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7 月,当宝马、Mobileye 以及英特尔三方宣布合作,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时候,外界的疑问是:为什么英特尔会参一脚?
现在这个疑问或许有了新的解读:「数据是汽车世界的新货币」。成为一家数据公司是英特尔近几个月一直向外界强化的标签。
在去年 11 月 15 日举办的洛杉矶车展上,英特尔 CEO Brian Krzanich 在演讲中抛出了一个观点:「说到未来汽车以及无人驾驶体验,数据简直就是新的石油。」为了让这一论点更具说服力,Krzanich 还算了一笔数据账:
在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中,除了活塞、活塞环和发动机组,我们还必须把摄像头、雷达、声呐、GPS 和激光雷达考虑在内——这些是全新驾驶方式必不可少的组件。摄像头每秒生成 20-60 MB 数据,雷达每秒最多生成 10kB,声呐每秒 10-100kB,GPS 将以每秒 50 kB 的速度运行,激光雷达的运行速度则是每秒 10-70MB 之间。把这些数字相加,每个无人驾驶车辆每天将生成约 4000GB——或 4TB 的数据。
这些数据产生的价值,用 Krzanich 的话来说,能够让汽车生态系统利用数据驱动洞察、对新的业务机会采取行动,甚至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少争议的世界。
显然,PC 时代擅长处理数据业务的英特尔,在错失了移动芯片的巨大市场之后,不想再错过能在汽车这个载体上继续发挥优势的「大机会」。
与此同时,在汽车智能互联的大背景下,汽车厂商们也在积极寻求变革,他们甚至也开始相信,未来汽车在技术形态上是「汽车+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的组合,汽车相当于一个移动机器人。
4 月 19 日,今年上海车展第一天,英特尔和长安汽车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据雷锋网了解,长安汽车和英特尔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通过打造下一代智能驾驶舱为切入点,在车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及未来无人驾驶等领域进行探索。
这也是自去年 7 月以来,英特尔与宝马、Mobileye 建立合作关系并计划在 2021 年量产全自动驾驶汽车后,与国内第一家汽车厂商进行的合作。
据雷锋网了解,长安汽车和英特尔将在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交互和大数据四个领域进行合作。
在智能驾驶方面,长安汽车将会与英特尔搭建一个最高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平台。
在智能互联方面,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说,未来的汽车是移动终端,数据需求量非常大。「为了达到用户极致体验,交互速度要快,就必须着眼于 5G 技术的研发,这是英特尔的优势,也是长安汽车急需要的功能。」
在智能交互方面,长安汽车与英特尔正在准备打造一个智能驾驶座舱。李伟称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令人震撼」的交互系统,将实现「完全革命式」的车与人的交互场景。
在大数据方面,双方会构建一个大数据平台,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体验和服务。
2015年,长安汽车对外公布了「654」战略,即搭建六个技术平台,突破五项关键技术,分四个阶段来实现智能化。其中,长安汽车将「智能化」列为其关键的发展战略。
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何举刚形象地将智能化的四个阶段表述为:汽车能够帮助人、汽车能够保护人、汽车能够理解人以及汽车能够替换人(无人驾驶)。
此前,长安汽车与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也进行战略合作,将后两者擅长的技术(百度 Carlife,科大讯飞语音技术)引入到长安汽车的车型上,以提升用户体验。
与英特尔的合作,也是基于这一逻辑。据李伟透露,目前双方在英特尔总部附近成立了一个联合研发团队。去年长安汽车在硅谷也成立了一个创新实验室,李伟说这一实验室也将加强和英特尔总部的技术交流和沟通。最后将双方的理念转化为技术搭载在长安汽车的车型上。
至于合作的成果,双方将会在未来陆续公布。
「无人驾驶和数字化座舱是未来汽车战略方向,也是英特尔的战略重点。」在这一次签约仪式上,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再一次向外界传达了英特尔在未来的发力点。
近一年来,英特尔进行了不少收购,引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FPGA 运算、5G 等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技术。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深度学习初创公司 Nervana Systems、为自动驾驶汽车芯片提供安全工具的公司 Yogitech 以及今年 3 月收购的业界最著名的以色列 ADAS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公司 Mobileye。
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透露,英特尔对收购的公司的整合意愿和力度相当大,在接下来的每一年,英特尔都会推出新的产品,并希望与更多汽车厂商合作,帮助汽车厂商们以更低成本制造更高价值的产品,并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雷锋网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