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新智驾按:10月26日至27日,2019第二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峰会在苏州高铁新城正式举行。峰会主要聚焦“自动驾驶的量产时代、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的共演之路、新型的车内交互探索”三大主题,共同探讨了智能驾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次峰会由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主办,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雷锋网新智驾承办,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驾驶技术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单位协办。来自主机厂、国内外一级供应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自动驾驶核心零部件、出行运营商等智能驾驶上下游企业,车路协同专家学者、代表企业等1500余位业内人士莅临现场。
大会期间,大众问问 CEO张人杰在现场发表了《深水区突围,AI+汽车生态蝶变》的演讲。
尽管汽车智能网联的发展已有十年,但其在商业价值实现的路上却有不少挑战:近年车市下行的冲击、车载硬件性能不高、用户体验不够、产业链庞杂等。
因此如果想让智能网联产业获得商业价值,必须重构认知,实现价值创新。价值创新可以从技术创新入手,形成领域突破,逐步探寻新应用、新场景,最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大众问问正是以车载AI语音交互为技术创新,致力于车内智能交互。大众问问CEO张人杰认为,智能交互是车载体验提升的核心点。智能交互应做到主动式智能推送、实现人车情感交互、打通跨服务垂类,并且形成相关的服务闭环。
以下为张人杰的演讲原文,雷锋网新智驾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过去的100多年间,汽车基本上是以一种传统的形态存在,最近几年谈及汽车时,业内多了很多新话题,其中一个就是AI。
AI本身不能创造价值,AI首先必须要赋能行业。对汽车产业来说,AI能做什么?AI如何锦上添花是从业者要考虑的事情。
大众问问是一个混合基因企业,由大众中国和出门问问共同建立。大众集团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集团,每年的汽车销售辆超过1000万台;而出门问问与人工智能有着渊源。因此大众问问同时具备 OEM 整车厂和人工智能企业的基因。对大众问问来说,更多的是探索如何用 AI 有效赋能汽车产业。
智能网联产业已经发展了10年,从2009年到今年,大家还一直在说智能网联产业元年,为什么?因为过去十年业内虽然都在探索,但是行业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也有很多困惑:怎么样把“智能网联”这个概念变成商业价值?怎么帮助汽车厂商增加销量,帮助车主提高用户体验,这是智能网联产业需要思考的。
从最早的电话互联,到手机互联、车辆互联、到未来的车路协同,以及以AI为特征的车内人机交互,为什么智能网联这个产业始终很难产生盈利?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是成本,如果车卖不出去,车厂有钱投入这个产业吗?显然,答案是不可以。这两年汽车行业遇到一些困难,汽车销量出现下滑。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如果智能网联产品不能增加对车厂的附加值,那么基本不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从技术来看,目前车载硬件性能并不高。智能驾驶车辆上不太可能装一个体积很大、散热很厉害的硬件系统。我们需要一个高集成化,散热控制功耗低而且能够真正上车、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产品。目前的技术实现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用户体验上,现在都说汽车的 infotainment (编者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最后会被手机消灭掉。因为汽车硬件和手机硬件芯片是有差距的,现在最新的 infotainment 核心主芯片,性能相当于小米5水平。在硬件芯片性能比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奢望 infotainment 系统能提供非常好的汽车用户体验是不现实的。因此怎样在车规级芯片的性能提升上、生产周期上跟上消费电子业的迭代发展,也是从业者需要考虑的。
最后是协同问题,因为汽车产业链非常复杂,涉及的厂商特别多,协同工作也容易出现问题。怎样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实际上取决于所有合作伙伴的投入。
