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淮汽车电子电器研究院副院长 李卫兵
编者按:江淮汽车作为地方型车企,从当初做汽车底盘到做卡车再到做商务车、乘用车,一路走来,已有52年历程。目前,其商用车、乘用车在国内应该是自主品牌第一阵营,同时也是中国企业500强。现在职工人数在22000人,资产总额200多亿,体量不算大。拥有90万台整车和80万台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乘用车产能大概是67万台,商用车产能32万台。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大趋势下,江淮也进行了布局。第三届中国智能汽车国际论坛上,江淮汽车电子电器研究院副院长李卫兵阐述了江淮汽车对智能汽车的理解、认识和对未来的畅想。
江淮汽车是地方企业,基础薄弱。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同时整合全球资源,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目前,其研发体系为五个层次:
合肥总部技术研究中心;
海外是意大利和日本研发中心,都走过了10年的岁月;
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弥补人才不足;
与国内外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合作,比如博世这样的公司;
切合市场的开发机构。
这样的技术研发体系也为江淮智能汽车研发提供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前端布局方面也比较早,智能交互、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以及智能服务相关,都进行了研发投入。
按照江淮汽车的理解,未来的智能汽车绝不仅仅解决自动驾驶和自动出行的问题,还要解决人在车辆里面对于信息、资讯、社交以及舒适全方位的需求。
在李卫兵看来,现阶段的智能汽车研发作为主机厂来讲,要考虑到从智能辅助驾驶(L1-L2的水平),智能驾驶是解决车辆自助行驶的能力,智能互联就是要解决车辆与外界的通讯,包括高精度地图的问题。智能交互解决除了车辆驾驶以外,所有人对车之间需要产生交互以及需要控制的地方。
现阶段智能汽车炒得比较热,主要的推动因素江淮认为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个是宏观的环境,技术进步和政策的推动,明确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要掌握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
还有前不久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规划。
智能驾驶也是趋势,谷歌揭开了自动驾驶的潘多拉魔盒。
传统汽车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安全以及拥堵等成为了大城市的顽疾,加之人口老龄化。所以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汽车会有更多需求。
也正是因为这些趋势和原因,江淮汽车正积极展开对智能汽车的布局。
据李卫兵介绍,2016年到2020年会公布相关的项目:
1、依托四个创新平台
智能辅助驾驶平台、智能驾驶平台、智能互联平台以及智能交互平台。
智能互联平台主要包括现阶段的车载互联和未来的V2X关键技术的研究;智能交互是所有人在使用车辆过程中除了控制车辆横向纵向运动以外所有与车辆发生的关系。
现阶段我们也规划了很多技术,比如人机协同和3G的HMI的研究等。
2、攻克三项核心技术
即环境感知、决策与交互。
3、完成五大重点项目
即ADAS产业化、智能交互控制和互联终端的产业化、三级的智能汽车研发和示范地、四级智能汽车研发和示范地、以及建立一个封闭的智能汽车测试基地。
4、形成四大类关键产品
关键技术的研究在于环境感知:毫米波雷达、机器视觉以及融合的一些技术。据介绍,77GHz毫米波雷达目前处于样件测试阶段,24GHz的雷达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定位和线控也是依托相关资源在积极的布局和谋划。
ADAS的环境感知两条线都在做,视觉方面也在做,主要还是依靠Mobileye的方案;毫米波雷达与合肥当地研究所在做样机的开放。
5、增加120人左右的电子电器开发人员
相关产品的研发是这样规划的:
第一个阶段在2019年要实现ADAS、智能交互以及智能互联产品的大批量产业化。
第二个阶段要基于新能源的自动驾驶示范运营,2019年要完成L3级别自动驾驶的研发,现在还是进行高性能传感器的研发,还是要依托激光雷达来做L3级别。
未来希望进行3代的迭代研发将传感器的成本降低,取消昂贵的产品。
基于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汽车也经过长期的准备、研发以及严密的测试,今年下半年将在合肥进行公开试运行。
至于在测试研究方面,江淮会开发一个ADAS以及无人驾驶的测试环境。封闭的测试区我们在2018年会建成第一期的,大概面积110亩,二期有一个3000亩生产基地里面划出一片进行人车混流的半封闭测试,投资在2-3个亿。
智能汽车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是未来汽车转型升级提升这样一个关键的方向。李卫兵认为智能汽车必须要紧握住这个趋势来开展相关的研发。江淮也愿意跟车企、供应商和高校合作,提前做好系统的规划,提前布局,共同做好智能汽车的开发,早日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