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源汽车的概念很火,但国内真正把它付诸实践的公司就那么几家——地平线、游侠、星谷实验室还有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博泰,从某种程度上讲,你会觉得开源汽车就是大家一起参与的造车计划,但深入了解后,你才发现所谓的 ”开源“也是有限制的,它更像是一个私人导演在调动一切资源来完成大家的一个梦。
在这个梦里,投资人可以多一些,主角可以多一些,表演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剧情和拍摄手法还是导演说了算,为什么这样说?不妨看看智驾君和创始人祝军的对话先。
“其实我反倒觉得意大利Tabby那个有点像拼电脑的做法,开源其实主要看你开源开到哪一层。
从层面上讲,Tabby这个主要开源开在研发阶段,譬如把自己的技术、专利贡献出来,但是造车的主要部分还是要由厂家来造的,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这个车可能是在经销商这个层面来造的,一般经销商总要比客户本身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能力。第三层就是客户自己拼装,主要在将经销商和客户这边装。
不过汽车行业很多东西一般都是要从厂家这边开始的,后面才会慢慢地变成经销商、客户那边越来越多地参与(以后可能会是趋势)。另外造车这个行业比较特殊,你要过法规、上某些目录、通过某些测试——这些目前都是需要厂家来把关的,国内可能正处在厂家开始的阶段,所以会有人觉得不够‘开源’。”
“十几年来,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室,事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总觉得大家没有合力去做一个集中爆发的事情,之前有做研发的、做渠道的、做设计的,但我们几个作为个体时,零碎力量感受到的行业局限性比较大,很难跨过汽车行业的两座大山。”
汽车行业的两座大山?(智驾君感到不解)
“一是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以主机厂为主导的;
二是在销售和渠道这边,主要是4S店和经销商模式。
这两个都是很难取得创新的地方,但很多人意识到这是应该创新的地方,我们想了很久后发现,似乎只有自己重新做一个品牌才能从源头上实现从研发、到销售、到用户的整个产业链有大的创新。第三个源于一个汽车专业毕业人士的朴素梦想。”
祝军接着表示“汽车行业其实很难创业,不像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可以做一些小化的产品原型然后一步一步迭代,赶上现在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个人是觉得这是一个很朴素的梦想,正好现在国家的一些新能源政策要出来,市场准入的机制跟之前有点变化,用户对于品牌和销售的接受度又会高一些,然后我们就去实施了。”
“这是一个品牌定位的问题,电动车市场最后大家肯定都会围绕A级车(小型轿车)、B级车(中档轿车)这两个重头戏。传统汽车在这个领域太强大了,它们的性价比高,竞争也强烈,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在到达重地前它可以走三条路:一个是从上往下;一个是从下往上,另一个是从侧边。
从下往上典型的是低速电动车,类似山东那边盛产的2-5万的电动车,有100多家,卖的也很火热,市场大了以后就会有8万、10万、12万的车。
我们正在摸索的是从上往下做的模式,这个的好处是,一旦做起来了,从上往下比较容易,但它最难的地方是,一开始它的难度特别大,就像凭空造一辆高档车出来,即使国外有个特斯拉,也不一定能复制。
从下往上做,它的好处就是易上手,它难的是做到一定程度后,品牌要往上走就比较困难。
还有一个是做专用车,从侧面开始,比如说园区车,物流车,分时租赁车。”
80万的价格,显然在上面三条路中,地平线选择了从上往下的路线,但也给自己留了余地“若我们走了一段时间,发现走不通,打死也做不出有豪华感的车,那我们只好去选择另一条路,从下往上走,先做个普通的车,再慢慢往上走,对于创业公司,有时候谁能生存下,谁就能慢慢往前走。”
“首先来自于投资人,来自于资金。汽车需要调动的资金量很大,制造的周期很长,你很难去说服一个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纵使基于一个平台去改,也可能需要2-3年时间,这在互联网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是它需要调动的社会资源非常多,要很多面都焊接非常好,汽车行业相对比较传统,特别有革新思维的企业家或者供应商并不多,大家还是讲究以量说话,譬如比亚迪、长城现在去找供应商还好,毕竟它量很大了,但三五年前,五六年前,它们的话语权就很差了,较难找到合适的所有资源。
比如某些自主品牌整车厂,第一轮的时候,它给供应商的报价都很高,承诺的量也很大,但如果量一直起不来,后面同供应商的谈判也会越来越艰难,因为可能一开始承诺的5万台,到后面却5千台都做不到,当年的承诺都化为炮灰,这样第二轮去找供应商的时候大家就不太愿意相信了。
去给供应商谈供货的时候,本质上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如果未来这个量是可以憧憬的,一些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费用会由供应商来分担,对于一个新的企业,供应商没办法对你的量有大的期许,供应商就会比较保守,给你的回答就是下面两种:
‘我们不想干' 或者 '你们来出大部分的研发费用吧‘ 这个成本对于初创企业的压力就很会很大。
祝军面对我们的疑惑,反而显得有些不理解。
“呵呵,按我个人的理解啊,第一,正因为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每个人做事时至少不用思考下个月饭前这类的问题;
第二个现在是联合创始人绑定的状态,我也不敢肯定每一个人都会走到最后,每个人都在全身心的卯足劲在干。但恰恰觉得,每个人有一个自己的平衡,比如他过去的业务,需求某些东西来推进,来做一些实事,这个状态是非常好的。
最后就是因为创业有个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东西会突然爆发,什么时候会迎来一个转折点,如果你生活压力很大,家庭压力很大,就会造成精神焦虑,搞不到就会在创业中迷失方向,这样创始人之间反而更容易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吵起来。“
在智驾君和祝军交谈的过程中,对方给我们的印象是朴素、自谦、有条理,“我对技术方面的不是很擅长,呵呵”,“按我个人的理解啊”,“恩,您先说”……言语中很少像“我觉得、我认为、 肯定是”这样非常强烈的用词,也很少打断别人的讲话,但坐在这样一位朴素又专业的人面前,我们反而看到了国产开源汽车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