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李斌紧急发出一封全员信,宣告蔚来正式进入组织优化的关键期。
在这封全员信中,李斌直接回应了近日关于组织调整变化的传闻,主要是通过3个确保和2个提效来总体优化,具体调整将会在11月完成。
与此同时,李斌还给出了接下来两年蔚来组织和业务优化的具体计划:
以2年为单位来计划和评价业务进展,是2019年开始,蔚来内部沿袭下来的一个传统。
雷峰网试图从研发、销售与服务、产品规划等多个体系,以及资本市场对于蔚来组织提效的反应,来拆解李斌在这封全员信中释放出的种种信号。
实际上,2023年本身就是变革之年,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选择了主动变革,调整组织战斗力。
今年3月末,阿里通过一封全员信,宣布“1+6+N”组织变革正式开启,拆分集团的6大业务,目的是让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自负盈亏。
回到一年前,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将寒气传递到每个人”的言论一度饱受争议。可眼下,这股“寒气”已经席卷多个行业,汽车行业同样不例外。
今年年初开始,缩招、不发或者减少发放年终奖额度、不晋升不加薪,这样的情况在多数车企内部并不罕见。
一般来说,当“节流”成为一个公司的紧急事项时,这家公司可能面临的情况有:核心业务的盈利难以达到既定目标、账上的现金流不充裕、资本市场低预期,持续融资变得很困难。
然而,蔚来的情况却与之不同。即使在整个行业融资艰难的前提下,蔚来还在今年7月,拿到了来自阿布扎比投资机构约11亿美元的战略融资。并且,今年9月,蔚来成功发行总计10亿美元可转换优先债券。
由此,蔚来改善了自身的现金流。其实,李斌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进行组织与业务的优化,主要是确保了蔚来进入决赛圈前粮草充足。
或许,蔚来此前因为团队规模扩张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效降低。
作为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早已意识到组织规模扩大过快而带来的管理难题。“组织提效”四个字,不是李斌刚刚提出,而是贯穿蔚来2023年组织管理变革的始终。
李斌曾在今年年初的一封内部信表态:2022年,蔚来持续扩张,但职责不清晰、目标不一致、流程不完善、重复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效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他的原话是,“2023年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有小幅增加,我们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于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
李斌连着用四个“低效”来强调组织提效的紧迫性。
对比这一次的全员信,李斌用“三个确保”和“两个提效”回答了如何上手改变“低效”的组织、团队、流程、项目。
其中,“三个确保”包括:
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保持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
确保销售与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确保3个品牌9款核心产品的如期上市。
把研发放在第一位,足以见得李斌对研发的重视。从过去三年,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也能窥见这一点。
2020年,蔚来的研发投入为24.87亿元,2021年45.9亿元,2022年108.4亿元,研发费用几乎是每年翻一番。
相比之下,小鹏2022年的研发投入为52.1亿元、理想为67.8亿元,仅为蔚来同一时期投入的50%-60%。
不仅如此,在今年9月21日的科技日上,李斌还表示接下来会维持每个季度将近30亿元的研发投入,“特斯拉每个季度的研发投入是8-10亿美金,蔚来每个季度的研发费还不到5亿美金。”
三年以来持续研发投入,给蔚来换来了更强的车载智能硬件、电池系统、电驱系统,也让蔚来有了追平其他玩家智能驾驶的实力。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兼任“CTO”的李斌,此时再次强调要“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
研发方面的长期投入,目的是形成体系化的能力。当销量大规模提升,例如蔚来达到年销量30万、50万,甚至是迈入百万俱乐部后,研发便会释放出规模化降本的效益。
第二个“确保”,李斌选择从销售与服务体系切入。
现阶段,行业内的共识是,有销量才能存活下去,有销量才能谈长期发展。
各家车企都走到了拼销售体系势能的关键时期。雷峰了解到,特斯拉内部通过采取严格的末位淘汰制,来作为销售业绩的考核,而不是仅看交付量这一指标。比亚迪则是在解决直营、经销体系打架的问题上下了一番狠功夫。
毕竟,把“性价比”当作销售策略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一个“确保”,实际上和前两项是环环相扣的。
今年半年报的财报电话会上,李斌已指出2024年蔚来的主品牌不再推出新车型,预计阿尔卑斯、萤火虫于明年下半年上市。
目前,蔚来是三家新势力中,在售车型最多的那一个,一共有8款产品。如何让不同价格带的产品形成互补,避免资源内耗,是李斌需要未雨绸缪的事。
雷峰网认为,接下来阿尔卑斯、萤火虫要做到“进可攻”,而主品牌至少要做到“退可守”。
可以肯定的是,蔚来主品牌已经在30万元以上的纯电市场坐稳了第一的交椅。
今年9月中国市场终端数据显示,在成交价30万以上的纯电市场,蔚来获得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远超BBA、特斯拉和国内的自主品牌如极氪、腾势。
某车企销售负责人表示,25万-30万的价格带是最能走量,最能跑出市场规模的价格带。“上可打30万,下可打25万”正在成为多家车企的产品定义、销售、营销三者统一的策略。
而比坚守25万-30万价格带更为艰难的,便是争夺30万元以上的市场。过去,这是BBA和日系合资车企最擅长的事。如今,时过境迁,这恰好是蔚来最擅长的地方。
保住了市占率也让李斌多了几分“主动变革”的底气。
除了“三个确保”,本次李斌还提出了“两个提效”:
组织提效:将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与分工,取消低效岗位;
资源提效将推迟和削减3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由此,确保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让一家超过万人的企业更具战斗力?
