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智能驾驶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得生态者得天下,电动车之战将走向何方?

作者:大壮旅
2018/10/15 19:00

得生态者得天下,电动车之战将走向何方?

2010 年雪弗兰 Volt 才正式与应用“触电”

雷锋网按:我们只能去期待,希望能有厂商通过强强合作打造一个全新生态,释放电动车/自动驾驶汽车的内生价值。不过,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只有实现可再生能源、互联互通、充电网络、智能泊车和各项新技术(包括自动驾驶软硬件、基础设施、数据、动态地图等)的无缝整合才能分走蛋糕。

智能手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了我们的新“器官”,每年全球 15 亿台的销量就是最好的明证。此外,智能手机还是互联网的最大入口,现在有超过一半的互联网访问都来自移动设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忽视它们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更令人赞叹的是,智能手机已经将苹果市值推上 1 万亿美元大关,创造了历史。

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汽车也经历了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这地球上已经有 12 亿辆汽车,这就意味着平均每 100 个人就占有 16 辆车。据研究部门估计,全球汽车保有量到 2040 年还会再次翻番。

不过,电动车却是车辆中的异类,全球电动车保有量一共才 400 万台,而且明年才能冲上 500 万台大关。

也就是说,全球每 300 辆车中才有一辆是“插电”的。为什么电动车不能复制智能手机的增长神话呢?现在全球每年售出的手机中智能手机可是占了四分之三。

“汽车是终极移动设备。”苹果的 Jeff Williams 曾在 2015 年作出过这样的论断。

这句话没错,不过实现这个目标前,汽车厂商和交通行业首先得为电动车搭建一套“生态系统”,将自动驾驶、互联网和共享等新趋势整合进去。

智能手机生态决定了销量的增长,并分出了这场大战的胜负,汽车厂商们愿意推倒现有生态一切从头再来吗?通用 CEO Mary Barra 2015 年也曾给出如下论断:“未来 5-10 年内我们要经历的变革恐怕比过去 50 年还多。”

到底什么是商业生态?

首先,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生态系统”这个词。

媒体上甚至已经有些过度使用的痕迹了(上个被大用特用的类似词语是“价值链”)。首先提出这个词的是商业战略家 James Moore,他 1993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捕食者与猎物:新的竞争生态》中首次用到了这个生物学概念。在文章中,他将当今商业世界中联系日益紧密的公司比作一个有机体,大家都在适应环境并通过不断进化来求得生存。

在 Moore 看来,一家公司并非某个产业中的单一实体,它是商业生态中的一员,而这个生态中大家都有一部分迈入了其它产业。

如果能控制整个生态的进化阶段,就能实现垄断、自我更新或打垮竞争对手(苹果和安卓就联手干掉了黑莓和诺基亚)。一个商业生态的进化阶段包括诞生、扩张、领导和自我更新。

显而易见的是,苹果与安卓主导的智能手机生态已经踏入了这个进化阶段,而汽车这个百年行业却在等待下一场变革,新的生态正在孕育之中。

这次,到底哪个大玩家能意识到生态控制的重要性呢?

价值都是手机创造的?

回想起手机刚刚诞生的年代,那时,手机体积巨大且通话质量差。现在的智能手机则不一样,它们得到了多个行业先进技术的支持,并借助这些技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和生活习惯。

如果没有 3G/4G 甚至未来的 5G,这些与我们形影不离的设备还会大行其道吗?当然,也别忘了能“救你命”的 Wi-Fi。

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拥有超过 5 亿个 Wi-Fi 网络,数量是五年前的 5 倍。想象一下,如果充电桩等设施能以这个速度普及,电动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还怕电动车普及不开?网络的发展对许多新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当然应用也必不可少。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网络和应用,打车服务这个新兴市场根本就做不起来。

近两年来一直在买进苹果股票的“股神”巴菲特就表示,iPhone“定价太低”了,卖 1000 美元苹果亏大了。

“我的私人飞机每年恐怕得花我 100 万美元,但如果我像朋友们那样用 iPhone,可能就会放弃私人飞机了。”巴菲特说道。

确实,智能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不可估量,但这些价值到底从哪来?如果你将手机拆解算算零部件的物料成本就会发现,它可比手机的售价低多了。

2007 年 1 月 9 日,乔布斯向世界介绍了 iPhone。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款革命性产品出现,它拥有改变一切的能力。”乔布斯说道。“今天,我们将同时发布三款革命性的产品。第一款是带有触控功能的大屏幕 iPod,第二款是革命性的手机,第三款则是突破性的网络通信设备。iPod、手机和网络通信设备,你们明白了吗?不过这次它们并非三款独立的设备, 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将其命名为 iPhone。今天,苹果要重新发明手机。”

乔布斯这话不假,但初代 iPhone 只是浅尝辄止,后来的应用和屏幕尺寸等元素也是整个生态价值的缔造者。在 iPhone 诞生早期,受影响最大的是类似诺基亚和黑莓这样的老巨头和全球的无线运营商。

曾几何时,运营商有自己的移动生态,它们掌控了服务、分发和定价权,但苹果拿用户体验交换回了主动权。后续苹果又将平台交给开发者,拿着“枪杆子”将运营商主导的移动生态改成了用户体验主导的移动生态。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手上的智能手机是个没有网络、用户界面和应用的硬件怪兽,你还会每天和它形影不离吗?下面,我们列出了当下移动生态的主要元素,它们缺一不可:

