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发展太快,对我们打击很大,因为内燃机的相关业务几乎占我们销售额的一半。”11 月 23 日,在博世造车新势力技术交流会上,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感慨道。
不过,对比这家全球最大 Tier 1 公司过去两年的营收数据,情况却远比许所言要乐观很多。2016 年,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在中国的销售额为 663 亿元(约合 90 亿欧元),同比增长 23.5%。而当天,徐大全也表示,对博世来说,今年两位数的销售增长依然不是问题。
从近两年的业务布局也可以看到,零部件制造商如今已经不能准确描述博世的定位。根据徐大全的介绍,博世全球 6 万名工程师,有将近 3 万都在进行软件的相关工作。目前,其每年在电气化方面的研发投入在 4 亿欧元左右,自动驾驶方面则为 4-5 亿欧元,后者既有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硬件,又包括了整套的技术集成方案。而徐大全也透露,明年 1 月份,博世还将成立智能网联事业部,集中统筹大数据、云平台的相关业务。
此次的造车新势力,毫无疑问,是为新能源造车和智能互联而来。就国内主机厂而言,长安、奇瑞、比亚迪等一众厂商,在这方面几乎都没有怠慢。上个月,刚刚拿到加州路测牌照的长安还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要在 2025 年全面终止燃油车销售。
而另一方面,蔚来、车和家、小鹏、威马.....这些新造车企业也在资本市场频频吸睛。即便未来的发展态势仍存在众多变数,但如博世副总裁蒋健所说,玩家虽多,总有赢家。中国是其除欧洲本土之外的最大市场,显然,在这里,博世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玩家。
雷锋网了解,2014 年,博世收购了加州的电池公司 Seeo,眼下,后者正承担着博世的固态电池研发任务。同时,其电芯研发也在进行相关的测试验证。
自动驾驶方面,博世的路线划分也非常清晰:2020 年,推出 Level 3(SAE)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2022-2023 年,推出 Level 4(SAE)城市工况自动驾驶。而 2018 年,其与戴姆勒合作的自动泊车项目也将率先在德国落地。在中国,博世苏州公司的底盘系统部门也正在进行 ADAS 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
技术交流会结束后,博世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和副总裁蒋健接受了多家媒体的群访,介绍了博世与众多新造车企业的合作,以及自动驾驶方面的相关进展,也分享了其对国内新造车企业的诸多见解,雷锋网将其内容整理如下,并做了不改变原意的调整:
新势力造车的实力
问:博世现在基本跟所有新造车企业都有合作吗?
徐大全:目前跟我们有业务来往的有十几家,已经真正拿到项目进入研发阶段了,有二、三十家正在密切地进行技术交流,还有几家接下来会开始联系。
问:新晋企业在订单上还不能给出一个量的保证,从规模化和成本角度考虑,我们怎么应对?
徐大全:我们是拿成熟的产品给他们。一方面对我们来说规避风险,如果我按照他的工艺要求,单独为他开发一款产品,他的研发成本会增加,也会有风险。新的东西、新的设计就是会有风险的。把成熟的产品提供给他们,对于我们双方都安全。但是每一个匹配到车辆的系统都必须做严格的试验、调配,这部分省不了。研发费用主要是在工作人员的费用上。
跟我们有联系的公司,我们基本上都会问他造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价位,方向是什么。各家的方向不一样,像李想造的是小车,有人造超跑,有人做电动 SUV,覆盖面比较广。而且大家未来的运营模式上也有不同。传统汽车都是造了车,通过 4S 店销售,线上企业则更多是在网上卖车,还有一部分考虑的是将来的共享汽车,思维更发散一点。
问: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前期的开发费用很高,而且没有规模效应,另外,他们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上,好像也不如传统车企有实力,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您怎么看待他们在成本上的竞争力?