其实,今年的蔚来已经通过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一问题。
关于研发相关的部门要如何调整,李斌没有在这封全员信中给出更详细的计划。但在今年半年报发布的财报电话会上,李斌曾向分析师们表示,对于手机、电池、芯片方面的研发投入,蔚来会长期坚持,目前并没有把这三个业务直接砍掉的打算。
雷峰网了解到,蔚来已经进入了NT 3.0平台的研发,很早便开始规划。而在下一代平台上,蔚来软件、硬件的能力将发挥出更强的体系化优势,芯片研发或将有新的成果。
蔚来在销售和服务体系上的变革偏向“动态调整”。第一步是优化销售中台,第二步是补充精兵强将,提升销售势能。
今年第一季度,蔚来砍掉了一批经营情况欠佳的门店。同时取消了部分不背销售业绩的NPE岗,这和李斌在这封内部信中提到的“取消低效岗位”相吻合。
而后,业内流传着蔚来大量招聘豪华品牌一线销售的消息,以及在销量表现强劲的区域如江浙沪铺设更密集的销售网络。到了今年下半年,李斌开始按照单月3万台销能来提前布局蔚来的销售门店和团队。
蔚来密集地招销售人才也有一种解读是,在为明年推出阿尔卑斯和萤火虫做准备,先搜罗一遍市场上的人才,提前做内训。
这一系列举动,再加上权益调整,让蔚来的单月销量在8月再度回到2万。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在销售势能方面的提速,还引起了BBA的注意。
一位接近宝马的业内人士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宝马今年密切关注蔚来的动向,有一个原因是在江浙沪一带,即长三角区域,宝马的份额在逐渐下滑,不少潜在客户都流向了蔚来。
在服务体系方面,蔚来今年最为显著的是疯狂铺设补能基建。李斌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激进地提出要新增1000座换电站。
秦力洪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晒出蔚来“千站”计划的进度。今年11月1日,秦力洪还写了一个10月基建小结:
在朋友圈中,秦力洪还频繁提到“千站计划”提速归功于,蔚来通过让用户填写换电站心愿单来推动换电站的铺设。
今年10月26日,蔚来建成了第2000座换电站。今年新增的换电站为725座,已经完成了“千年计划”进度的70%。
从2018年5月20日,蔚来在深圳南山科技园建的第一座换电站算起,蔚来花了5年多的时间来,试图证明当年李斌提出“换电”比“加油”更方便不只是一句口号。
此外,蔚来整体效率的提升,还反映在了交付速度上。
相较于前一年,今年已经能做到新车型“上市即交付”。并且,今年蔚来一共交付了5款全新产品,顺利完成了产品代际切换。
摊子铺得太大,账面上的亏损太大,曾是蔚来饱受吐槽的地方。
不可否认的是,蔚来业务的复杂程度,超出了同类、同体量的公司。出海、推出子品牌
等新业务,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蔚来的精力。
这一次,李斌直接表明决心,提到了“三年不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将被推迟和削减”。目的显而易见,为了凝聚战斗力,把资源真正放在该消耗的地方。
对于蔚来,资本市场现在有两个态度:
一个是看好蔚来,在支持者们看来,蔚来已经把“品牌”建设的工作提前做完,剩下的事情是如何利用品牌效应提高毛利。
另一个是质疑李斌的长期主义,可能会招致蔚来因为亏损和资金不足提前倒下。
但从近几个月资本市场的态度来看,蔚来的形势相对乐观。尤其是发布这封全员信的前一天,“裁员”传闻不断发酵,蔚来的股价却持续上涨。11月2日当晚,蔚来美股上涨4.5%,11月3日蔚来港股大涨,最高超过7%。
一位长期关注蔚来的投资者向雷峰网表示,当下确实是蔚来进行组织调整的好时机,因为蔚来的各项业务基本都度过了从0到1搭建的时期,逐步走向稳健。所以,李斌下定决心“提效”,是一个利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