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呼伦贝尔)汽车测试技术中心
从 2014 年开始,博世每两年就会举办一届汽车技术创新体验日,向媒体与合作伙伴展示自家的最新技术成果。举办地选得很讲究,第一届在连云港的博世东海试车场进行;第二届选在了博世苏州;今年 8 月,一行人又来到位于中国北疆的博世牙克石冬季汽车测试场(每年 12 月至次年 3 月为冬季测试季)。每一次都是深度的技术体验之旅,也是外界了解博世这家全球顶级 Tier 1 在中国发展情况的一大重要通道。
雷锋网新智驾此番也受邀来到夏天的呼伦贝尔,在领略蓝天白云、草原风景的同时,也对博世在汽车大变革时代的技术储备和发展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博世内部正在寻求自我变革,特别是向数字化转型的势头正劲。
*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2018 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演讲中表示,今年 1 月至 6 月,中国乘用车销量增速超过 4.6%,市场增长也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博世中国 2018 年上半年在汽车与智能交通领域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近 8%。徐大全称这与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及驾驶员辅助系统等创新技术的发力有关,此外,柴油机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另一方面,徐大全指出,从 7 月份开始,整个汽车市场进入疲软期,特别是中美贸易战的打响,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较大,所以博世对于下半年的汽车市场有一些担忧。
这些担忧只是暂时的,显然不会影响博世对于整个汽车与智能交通领域的信心,毕竟这家公司已经在该领域储备了一整套创新技术体系,各个事业部都在进行诸多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布局。
具体来看看博世应对汽车变革的“十八般兵器”。
今年初,博世整合成立了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事业部,在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发力,特别是针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如其 48V 电池技术方案已经拿到了国内外几十个客户,今年 11 月开始将在无锡实现量产。而且,中国也将作为博世全球电桥项目首个量产市场,太仓的工厂正在建设筹备过程中,明年将实现量产。后续也将进入欧洲、北美市场,服务相关的电动车项目。
*博世合资公司联合电子的新能源汽车负责人程捷
据博世合资公司联合电子的新能源汽车负责人程捷介绍,三合一电桥主要由减速器、电机和电控三者组合而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以往每个单独产品对高压连接线的需求,三合一后的系统解决方案也能为主机厂带来效率的提升,缩短其产品开发时间。而且博世在三个产品之间互相做优化,整个电桥产品的 NVH 表现、电磁兼容性也得以提升。
目前,博世正在进行第二代 48V 系统和产品的开发,其第一代系统已实现量产,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博世方面介绍,其第二代 48V 系统能实现几大特性,包括能够媲美纯电动车的启动感受、油耗降低 20% 以及“弹射起步”的功能。而且,博世研发的预测性控制策略能利用车联网技术,与地图信息、前后车信息联系起来,进行提前刹车等操作,这也是一种节能手段。
此外,博世长沙工厂即将建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中心,并在未来投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关键部件。
在智能驾驶方面,博世目前实行“双元战略”,既展开 L4 与 L5 级自动驾驶的研发和试点,也进行 L2 与 L3 级别技术的量产化落地。今年 7 月,博世与戴姆勒深化合作,双方计划在美国加州打造首个自动驾驶试点城市,2019 年下半年将在某城市的指定道路上为客户提供自动驾驶汽车班车服务。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陈黎明介绍,早在 2014 年,博世就已经在吉利博瑞这款车上实现了 L1 自动驾驶功能,搭载了包括 ACC、AEB 以及预测性制动系统等。2016 年,博世还助力长安汽车完成了从重庆到北京的自动驾驶长途测试。今年上半年,吉利博瑞上市的新款车型上搭载了博世苏州本土打造的 L2 级自动驾驶功能,包括交通拥堵辅助以及自动泊车辅助。同时诸如自动紧急制动、开门预警、自适应巡航等驾驶员辅助功能也越来越多的装配在中国市场的乘用车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刚刚上市的长城 WEY VV6 上也集成了博世的诸多 L2 级自动驾驶功能,这款车还被百度 Apollo 平台纳入测试原型车体系。
