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智能驾驶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作者:张伟
2016/11/14 11:22

▲ “模拟现实道路”比赛实况

编者按:11月13日,第8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进入最后一日的比拼,“模拟现实道路”比赛移师至常熟“中国智能车中心大厦”周边的“九宫格道路”(道路呈九宫格状)进行。赛段全长约为11公里,道路被封锁,社会车辆及行人禁止入内。观众可在出发点近距离与无人车们接触,亦可在中国智能车大厦的直播厅进行观赛。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 常熟中国智能车大厦

此前进行的“高架赛事”的比拼,初步成绩虽已出炉,但因为很多车队对判罚有异议,所以要留待比赛全部结束后进行复议后再公布。而这也导致了“模拟现实道路”比赛组织得稍显混乱。

一、“模拟现实道路”比赛

据悉,“模拟现实道路”比赛的九宫格赛道中间设置了多重障碍,为的是考察无人车的应变能力。不同于高架赛事,道路赛事的车内是完全“无人”的状态,所以对于车辆内部算法的挑战颇大。

一起来看看设置的一些“奇妙”的障碍:

1、横穿道路的假人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假人前方,需要车辆进行刹车,等待假人“穿过”马路,方可通过。

2、人行道假人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形象逼真的假人,走过人行横道。同样要求车辆对其进行识别并且刹车。

3、模拟隧道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隧道内部光线微弱,考察车辆在暗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4、隧道内部障碍物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隧道内设置了“白板”障碍物。对于白板的设计,在现场观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提到,主要是受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发生的特斯拉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撞上白色大卡车这一事故的启发,考察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识别能力。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

此外,还设置了一些积水道路及施工障碍物用于考察车辆的“操控”实力。

从现场的表现来看,大部分车辆对于保持车道、转向、掉头、识别红绿灯、识别隧道障碍等考点都表现较好,较之昨日高架比赛时的表现优秀许多。当然,也可能受速度放慢的影响。

从现场很多车队学生与老师的聊天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对于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都是教学课题需要,与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商业化研究相比,有一些区别。目前,特斯拉已经宣称即将实现Level 5级别的自动驾驶,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亮相的这些无人车还稍显稚嫩,因为大多数激光雷达都是通过进口获得,自主研发的比例过低。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 等待红灯的参赛智能车

按序出发、穿越一个个障碍、跑完一圈圈赛道……这些智能车在此次比赛中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最后只能静待最终成绩公布。

二、对成绩较真

赛后,裁判组与车队领队们齐聚在中国智能车观赛大厅,对一些有异议的判罚进行复议,调出相关监控视频进行举证。

争论的内容包括对于规则的理解、是否进行了人工干预以及分数判罚的明细。其中,某车队对其在高架赛事中“碰倒路障”被扣分提出了申诉,真实的情况是现场起风刮倒了路障,而非车辆本身的失误。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复议持续将近3个小时,各方情绪都有些激动,不乏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其中,暴露出规则的不够严谨及组织流程的不明晰。同时,也可以看出,车队对于成绩的“在乎”、“较真”。

最终,两项比赛的成绩尘埃落定,即使有妥协、有不满。

高速道路比赛(11月12日):

第一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预警学院、总参61所合作的“北航猛狮”车队;

第二名:军事交通学院的“军交猛狮2号”;

第三名:西安交通大学与广汽研究院合作的“发现号”。


城区道路比赛(11月13日):

第一名:军事交通学院的“军交猛狮2号”;

第二名:清华大学、总参61所、中科院微电子所合作的“清华猛狮1号”;

第三名:军事交通学院的“军交猛狮1号”。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 俯瞰中国智能车大厦

赛事结束,并不代表探索的终结,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国内的进步,研究者们任重而道远。

当然,也期待这项赛事的组织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毕竟,无人驾驶不是一小撮人的自娱自乐,而是广大而严肃的未来。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常熟智能车挑战赛最后一天,我所看到的一切 | IVFC 2016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