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随着自动驾驶行业竞争的加剧,英伟达与英特尔之间的“矛盾”也日趋白热化。最近,英伟达将Uber 一员大将招致麾下,她就是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Otto(去年被 Uber 收购)的创始人之一 Claire Delaunay。至此,英伟达已经从特斯拉、百度、苹果等公司挖来了大量自动驾驶软件开发者。
熟悉 Delaunay 在 Uber 工作的人都知道,她此前就是在英伟达 Drive PX2 平台上开发深度学习算法的。不过,Waymo 与 Uber 之间的诉讼让 Otto 团队非常煎熬,在 Levandowski 被开除,Lior Ron(另一位 Otto 创始人)被调岗后,Delaunay 也选择了离开。
据雷锋网了解,在加入英伟达后,Delaunay 将负责为汽车厂商量身定制全自动和半自动驾驶软件应用。今年开年时对自动驾驶汽车部署信心满满的黄仁勋现在在公开场合发言就慎重多了。
对英伟达来说,现在的核心业务依然是芯片,不过它希望全自动或半自动驾驶软件应用未来能盖过市场领头羊 Mobileye,而这家以色列巨头背后正是英特尔。
对于 Delaunay 在公司内的详细定位,英伟达不愿多谈,只是表示 Delaunay 将专注于“AI 和机器人”,而这两大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中交集颇多。
英伟达汽车业务高管 Danny Shapiro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而言,英伟达希望其软件应用能替代类似 Mobileye 的智能摄像头图像识别系统,而后者在自动驾驶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Mobileye 提供的自动刹车和自适应巡航功能(ACC)已经搭载在全球超过 1500 万辆汽车上。
今年早些时候,英伟达还将另一位自动驾驶行业大牛 David Nister 招致麾下,他曾是特斯拉 Autopilot 项目的顶梁柱,特斯拉炫酷的半自动驾驶功能就出自他的手笔。到了英伟达之后,他依然专注于软件开发,致力于帮助用户解决高精地图问题,未来精度可达厘米级。
同时,从道路标线到交通标志等事物也会事无巨细。对于自己的工作,Nister 认为其职责就是带领英伟达与 Mobileye 竞争。此前黄仁勋也表示,支撑这套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已达数千人。
对英伟达来说,软件应用的开发是个巨大的挑战,毕竟此前它一直在为类似应用搭建软硬件平台。不过,最近一系列大动作招聘能帮英伟达更好地理解用户需要的计算能力。
其实,Mobileye 和英伟达的零部件能在同一辆车上“和平共处”。举例来说,新款奥迪 A8 上专治交通拥堵的自动驾驶助手功能摄像头和芯片就来自 Mobileye,但其他传感器稳定运行则要靠英伟达的芯片支持。
为了统治自动驾驶市场,英伟达已经谋划了一条优势路线。它会为深度神经网络专门开发一套硬件,随后利用神经网络分析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利用摄像头抓取的图像来判断车辆周围物体。
除此之外,相比 Mobileye,英伟达还有一大优势:计算力。
进入全自动驾驶时代后,车辆需要安装多种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如果没有强悍的计算能力就无法同时处理大量数据,而 Mobileye 的芯片和软件则主要用在摄像头数据的处理上。
对于两家公司未来必然会发生的“遭遇战”,Mobileye 公司发言人选择不予回应。
英伟达高管 Shapiro 表示,英伟达的 Drive PX 系统已经有了丰田、奥迪和沃尔沃等大客户。除此之外,大多数自动驾驶软件新创公司也标配了 Drive PX 系统。
上个月,英伟达则展示了名为 Pegasus 的下一代 Drive PX 系统,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就能进行量产。但英伟达 Drive PX 的统治并非无懈可击,去年年末还在使用该平台的特斯拉就准备设计自己的微型芯片来甩掉英伟达。
当然,英伟达可不会轻易放手,它选择联合博世和采埃孚等一级供应商,扩张英伟达的硬件在业内的影响力。
曾经的英伟达只是一家游戏显卡公司,但随着它的触角伸向数据中心和自动驾驶汽车,黄仁勋的出镜率就越来越高,公司股价也坐上了火箭。
不过,汽车依然只是其业务的一小块,上个季度它在该领域的营收仅为 1.44 亿美元。别忘了,即使是这不起眼的 1.44 亿美元,大多数也是来自中央娱乐系统芯片,而非驾驶功能芯片。
雷锋网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