L2 级自动驾驶往上,博世现在也在开发 L3 级别的交通堵塞引导以及高速公路引导。此外,自动泊车技术也是博世非常重视的板块,相关产品也在研发以及试点准备工作中。
博世在自动驾驶的感知、定位、规划/决策以及控制领域都有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传感器方面,博世的毫米波雷达已经发展至第五代;多功能/立体摄像头也已进化至第三代,加入了卷积神经网络技术;还有第六代超声波雷达传感器以及第二代近距离摄像头及环视系统;此外,博世也在进行扫描式激光雷达的研发。
定位方面,除去传统的卫星定位方案(地图+定位传感器)外,博世还有基于地标信息的定位方案——“博世道路特征”,目前已经与百度、高德及四维图新三家中国地图供应商达成合作,且通过了国内道路环境下的可行性验证。博世风投最近还投资了硅谷创业公司 DeepMap,未来双方也将在高精度地图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规划/决策方面,博世内部也在不断迭代自家的域控制器产品,能够不断进化以适应更高级自动驾驶的需求。能够收集和融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数据,而且对复杂的功能算法的处理能力也很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该款控制器达到了最高功能安全的 ASIL 等级水平。
控制方面,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是博世引以为豪的能力,但他们更加注重这两个系统的冗余设计,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甚至表示,“没有冗余的自动驾驶就是扯淡”。比如其 ESP 产品和 iBooster 产品就成为了相互配合的制动系统“双子星”。
*博世合资公司华域转向是线控转向系统的开发商
转向系统也是自动驾驶控制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博世新推出的线控转向系统将取消机械连接,通过数字信号来执行转向指令的发送,通过对可识别的过度转向或者转向不足进行弥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搭载了这个系统的车辆,将具备方向盘向左打,车辆往右转的奇妙能力。同样,博世也为这个系统搭配了全冗余的软硬件方案。
电动化、自动化之后,便是博世非常看重的智能网联化变革,这也是其在交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到 2025 年,全球将拥有超过 4.7 亿辆互联汽车行驶在道路上,仅 4 年内,交通服务和相关数字服务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 1400 亿欧元。
博世智能网联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陈明总结,目前有三大驱动力在推动中国市场形成智能网联发展的大趋势。
*博世智能网联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陈明
第一是中国市场消费群的需求。他们在推动整个汽车从购买的行为向即需服务的行为转变,也在推动我们的单一工具出行的行为向多模出行融合方向转变。
第二是行业的融合。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都纷纷进入智能交通领域,传统的整车企业也向移动出行服务进行相应的变革。比如上汽在今年成立了海外移动出行事业部和国内移动出行事业部;一汽、长安、东风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智能网联和移动出行服务。
第三是政府的大力驱动。工信部和发改委,在过去一年都发布了正式的文件,推动智能网联技术行业标准以及产品发展,地方政府也纷纷建立起智能网联测试基地,来推动本地化、区域化的智能网联产业发展。
面对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博世在今年年初宣布成立全新的智能网联事业部,相关团队正在深入推进博世与戴姆勒合作的自动代客泊车(AVP)项目,该项目试点已在德国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停车库中正式启动并对外开放。
在国内,博世智能网联事业部中国区团队也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包括此前已与斑马网络达成合作,另据了解,博世国内的 AVP 体验场地已在 8 月底完成建设,后续将开放体验。此外,博世的互联技术还包括无钥匙进入以及无线刷写 FOTA 技术,前者将为共享出行和车队的运营管理提供更多便利;后者则已在自主品牌车型中量产落地。
*博世无钥匙进入车辆互联解决方案
在更加宏观的层面,博世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每一辆从生产线下线的实体车都会产生一个“数字拷贝”,这个“数字拷贝”能够为运营方赋能,包括汽车制造商、B2B 资产提供商、自营车队管理运营商、出行服务提供商,形成一个包含汽车智能、汽车制造、维修保养、车队管理、品牌服务、汽车出行综合服务、多模出行等内容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这也是博世智能网联事业部在将来需要借多方之力去实现的野心布局。
