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智能驾驶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作者:新智驾
2017/11/25 19:09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未来几十年里,无人驾驶汽车将逐渐取代由人类驾驶的汽车。当运输行业演化为一种自动化、即时需求的服务时,世界各地的汽车运送人类和货物的方式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份关于自动驾驶未来的美好憧憬。

自动驾驶汽车前景虽好,但想要实现它并不容易——这些阻碍因素涉及法律法规、基础设施、技术成熟度、成本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各个维度。

想要在开放城市环境下实现真正的无人自动驾驶,业内预计至少还需要 5 到 10 年。这对近两三年才成立的新创公司而言,从技术到商业,如此长的落地周期,无疑是不现实的。

即便是经过 8 年时间的精心设计和测试,累积数十亿英里的模拟驾驶数据以及超过 350 万英里的道路驾驶经验的 Waymo,今年在向美国交通部提交的一份 43 页的安全报告中也提到这样一个概念:Waymo 的系统不会在未经批准的设计运行范围之外运行。

这表明,乘客不能选择 Waymo 创建的「地理围栏」区域以外的路线。言外之意是,Waymo 的自动驾驶汽车首先会选择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落地运营。

今年 11 月,Waymo 在亚利桑那州运营的自动驾驶汽车,其运行范围就限制在凤凰市市郊的 Chandler 小镇方圆 100 平方英里的封闭区域中。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在前不久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宣布将与金龙客车在 2018 年推出无人驾驶微循环巴士「阿波龙」,瞄准的也是特定场景,即相对封闭区域的自动驾驶。

中美巨头的转身,也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趋势:从业者们开始变得更加务实。正如智行者 CTO 王肖分享的一个观点:「自动驾驶不仅有诗和远方,更有眼前的苟且。」这个「苟且」便是未来 2 到 3 年内可以商业落地的自动驾驶:基于特定场景、低速的自动驾驶。

因此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在辅助驾驶之后,在国内最先引爆的是低速场景的自动驾驶,其中包括:园区、景区、港口、矿区、机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内外一众新创公司们早已经开始在这些场景上发力。他们或许是自动驾驶商业化道路上第一波吃到「螃蟹」的人。当然,他们累积的经验和思考也更值得拿出来分享。

在推出首个《构建自动驾驶的关键系列课程》后,雷锋网 · 新智驾再次联手雷锋网 · AI 慕课学院,邀请一线从业者、学界顶尖专家打造一场集技术、商业、运营于一体的《限定场景自动驾驶系列课程》。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离自动驾驶商业化最近的一场技术盛宴。

本系列课程由雷锋网 · 新智驾、雷锋网 · AI 慕课学院联合主办,从今年 11 月 30 日晚 8 点开始,通过在线直播(直播平台:AI 慕课学院、雷锋网 App)形式每周分享 1 期课程。

适宜人群:

学习本系列课程,你将获得:

第 1 期嘉宾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杨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宝钢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浦江人才。1997 年于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获学士学位,2003 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2003-2005 年在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5 年回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任教至今。现任《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Vehicles》期刊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副主任等职。

杨明教授长期从事无人车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无人车相关项目 10 余项,国际合作和企业合作项目 20 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 余项。

第 2 期嘉宾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孙一飞,青飞智能创始人兼 CEO,江苏省「姑苏人才计划」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电子硕士,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辆研究所最早期的研究人员,提出基于冲突表的多智能车辆交互算法,是国内研究车联网最早期的人员之一。

10 年高科技企业管理及商业化经验,曾成功创办多家公司,目前致力于 Level4 级别(SAE)的无人驾驶车辆及系统的开发及商业化工作。

第 3 期嘉宾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丁彦允,7starlake 总经理,台湾政治大学 EMBA。1997 年,丁彦允成立 B2B 网路平台,随后开始发展高端工业电脑产品,并成立 STACKRACK,其产品拥有耐宽温、抗震及高度环境适应性等优势,适合用于无人载具及军规用途。

伴随智慧城市与交通在国际间获得高度关注及发展,丁彦允创立 7starlake,为未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车联网等前端技术提供平台,集结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创造合作可能,寻找市场潜在服务机会。2017 年 5 月,丁彦允率领 7starlake 团队引进台湾首辆无人车,并在台湾各大城市展开测试活动,开始了智慧城市的第一块拼图。

第 4 期嘉宾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刘元盛,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轮式机器人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教学会电子线路研究会理事,北京电子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司法鉴定专家(知识产权)。

2013 年起,刘元盛任北京联合大学「小旋风」专用智能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特定场景下智能驾驶中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及智能控制技术。近年来获得「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市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等多项资助,主持北京市科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及多项企业横向课题。其带领团队开发的「小旋风」系列低速智能车辆,已经在多个领域和场景进行了应用。

第 5 期嘉宾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葛俊钦,纵目科技产品总监,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十年以上的半导体行业从业经验,包括芯片设计/验证/流片/片后验证的各个环节,覆盖消费类和汽车级的芯片产品。

加入纵目前,葛俊钦带领团队设计出国际领先的射频基带一体化的北斗接收机消费级的应用芯片,为北斗事业添砖加瓦;加入纵目后,他推动公司的核心产品顺利进入前装量产,目前负责纵目 ADAS 及 AD 各条产品线的市场推广。

走向自动驾驶量产之路是什么?纵目给出的答案是自动泊车系统——这也是纵目首个低速 Level 4 级别(SAE)自动驾驶的产品形态。

第 6 期嘉宾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张天雷,现任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清华大学博士,人工智能学会智能驾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智能驾驶决策控制与仿真研究,目前从事智能驾驶平台架构、算法与产品设计工作。

工作期间申请相关领域发明专利 50 余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并出版专著译著若干。成果见诸国内包括百度、宇通、奇瑞、北汽、比亚迪等多款乘用车及商用车,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商用车无人驾驶产品化。

第 7 期嘉宾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王肖,北京智行者科技 CTO,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

王肖曾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并获得 2012、2014 及 2015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冠军,获得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并参与起草中国智能网联车辆技术路线图。

今年 6 月,京东和智行者联合开发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高校开启了无人配送车的试点运营。今年 9 月,智行者推出的首辆无人驾驶扫路车「蜗小白」,也率先落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两次不同在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领域尝试,智行者开启了在这一领域商业化探索的征程。

当然,技术和商业的探索永无止境,这份课程的嘉宾名单也会不断增加……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PS:前期我们将在微信群开放 100 个名额,微信添加助教“小慕”(moocmm),并备注:低速+姓名+职位,通过审核后将邀请你入群(专业群审核严格,请认真填写,感谢理解)。

课程直达链接:http://www.mooc.ai/open/course/338

此外,雷锋网 · 新智驾与雷锋网 · AI 慕课学院还将同步推出针对特定场景自动驾驶的深度课程(共计 20 课时),敬请期待。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来自一线的技术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份离商业化更近的自动驾驶课程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