1. 无线连接(信号塔/WiFi 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接入

2. 应用商店、移动应用和音乐、社交网络

3. 多点触控屏幕和用户体验

4. 短信、Email 和通讯

5. 摄像头、计算器、地图和个人助手

6. 超强算力、更强大的操作系统、软件升级、云服务/存储等

7. 移动商务功能

8. 平台效应和跨设备服务

9. 数据、分析和 AI

10. 大电池、快充和相关新兴技术

11. 材料和供应链

12. 强大的 OEM 制造商

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的交集

随着苹果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的普及,让人神清气爽的用户界面终于成了汽车中控大屏的主宰。不过,对车辆中控屏的争夺可没那么简单,大家看重的是屏幕后面那些数据和庞大的商机。

其实汽车和手机行业在打造成功生态的路上可以共享多个元素,比如一直是老大难的电池技术(续航焦虑同时适用于手机和电动车)。

除此之外,强大的量产能力和稳定的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链也必不可少。自动驾驶技术登堂入室后,汽车也开始从硬件为中心转轨到以软件为中心。当然,还有最近媒体热潮的 OTA 软件升级,而特斯拉绝对是该领域的先锋。

2010 年,雪佛兰 Volt 装上了第一款移动应用,借助通用的安吉星平台,用户在智能手机上就能完成远程启动、上锁/解锁、预约/启动充电等操作。

许多人相信,智能手机未来就是我们的车钥匙。此外,无线革命带来的能量传输技术也会延伸到汽车市场,解决电动车充电这个老大难问题。

打造电动出行生态迎接未来

2010 年之后,电动车成了一种新时尚。虽然特斯拉遭遇产能危机,但 Model 3 拿到四十多万张订单的强悍成绩还是让传统巨头们羡慕嫉妒恨。

对那些参与到这一变革进程的人来说,有一点他们比谁都清楚,那就是为车辆赋予超一流的品质和众人渴望的特性只是个开始或者说“入门门槛”,想要打破现有的市场架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汽车市场已经有 100 多年历史,现有生态的牢固程度相当惊人。

在 2009 年 11 月的封面故事中,《时代》杂志首次抛出了电动出行生态这个概念,它认为智能联网电动车有希望成为又一个创新点,成就新一批创业者。

《时代》杂志甚至还高瞻远瞩的畅想了这个还未成型生态的“骨骼与肌肉”(如下图)。

得生态者得天下,电动车之战将走向何方?

这个新生态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要搞好与能源提供商的关系”(即电网)。

在燃油车时代,汽车制造商与石油公司关系较为疏远,但双方一直和平共处,哪家加油站降价,用户就会蜂拥而至。不过,随着排放法令的不断收紧,汽车制造商们可能会在经济下行时过上苦日子,但石油公司的利润并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就连谷歌和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都意识到了能源的重要性,在它们的努力下,数据中心和公司运营都在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

电动车公司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它们得抓紧与电动车公司维护好关系为未来备战。双方可以在智能电网、非高峰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与节电等技术上达成合作。

举例来说,特斯拉就下了一盘大棋,它准备将每个家庭变成一个发电厂,太阳能屋顶生产的电能不但可以满足用户日常需求,还能反卖给电网。此外,一系列储能产品还能将发出的电能存储起来,减少浪费。

信号塔等基础设施对智能手机至关重要,如果换到电动车的语境下,信号塔就变成了充电桩。麦肯锡的最新研究就强调了充电桩及相关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得生态者得天下,电动车之战将走向何方?

电动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各家厂商反应也都挺快,除了一直在扩张超级充电站的特斯拉,刚刚交齐了“排放门”罚款资金紧张的大众依然砸下 20 亿美元扩张充电网络,最近 ChargePoint 更是宣称要在 2025 年将旗下充电桩数量提升到 250 万个(是现有充电桩保有量的 50 倍)。城市里充电桩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而在这场风潮中,电力公司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电动车来说,无处不在的充电桩(即使许多人在家里或单位就把电充满了)才是车主安全感的保证。同时,它也是厂商们控制整个生态并改变交通行业现状的关键元素。

总结

那么,领导者、团队或合作伙伴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为用户和所有股东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或现代的电动出行生态呢?

这个问题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恐怕更有意义,也就是说厂商们必须下大力气将重要的元素融入价值链,从原材料到娱乐系统再到用户界面都不能马虎,它们可能会成为定义你到底是“捕食者”还是“猎物”的关键。

在这一进程中,特斯拉明显走得最快,它正试图将电池、太阳能、超级充电站、大屏幕、全新车辆架构和 Autopilot 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为自己的生态修建一堵围墙。不过,特斯拉太过注重垂直整合,它一直没有寻找好的合作伙伴,这样下去未来就无法充分利用生态带来的优势。

现在,我们只能去期待,希望能有厂商通过强强合作打造一个全新生态,释放电动车/自动驾驶汽车的内生价值。不过,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只有实现可再生能源、互联互通、充电网络、智能泊车和各项新技术(包括自动驾驶软硬件、基础设施、数据、动态地图等)的无缝整合才能分走蛋糕。

有些人曾断言,未来汽车就是轮子上的智能手机。出行的未来可没那么简单,但我们乘坐的终极移动设备还是能从智能手机进化中学到不少有价值的经验,而打造一个类似的生态就是加速这一进程的重要手段。

作为技术中心,汽车有潜力为用户解锁各种新功能,帮股东攫取最大价值,同时决定多个产业的王座归属。

雷锋网注:本文参考资料:

https://www.forbes.com/sites/tonyposawatz/2018/10/01/it-takes-an-ecosystem-electric-vehicles-need-to-build-a-smartphone-ecosystem/?ss=logistics-transport#547654f16e89

雷锋网推荐阅读:

10款畅销电动车全拆解,麦肯锡发布电动汽车5大趋势解读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得生态者得天下,电动车之战将走向何方?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