在电动化、自动化以及智能网联化领域的垂直部门之外,博世的工程技术事业部一直都比较低调,该事业部专门从事整车工程开发,可为客户提供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咨询、开发和评估服务。目前,这个事业部的中国团队正服务国内多个新能源品牌,包括造车新势力,其中,前途汽车的首款量产车 K50 就是博世工程技术团队协助打造的。
2017 年,中国汽车销量连续 9 年位列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接近 2.2 亿。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博世也在积极与国内的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包括众多传统主机厂、造车新势力以及互联网公司。而且,博世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包括中国即将成为博世集团的第四个人工智能中心;博世第二届加速器项目重点关注互联化领域的初创企业孵化和赋能;博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也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未来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增强和虚拟现实等技术领域的初创企业。
就在前不久的 9 月 6 日,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新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全新的研发办公大楼总投资超过 3.3 亿元,建筑面积达 34000 平方米,总高 16 层,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之一。预计到 2018 年底,约有 1500 名员工将在此开展智能交通和互联工业相关的研发工作。
一切行动都在表明,博世对中国汽车市场有多么重视。但另一方面,有了这样一个巨无霸的存在,中国本土的这些新创公司,如何在与这家 Tier 1 的竞合中拿到发展空间,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时间所剩不多。
对话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陈黎明:
雷锋网新智驾:目前博世全自动泊车系统是否需要人为在某一个环节进行控制?在停车场、停车位等设施的改造方面需要做什么?这个系统为车身的电子电气架构带来了哪些改变?
陈黎明:全自动泊车,在我们就叫自动代客泊车 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目前,在斯图加特有一个展示,我们与戴姆勒中国也做了这个项目,届时会有新闻发布、演示等,大家可以去体验。
从技术层面来讲,这个解决方案还是基于停车场本身的智能化,会装一些激光雷达、摄像头在(停车场)里面,能够管控、知道整个停车场里的状态。哪里有停车位?这些信息都回到后端(Backend),会进行管理,再和车进行通讯,规划路径,进行泊车。
应该说有很大一部分的智能是在基础设施里面。对车本身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必须要有自动变速箱,因为它要前进、后退;另外,转向能够电控,制动能够主动增压,也能够电控;当然,车辆还要有 V2X 通讯的功能。
当然,车里面智能化程度越高,可能对周边的理解越好,装摄像头、装激光雷达,这些都是不同的技术路径。
雷锋网新智驾:等于是远程控制?
陈黎明:基本上是这样。
雷锋网新智驾:国内纵目也做自动泊车,地平线也在做,博世会和这些公司有某种合作吗?
陈黎明:要看是什么样的需求。除了戴姆勒现在也有一些国内的公司在与我们谈合作,是谈应用,不是技术,我们提供解决方案。从整个生态系统来讲,比如商业模式或者是运营各方面,肯定需要合作伙伴,我们不可能靠自己去做。比如,我们不拥有停车场,你就要和停车场管理公司有一定的合作。商业模式我们还在探讨中。
雷锋网新智驾:和其他做自动泊车的公司是竞争关系?
陈黎明:应该有竞争关系。
雷锋网新智驾:博世研发的域控制器,某种意义上说,是类似于英伟达 Drive PX 这样的计算平台?
陈黎明:对,我们产品叫 DASy,目前计划是明年就会有产品上市。我们进行了一代一代的开发,它的功能会越来越强,计算速度会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除了一般的 CPU,或者是微控制器、加速器、GPU 等等,还会用于人工智能、更多传感器进来所带来的大量数据处理。
雷锋网新智驾:博世会选择设计和生产用于域控制器中的芯片吗?
陈黎明:不是每个芯片都由我们自己做,一些基础芯片不做。我们会设计 SoC 或者 ASIC 再找相应的公司代工。最后我们做集成,把这些东西放到整个 ECU 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