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初开始,各家整车厂乘着互联网大潮开始了一波“APP热”,这批整车品牌的官方应用始一推出就受到媒体关注,有人将其标榜为互联网时代新的营销方式,其精确性,位置化,互动性和高用户粘度受到厂家的重视。一年之后当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应用,似乎已经被用户遗忘。
一开始方向就错了
整车厂的品牌app大致分两个方向开发,一是对自己产品和技术的纯粹展示,像大众“蓝色驱动”和奥迪系列APP都是对车的介绍,还有一类则是不完全的汽车管家类应用如iBuick,福特“福享连篇”多是集成了后市场服务,如加油,洗车,停车,保养,违章查询等功能。对于消费者这些确实都是有用的信息,不过市场上提供相同功能的应用已经很多了,像某车之家的违章查询不仅功能更全面,还有媒体背书,用户肯定会更买它的账。不过对于品牌车主,这些功能增加了用户的忠诚度和黏性。对于准车主会去更多关注汽车本身的信息和保险贷款等售前服务。整车厂的这些APP既有针对车主的功能,又想要去吸引潜在客户,更甚者直接用三维方式展示汽车,其实最终反而得不偿失,乔布斯说过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整车厂却也没能创造给用户他们需要的,说到底这些APP不久一广告嘛,用户在明白这点后,真的会去下载使用这些“广告”APP吗?
应用之殇凸显整车厂互联网化困局
其实整车厂做不好应用也在情理之中,反而凸显了他们不擅长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的问题。笔者随机问了几个做汽车相关APP的开发者,他们都表示提供服务目的在于对数据进行收集,数据分析后会产生更多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这样一来也就可能产生商业价值。笔者也不禁想到在前不久的一次车联网峰会上腾讯副总裁所说的——路宝盒子的落脚点在手机APP上,他们想要通过此来收集有关用户驾驶的大数据。整车厂切入APP的时候想到的首先是营销,忽视了对数据的采集,通过品牌应用来收集车主驾驶相关数据,肯定能借助这些数据来提升用户的驾车体验,而停车场,洗车服务,保险业务等功能的加入则是对汽车后市场的拓展,这一点也正是目前OBD厂商包括腾讯在做的事。所以说,整车厂缺乏这种思维去做出改变,如果能早点看到APP所能带来的除营销之外的价值,可能现在互联网企业在车联网领域的话语权就更弱了。当下的情况是,整车厂与互联网企业必须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点来建立车联网生态,而整车厂必须明白未来不会存在单纯的整车企业,而是互联网化的汽车科技企业。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98%的车主拥有至少一部智能手机,而这些手机中99%都安装了汽车相关的APP,这些应用种类从娱乐性的到实用性的的都有。我们也把诸如安吉星Onstar,百度CarNet也当作是汽车应用,所以尽管车联网目前还是个概念,并不妨碍这些车联网组成部分已经在人们日常出行中扮演重要角色。笔者也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为大家带来汽车相关APP的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