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驾按,日前,矿用车自动驾驶公司“易控智驾”宣布已在去年底完成A轮融资,由蔚来资本和斯道资本联合领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快露天矿无人驾驶系统的产品化进度、组建上海办公室、招募人才,为未来开拓海外市场做准备。
据了解,2020年7-12月,半年内易控智驾完成Pre-A轮和A轮融资,总额过亿人民币。
清晰的打法:做矿区自动驾驶运营商
易控智驾成立于2018年5月,曾在2019年获得辰韬资本的6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并在2020年7月宣布获得兴杭国投的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战略融资。兴杭国投是A+H上市公司紫金矿业的控股股东。
Pre-A轮融资完成后,易控智驾在内蒙古成立了鄂尔多斯市易控工程有限公司,组建十余个编组的矿山传统运输车队,在矿山开展传统土石方运输业务,深度参与矿山运输运营,以了解现场、收集数据、落地人才,为无人驾驶的运营积累工程能力。
本次A轮投资方蔚来资本关注汽车、能源、物流等重要行业,并且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系统性布局,已投资项目包括Momenta.ai、嬴彻科技、Innovusion、小马智行(Pony.ai)、主线科技、黑芝麻智能科技等。
在商业路线方面,易控智驾 CEO Wason 想得很清楚——要做自动驾驶的运营商,“未来技术成熟后,运营能力是更重要的壁垒”。
Wason 此前接受新智驾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年只做露天煤矿的宽体车运营,这样相当于持有车队资产,而不是单纯地向矿企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他说道,
我们看好宽体车的未来,大矿卡现在国内一年就卖 200 多台,量是很小的,但宽体车 2019 年的销量就已经超过 1.1 万台。
另外,根据专家测算,用大矿卡拉一方土的成本在 15 元左右,宽体车的成本大概是 8 元,从经济效益的层面来说,宽体车也更胜一筹,这是矿企很在意的事情。
但 Wason 也坦言,做矿区自动驾驶运营,前期采购车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只是提供技术方案就不会有这方面的顾虑。
截至去年7月,易控智驾的自动驾驶车已经有 12 辆进入矿区试运营,自运营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内最多。自动驾驶里程数达 2 万公里,无人运输土方数达到 10 万方。
不过,矿区自动驾驶不是对应单纯的道路场景,而是复杂的作业场景,涉及到矿企、能源公司、主机厂、运输队等多个角色,各方面的资源需要打通。
而且,每个矿的工作流程、设计开采方式不一样,在进行无人化改造时需要给车辆甚至矿区做定制化。
因此,包括易控智驾,赛道中不少玩家都在积极布局矿山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除了改造无人矿卡,还需要搭建云智能平台,涵盖自动驾驶矿卡调度系统、监控系统、地图管理系统等。
在云智能平台的加持下,矿卡/宽体车能与路侧单元以及挖掘机、推土机、电铲等其他机械工程车辆实现相应的协同作业,完成土石方的装卸。
一旦出现故障或者危险预警,管理员将在控制中心启动远程接管模式,将车辆移至安全区域,并向周边车辆发送警告。
如今的刚需:安全保障、人力补充
在人们以往的认知中,自动驾驶一直是属于未来出行的畅想。不同的是,在偏远的矿山地区,自动驾驶更像是一个属于「今天」的刚需。
工作性质使然,不少司机两三年就会得尘肺病、胃下垂、腰间盘突出等职业病;矿山中道路往往不规则、狭长且陡坡多,加之矿卡体积庞大,进一步增大了驾驶难度,容易发生碰撞、碾压、侧翻等事故,甚至掉下悬崖。
此外,全国范围内矿车司机的平均年龄在 52 岁左右,总体素质不高,导致矿区对司机的日常管理难度加大。矿区艰苦的条件又让人望而却步,新一代劳动力严重不足。
然而,我国光是露天矿区就有 1000 多处,城市建设 80% 的原料都来自于矿区。人口红利不再,解决矿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迫在眉睫。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为矿区运输带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与干线物流、Robotaxi等场景相比,道路相对封闭、场景相对简单、路线相对固定、不受公开道路交通法规限制的矿山场景是自动驾驶落地的最佳选择之一。
而且,矿区自动驾驶的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早在 1994 年,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CAT)两台自动驾驶矿车就在美国的矿山中投入测试。基于该车四周搭载的扫描雷达系统以及大量其他传感器,矿车在作业过程中能对潜在的危险提前预判,并进行减速或停车。
2005 年,日本小松公司在智利的铜矿进行自动运输系统试验。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通讯组件等设备,小松公司可实现矿车在一些控制指令之下的自动行驶。
2008 年,小松公司的自动驾驶矿用车首次在智利的铜矿实现了商业化部署。
在国外,通过自动驾驶的方式,全球已经完成了数十亿吨的矿产运输。
如今,基于客观的需求、相对成熟的方案、不断入场的资本加之政府政策的扶持,矿区自动驾驶正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