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是少有的将「造车」思路想得非常清晰的一家公司。"
7 月 9 日下午,在商汤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发布会结束后,一位业内人士对新智驾发出上述感叹。
随着王晓刚在发布会上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介绍,商汤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努力从幕后走到台前,SenseAuto 绝影也由点到面,得以完整对外展示——这是一个依托原创 AI 技术、可持续输出、覆盖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到车路协同的全栈体系。
此前,商汤并未向外部透露太多关于其在汽车领域布局的种种细节。
那么,商汤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到了各种程度?绝影如何实现与商汤其他业务的高效高质的联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绝影的竞争力究竟如何?
尽管此前较为低调,但商汤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6 年。
彼时,本田计划在全球寻找一个人工智能的合作伙伴,共同深耕自动驾驶技术,加速智能汽车的研发进程。经过诸多方案的多轮比拼,最终选择了与当时成立不到三年的商汤,签署长期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商汤也没有停止自我对精进技术的追求,并且将此前在 AI 领域的积累移植到了汽车领域,在去年拿到了 ASPICE L2(汽车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测定模型二级)认证以及功能安全 ASIL-B 等级的证书。
据介绍,在「绝影」正式亮相之前,商汤已与 30 多家国内外主机厂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定点量产项目覆盖车辆(生命周期内)总数超过 2000 万辆。
亮相2021上海车展的WEY旗舰车型搭载了绝影智能车舱解决方案
如今,商汤蛰伏已久的拳脚得到施展,蓄势五年的「绝影」也得以问世。
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绝影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坐骑,速度极快,也是与的卢、赤兔齐名的传奇千里马。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研究院院长、移动智能事业群总裁王晓刚解释说,基于上述历史底蕴,商汤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绝影」为名,表明了商汤致力于打造中国原创的智能汽车技术和品牌,也象征了其能够帮助智能汽车像千里马一样高效可靠。
另一方面,绝影可理解为「绝佳的视觉感知技术」——这是商汤最引以为傲的技术,也是商汤布局智能汽车市场的切入点。
当然,作为通向未来世界的关键入口之一,车辆将不再是一座信息孤岛,而是连接城市服务各个节点的桥梁。绝影也意味着将车、人、城市连接于无形的畅想,可以与商汤的各大业务线进行联动。
正如开篇所说,商汤在布局智能汽车领域的思路非常之清晰,从 SenseAuto 绝影的架构或许可以得到有力的验证。
以感知为切入点,绝影的智能汽车产品方向有三:
1) SenseAuto Pilot 绝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聚焦基于不同传感器的 L2+ 级高级辅助驾驶至 L4 级自动驾驶创新。
2) SenseAuto Cabin 绝影智能车舱解决方案,覆盖从用户上车到用车多个场景的主动式人机交互体验。
3) SenseAuto Connect 绝影路云感知平台,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来提升城市和交通综合管理效率。
先看智驾。
该解决方案囊括了前视视觉感知方案(Pilot-V)、领航驾驶方案(Pilot-P)、激光雷达感知方案(Pilot-L),自动驾驶 AR 小巴(AR-Robobus)等不同场景的特定方案,能够支持多类别传感器及其感知技术,也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方案。
其中,前视感知方案已经搭载至多款量产车型,使用的单目摄像头有效探测距离可以达到 200 米,而且能够在弱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识别车道线、匝道汇合点和驶入点,支持车道保持等 ADAS 功能。这样的打法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除了视觉技术,商汤也研发了激光雷达高精 3D 感知技术,独有的点云噪声识别模块保证了算法即便在恶劣天气和环境下,也能够稳定地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
值得一提的是,商汤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就首次发布了领航驾驶方案。
除了能够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样的基础功能之外,还可实现高速公路场景下的车道跟随、超车自动变道、匝道通行等多项高级功能。这些能力甚至能够从高速道路拓展到城市场景中。
眼下,具备类似功能的量产车型仅来自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比如特斯拉(NOA)、蔚来(NOP)、小鹏(NGP)。
商汤科技领航驾驶方案
再看座舱。
该解决方案包含了驾驶员感知系统(Cabin-D)、座舱感知系统(Cabin-O)、智能进入系统(Cabin-K)、座舱域控制器(Cabin-V)等方案。
简而言之,商汤在座舱方面的主要努力就是把以前舱内的被动式交互变成主动式交互。
此前,用户开车用车过程中的绝大部分诉求都需要手动操作物理按键。如今,在视觉感知技术加持下,车辆能够更主动地、更贴心地去实现与人的交互。
不仅如此,商汤智能车舱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为用车安全提供多一道防线。
