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商推崇演变式创新,谷歌则追求着颠覆性的革命。
智能汽车的拥趸们现在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方认为辅助驾驶系统会日臻完善,最终实现无人驾驶的伟业;一方则觉得智能汽车能“一蹴而就”,突然浮现。
关注智能汽车的网络写手Brad Templeton近日做出了评论,他不推荐演变式路线的理由是:不够“自动”,你还需要时时刻刻盯着汽车。
辅助驾驶系统依然需要司机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但就算是自己开车,司机也很难避免偶尔开小差的);
其次,如此高大上的配置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用户的吸引不大。
Templeton引用了自适应巡航系统的例子来说明:
按照最低预算来说,安装这样一个系统通常需要1000到2000美金,大概只有1%到2%的人会考虑。更何况,用户体验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也不知道这钱花得值不值。
这位评论家也表示,由于法律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果稳健地创新,很难让系统实现全自动化的设想。因此,快刀斩乱麻的断层是可能存在的,也是必要的。
“第一辆智能汽车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你也会想方设法保证人车的安全。”
要实现这一点,简直要把十八般武艺都用上:激光测距系统、雷达、声波定位、摄像头、GPS、实时路况系统,等等等等。这样,辅助驾驶系统才能成为一个自治系统,而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也会有完备的应急系统,至少还能把它停在路边。
第一辆现实版智能汽车问世后,肯定不会就此销声匿迹的。这就是谷歌所选择的方式,不过虽然它说五年之内一定会把车子造出来,我们也不要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