中国的GDP增加了62倍,社会卫生总开支增加了98倍,其中,个人医疗开支增加了200倍;可是同期,全国各类医疗机构只增长了116%,医护人员增加了115%。如此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追逐如此缓慢变化的供给,看病既贵且难,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再看下去,我们当然可以说,面向普通人的远程医疗可以解决通过“医药分离”,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但非常现实的问题马上摆在眼前——且不说用户等待的时间了,对于医生而言,既然线下已然是“应接不暇”地看着病人了,远程的病人获得的诊疗又能多到哪里去呢?

在实际的诊疗情形中,医生们应对这种短时间就需要进行诊断和出具医嘱的情况,必然的策略只有一条——那就是对病症进行“覆盖性”的治疗,也就是我们惯常看到的“过度医疗(大处方)”。如很多普通感冒且血常规检查正常的病例中,抗生素治疗方案的大量使用其实就是为了预防继发性的细菌感染,但其实这并不一定需要。

有意思的是,在本例中,用户身处药店,诊疗之后拿到一个看似总价不高,但仍然是“大处方”式的医嘱时,他的用户体验能好到哪里去?其实现在去很多药店观察,仍然很容易在现场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坐堂医生,问问来人的病症就开出药物。把人换成了远程诊疗的服务,改观能有多大?

所以,这样的创新,仍嫌不足。正如我前文说到的“火车站售票厅→火车票代售点→12306订票网站”,我们此处并非批评这个“网络医院”模式不好。而是想说,在这个“网络医院”模式试水,开始撬动当前“三长一短”(挂号、排队、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医药不分”、资源有限的医疗行业时,这个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就诊效率的模式,或可在良好的管理运营下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接下来政策不断开放的趋势中,是否能积极开启更加去中心化的“网络医院”模式,以更好地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为患者带来福利?这就需要更多的观察和思考了......

本文作者 :石头时代  现供职于康猫网(www.commao.com)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网络医院”的产品模式建设其路漫漫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