比如,座舱感知系统一旦检测到儿童被独自遗留在车内,会及时向用车人发出提示,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驾驶员感知系统则会隔空感知驾驶员的注视区域及视线方向,提供无接触式的车舱交互,还能够判定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是否接打手机等。
一旦检测到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就会对驾驶员进行实时提醒。
最后看路云端。
绝影路云感知平台主要由智能路侧感知解决方案(Connect-R)和智能车路协同云控平台(Connect-M)组成。
根据官方透露,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基础感知设备的作用下,智能路侧感知解决方案可赋予路侧基础设施全息感知能力。
在此基础上,商汤智能车路协同云控平台将打造"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控制、分析决策平台,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未来,绝影还将以路云感知平台为枢纽,让智能汽车服务连接智慧交通、智慧商业、智慧文旅等不同行业,赋能多种 V2X 场景应用。
总体上来说,在这三大产品方向的落实下,商汤能够覆盖单车智能(包括舱内舱外)以及车与路协同智能的发展,打通车路云的全栈闭环。目前市面上拥有这样全栈能力的玩家并不多。
原创 AI 技术的合纵连横
SenseAuto 绝影无疑是一个庞大且全面的体系。对于普通玩家来说,部署如此体量的业务可能并不好推进。
而在 AI 领域深耕已久的商汤拥有足够底气。
比如自 2016 年以来,商汤及联合实验室 CVPR 录用论文已高达近 300 篇,持续领跑全球。
同时,商汤还积极推动底层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高价值专利申请,构建高效专利保护网,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格局:连续 6 年专利申请量翻倍增长,累积完成 7500+ 件全球专利资产,广泛分布于 20+ 个国家/地区,其中授权专利 1200+ 件,发明专利资产占比超 90%。
更重要的是,SenseAuto 绝影以 SenseCore 商汤 AI 大装置为基石,以 SenseAuto Empower 绝影赋能引擎为底座——两者均孕育自商汤的原创 AI 能力。
SenseCore 商汤 AI 大装置是商汤打造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于今年 WAIC 首次亮相。
据了解,AI 大装置旨在打通不同算法、算力和平台之间的壁垒。其中的智算中心建成后的总算力将达到 3740 PFlops,1 天内可处理视频时长 23600 年;高性能计算引擎可将 GPU 的计算效率提升 1000 倍;算法工具箱超过 1.7 万个。
如果说,AI 大装置为商汤超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平台,那么,诸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此类相对较小的模型训练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依托 AI 大装置的算力支撑及全系工具链加持,商汤还打造了 SenseAuto Empower 绝影赋能引擎:
横向,它能够提供开放感知平台,内嵌商汤领先的通用视觉感知能力,对舱内舱外的场景进行高效的识别;
纵向,它可以提供全栈开发能力,开放的算法工具箱、数据管理、回灌和仿真评测系统等工具链,推动研发-测试-优化的闭环高效运转。
在 AI 大装置和绝影赋能引擎的结合之下,人工智能的生产要素成本将会得到大幅降低,不同等级智能汽车功能应用的开发验证周期可以大大缩短——这也是王晓刚一直强调的商汤布局智能驾驶的重要优势。
此外,商汤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测试和仿真体系,涵盖了超 1 万个问题测试场景、超 50 万个测试场景库。这些都是汽车行业的硬通货。
商汤背后的各业务矩阵强协同能力也不容忽视。
以计算机视觉技术起家,商汤在掘金汽车的同时,基于AI技术的通用性,其跨业务矩阵已经多达十几条,而这些垂直口之间又存有不小地技术共性。
换句话说,商汤基于较强的技术解耦能力,能够实现基于各种计算平台的、不同车型的、定制化功能的快速部署,乃至于与其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金融、智慧零售、互联网娱乐等多场景跨界融合。
商汤科技自动驾驶AR小巴获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十大镇馆之宝"
在媒体采访环节,王晓刚不免被问到了「对标」的问题。
不过,他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
商汤并不对标汽车行业里的任何公司。
在王晓刚看来,时代已经从移动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以前连接的是人与人、人与服务,现在连接的是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而智能汽车则是新时代里一个最大的业务领域。
眼下,全国每年有 2000 万台新车的上市,每台车都将会配备上各种传感器,其中视觉的感知数据值得深度挖掘——这正是商汤的强项。
加上,近些年来一些主机厂对于自身 AI 能力提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商汤便想出了「授人以渔」的思路。
这一思路的实现离不开上文所说的绝影赋能引擎。更重要的是,该引擎未来也能开放给主机厂,帮助其进行能力共建。
相当于商汤已经打了一个牢固的根基,客户想要在这个根基之上建什么样的房子商汤都能满足。即便是客户想要自己建房子也可以。
不像业内一些声音认为的,主机厂自研可能会影响到供应商的生存空间。王晓刚反而表示,主机厂自研是好事儿。
"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差异化诉求,我们希望能够用有限的资源去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商汤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工具和平台不断地升级换代,对核心技术不断创新,这是我们的出发点,也将会是大势所趋。"王晓刚说道。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