徐大全:这个理解很透彻。造车首先一定要有规模效益,没有规模效益肯定会出问题,因为生意就是这样。建一道生产线,每年生产 3 万跟生产 15 万完全是两码事,成本是规避不了的。而且从造车、卖车来说,汽车行业是利润率很低的行业。所以跟国内一位互联网大佬见面时,我感觉他想造车,就给他解释半天,我说造车行业真的不是赚钱的行业。
所有造车公司,造的最好的利润都不超过 10%。造车是低利润的行业,低利润行业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从研发到团队,到生产制造,不控制好就不能靠它盈利。但是这个新兴行业有很多并不是靠项目赚钱,而是 IPO,学特斯拉。我造车不赚钱,但是股价上去了,融资方便了,卖点股票就亿万富翁了,这是想通过资本运作、上市来得到价值回报,不是靠运营回报的。这方面,可能他们这个模式跟大多数的主机厂不一样。特斯拉第一个出来,改变了传统行业对车的理解。
蒋健:但是也有一个关于未来的前瞻,现在 1000 万辆,大家保守预估以后可能到四、五千万辆,可能 1000 万辆是出口,自己的内部增量是 1000 万,加上汽油和油电比例变化,这个其实是很大一块市场,他们先一步进入,一开始肯定是没有成本优势,要投很多钱,但万一做好的话,将来这个市场也很大。哪怕一开始做了十几万、二十万。
徐大全:他们也许会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赚钱,但是有投资者的钱,也有资金运作,这也是他们的一个优势。
传统造车与新势力造车
问:您如何看待这些新造车企业的研发实力?
徐大全:有的强,有的弱。强的各家,有的这个强,有的那个强,我们更多是看规模判断。如果他后面的研发人员是五六百人,相对来说就覆盖不了那么多细节,而更多是在整车的集成和打造上。如果工程师有一两千,那他的覆盖率就广了很多。这个只要调查他们的工作人数就可以,因为系统工程还是比较大的。
问:现在传统车企也在做新能源车。
徐大全:大多数长期不赚钱,亏本的事情不往外说。他们肯定是在做,但是有传统车那么大一块在支撑着,每年都赚很多钱,用这个钱来补贴新能源车,从计算角度是盈利的。但是单独说,新兴企业是亏本的,是靠不断的投资进来维持。把这个故事说好,把未来描述漂亮了,总有人拿钱往里扔。所以这个商务模式不一样。
蒋健:这里面肯定会有赢家,博世也是基于这个考虑跟他们合作,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赢家。
问:现在整车企业都有自己的上下游业务链,但是新造车企业还很薄弱?
徐大全:是的,传统车企规模也在,研发人员也在,大部分造车的功能都有。从实际角度,从公司控制流程角度,造车这个东西,政府有召回制度,质量是不能出问题的,为了保证不召回,整车企业要有一整套汽车的质量体系,这是全球工业中最严格的质量体系。即使是互联网造车,也要有这个体系,来保证质量不出问题。新造车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所以要引入人才,要到处挖人。
问:您怎么看待传统汽车和新造车的未来格局?
徐大全:整体来看,新造车势力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多资金,对传统车企也是一种促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事情是好的。
问:现在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量,但一旦市场饱和,这些新造车企业会怎样?
徐大全:那要花十年时间了,这里面还是要看到创新。自动化、智能化、互联化,这是 130 年的汽车历史中真正对于传统技术的一次革命性挑战,这是确实在发生的。这些新势力带了很多钱进来,砸向这些新的领域,其实是在促进整个行业的转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是好的。也许钱砸了之后把通用砸没了,把大众砸没了,把博世砸没了,但是从人类的角度讲,是正确的。
博世自动驾驶进展
问:现在博世的自动驾驶技术进度如何?
徐大全:如果从实验室的角度,从技术层面,Level 3(SAE) 是可以实现的,但从量产的角度,这个东西就不好说了。现在无法完全进入量产。因为量产的 Level 4(SAE)、Level 5(SAE)一点错都不能出,所有路况都要精确判断,所有系统都需要有冗余设计,一个系统出了错,有另一个系统来支持,比如说刹车系统,有 ESP 可以把车轮抱死。就是说当自动驾驶需要制动的时候,一个系统出了问题,另一个系统会介入帮你停下来。
零部件可能也需要两套系统、两套电源,一个控制器里面可能是两套回路,一个坏了,另一个可以用。电机可能是 12 圈的电机,但我把他分成 6 圈的电机,等于两个电机合在一起,一个坏了,另外一个可以继续用。
这些设计要安进去,而不是说放个控制器、摄像头,能探测到所有动物,就让它自动驾驶,这个车严格说起来是不能量产的。所以到真正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时间还是很漫长的,而且所有零部件设计,整车构造都要变,这个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问:博世在国内是如何进行自动驾驶测试验证的?
徐大全:测试验证我们是在做。国家规定说不能在公共道路测试。我们国家政府很强势,一说,就可以做;第二点,国外多少年前就可以做路测了,这已经领先十年不止了,中国政府为什么还不放开;第三点,其实不让做测试,也不能保证大家真的不做测试。尽管博世是真的不做测试,我们只在实验场做,但是你不能保证所有主机厂都不在公共道路上做,李彦宏做了一下就被罚了。从技术发展的要求来讲,这是必须的。
雷锋网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