大众问问认为,如果想在智能网联产业获得价值,就必须在以上几点投入。因此不能简单地做技术创新,而是要重构认知,实现价值创新。想从技术创新到价值创新,首先要了解哪些是可以加强或者可以改变的。
比如说城市政府部门扮演着协同者的角色,现在逐渐变成规划引领者。从整个生态链来看,除了政府,传统主机厂也在转型,往出行服务商的方向发展。互联网企业也想改变自己的基因,不满足于只提供移动互联网。因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因此需要找新的增长点比如汽车;还有一些独立的智能网联公司也在改变。
在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很多初创公司是首先是抓住某个需求,把需求放大,然后从技术上实现。智能网联领域这样的初创企业也很多。自动驾驶本身是一个技术壁垒很高的产业,但行业里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企业?原因很简单,因为基于一些通用平台,很多企业都在做应用层的东西,实际上跟做手机APP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大众问问来说,如果只是做应用层的东西,可能价值会大打折扣;如果能力不足以去做基础层面的创新,那么也无法产生价值。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从汽车技术来讲,它首先是一个技术驱动到价值驱动的东西。技术驱动包括AI,AI基础层无非是芯片,数据,云计算,传感器,IOT等等。在基础层之上是技术层,必须形成某一个领域的突破,比如说语音技术,视觉技术,生物技术。
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集中,不能发散。很多AI企业说要赋能百业,赋能百业意味着对每一个行业都要很精通。但事实上每个人只能擅长于某个一小块领域。要想做好垂直领域的整合,必须要专注于一个领域。大众问问就是聚焦于汽车语音AI,以语音为入口做汽车生态内容的聚合。
新应用带来新场景,最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汽车也一样,在新场景下必须要有新的商业模式。
智能交互是车内问题,也与车主更加相关。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智能交互?过去与汽车交互,一般用唤醒词。但是我们希望,未来的人车交互应该是主动的,可以根据特定的场景、用户画像进行智能推送,用服务找人,而不是人找服务。
第二个就是情感交互。情感交互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称之为情感计算的学科。情感可以计算吗?事实上是可以的。通过摄像头、麦克风,去接收用户的面部表情、声音声波,从分析判断用户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相应的沟通。
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跨服务垂类。语音功能很早之前就可以实现,为什么现在还要老生常谈?归根到底,现在的服务是跨领域服务,意味着语音服务需要打通全场景,实现跨服务垂类的打通。
同时,语音与在线服务要形成一个闭环。比如订餐,过去要人工去餐厅预定,现在只要用语音交互就可以实现。实现闭环,首先要有一些方案和平台。大众问问现在在打造一个中台,包含技术中台(完成技术输入和输出)和服务中台(业务中台)。业务中台包括内容聚合、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及特定场景下的轻量化解决方案。从系统视角来讲,想要跟现在车联网完全不一样,必须要实现内容的聚合。
在做任何一个产业的时候,都可以从系统的视角来看问题,站在消费者思维角度,我们应该怎么做?站在车厂的角度,我们怎么做?站在出行服务商的角度我们怎么做?这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视角。
车联网产业要想实现商业价值,首先要改变的是服务模式,我们要提供的是类似于APPLE(苹果)在电子消费领域的服务,提供从硬件、软件到云端的融合服务。大众问问要做的智能汽车是一辆比现在iPhone手机还要智能、而且够符合用户使用的汽车,而不是一个简单交通工具。
大众问问的基因优势在于,我们有车厂的基因,所以更懂车,同时又有人工智能的基因,所以有人工智能技术。此外大众问问可以帮助用户做深度定制化。
我们源于大众,但不仅限于大众。在产业链上,我们选择整个行业里优秀的车厂、一级供应商、内容服务商作为合作伙伴;在解决方案上,我们也增加了虚拟助手、定义了自己的平台;在商业模式上,我们也希望改变过去传统的基于授权、利润分成的模式,可以思考怎样实现内容和服务变现等。
对于商业模式来讲,很重要的一点是,“量”是生命线的基础。明年大众问问将成为汽车行业里,车载语音装载量最多的企业。因为大众汽车旗下多个主流车型都装载了我们的技术。当装载量达到一定级别之后,训练的数据会完全不一样,从量变引起质变。我们的一个概念是:语音就是服务,让语音穿透系统中的每一个应用,让语音渗透到系统中的每一个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