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新年,恐怕整个2015年,台积电都过不好了。
继高通和苹果两大客户流失后,近日,就连一贯以来最铁杆的伙伴Nvidia也要跑路,和前者们一起不约而同的投向三星的怀抱。
原因无它,只因为台积电在16nmFinFET(鳍式场效晶体管)工艺上进展不顺利,据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所称,目前已有50多名客户利用台积电16nm FinFET工艺完成了新品流片工作,大多数会在2015年第三季度投入量产,新工艺也将在第四季度贡献5-10%的收入。也就是说,台积电的16nm FinFET从第三季度投入量产的话,那么工艺成熟最快也得等到年底,今年大规模量产基本是无望了。
就在不久前,我们还听到过关于台积电去年营收大增的消息,这一来一回,就像过山车一样的巨大落差,不禁让我们疑问,台积电到底怎么了?
想要弄清这一点,还得从台积电的成功之源说起。
作为全球半导体代工领导者之一,台积电拥有最先进的制程工艺与最大规模的晶园制造厂,其历史要从1987年开始讲起,在当时,全世界半导体企业都是一样的商业模式,由企业自己设计芯片,然后在自有的晶圆厂生产,最后自己完成芯片测试与封装——全能、高效且基本没有漏缺。
但台积电的诞生,却开启了另一种模式——晶圆代工,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除了巨头们之外,还有很多企业没有生产能力,但是要建造一个晶圆厂至少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找台积电代工就能够节省掉这部分资金。
此外,台积电成功的要素还有一个,那就是它只做生产,而不做设计研发,这也让合作伙伴更加放心与之合作,而不必担心技术外泄或形成直接竞争。相比之下,三星、英特尔都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企业,自己也做芯片,显然就会让类似高通这样的企业心存芥蒂。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点也是富士康的立家之本之一。
尽管身为代工厂,但并不意味着台积电不具备“核心科技”,因为在芯片行业里,设计固然重要,但是工艺往往更能决定性能表现和所需成本;而即便是在设计环节,也要参照制造厂的工艺库来执行,因为不同的工艺对应着不同的器件排布和参数成绩。
此外,代工厂的一套方案往往可以兼容多种设计,但是同样的设计却很难迁移到不同的工艺线上去,这也就导致,一代产品往往从生产到退市都会绑定在一家代工厂上,但代工厂却可以相对灵活的调配产能,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
而且,具体到台积电身上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时代的红利,例如苹果从死对头三星那边撤单,交给台积电,就直接促进了台积电近几年财报非常好看,去年年初,台积电抢先上马20nm工艺,更是成功争取到苹果A8和A8X处理器全球唯一代工厂的超级大单,此后,就连华为也应声而动,寻求与台积电的合作。
由于需要巨额的投资支撑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因此芯片代工行业门槛很高,相对来说厂商的话语权也就较高一些,例如当年28nm工艺能实现量产后,就连高通、博通、联发科这样的芯片厂商都要看台积电的脸色才行。
但也正是由此,台积电开始逐渐显露出了一些疲态,虽然2014年Q4营收大增,但是随着iPhone 6的高峰过去后,20nm工艺的产能渐渐过剩,台积电不得不减产20%,而这一边,高通20nm工艺的首款处理器骁龙810又因为发热过高等问题而被迫跳票,更别说文章之初就提到的,由于16nm工艺的遥遥无期,导致了高通、苹果、Nvidia也开始逃离台积电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去年9月台积电就声称已经与海思半导体合作,成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基于16nm FinFET制造工艺、ARM架构的网络处理器,但实际上,这款产品利用的是台积电的异构CoWoS 3D IC封装工艺,在一个28nm I/O芯片上集成了16nm逻辑芯片,也就是说这款新处理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完整的16nm工艺,而是一个混合阶段性产品。
台积电的不给力,让业界喜闻乐见的苹果去三星化也被延后了日程,曾经,苹果希望在多个领域减少对三星的依赖,进而成就台积电等一众企业。2013年年末时,台积电还声称将联合HTC、联发科及鸿海等台湾IT“四巨头”,以求在各个领域击破劲敌三星,但现在,看来,不仅是HTC在拖后腿,就连台积电也不得不暂缓这一计划了。
虽然张忠谋表示,2017年台积电将会实现重新超越三星,但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三星、英特尔都在发力芯片行业,三星甚至还以低价来死拼台积电,但台积电相比较二者的财力又是相对落后的,最终就可能被两大巨头越拉越远。而有意思的是,由于去年台积电把苹果的产能放在主位,还因此导致了高通的不满,进而也促使了高通与三星的合作快速达成——这就像是兜了一个圈,只可惜最后一切,却不一定都能回到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