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凭着“桔色星期一”横扫竞争对手的滴滴顺风车9月19日低调宣布产品改版,当天便有车主和乘客在使用其新功能。
滴滴顺风车产品总监单祎重点介绍了产品层面的改动,主要解决3个用户场景下的问题:
乘客发布行程之后,可以看到顺路的车主;
乘客也可设置自己的常用路线,并告知系统;
车主可设置自动接单。
此外,还有一些关键性的步骤增加了确认操作,为以后出现纠纷进行“判责”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自动同行”还存在一些问题——系统自动接单以后,车主并不知道,导致订单取消;另外就是自动接单后,联系不上司机,交易无法完成。
对此,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表示,“目前‘自动同行’取消率比较高,还会有很多优化方向,比如利用更多方式去通知车主(推送无法达成会考虑电话外呼)”。
虽然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对于此次新版,滴滴顺风车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在黄洁莉的构想中,基于新版本车主和乘客都能设置“常用路线”这样的特征,可将出行的人们连接成一个网络,成为滴滴顺风车业务很重要的切入点。
她解释:“车主和乘客都有自己的常用路线,而且大家都是常规出行,有一定规律性,通过大数据可以知道大部分车主和乘客的通勤行为,大概发生在哪两个点之间,形成一个网络。通过网络可以预测需求以及供给,更好地去调动运力;这个网络是非常重要的点,创建了一种新的连接。”
发生连接以后,乘客可以看到车主,车主也可以看到乘客,加上“双向选择”将增加交易发生的可能性。
“目前这个网络还不够密,还不够大,所以还需要不断成长”,黄洁莉认为“供给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供给才能导致不断的成交”。所以在现有的2000万顺风车注册车主的基础上,还将大力吸纳车主和私家车的加入,实现其“共享每辆私家车,连接每一个同路人”的愿景。
据介绍,具体业务方面,目前滴滴顺风车在“跨城顺风车”(包括跨城和长距离)方面表现强劲,自去年9月份推出以来,相关订单占总订单比例已经达到15%-20%,同时增长迅速,超越“市内出行”的增速,未来可能成为滴滴顺风车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
官方数据显示,“跨城顺风车”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中,合乘人数累计达190万人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运营总监张瑞这样向雷锋网解释:“跨城顺风车的模式相对比较清晰,痛点比较明确,因为在市内有很多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比如快车和出租车等;而跨城方面,除了点对点的顺风车,很少有其他的方式”,“从价格上来说,基本上跟大巴的价格差不多,甚至在拼车的情况下还会更便宜”。
据滴滴官方数据,滴滴顺风车已经有2000万的注册车主,活跃车主在10%左右;乘客数也突破3000万人,已经在全国351个城市开启运营。车主和用户的规模在不断增长,网络效应也将不断集聚,但是怎么盈利依然是一个未知数。据黄洁莉介绍,目前官方收取10%的抽成,作为平台运营的费用,对于未来如何盈利,还没有系统规划。
前段时间,滴滴顺风车进行了一次涨价,有人认为“涨价”成了其商业模式。黄洁莉对此进行了解释:“涨价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车主的成本问题。以往是每公里1-1.2元不等,车主的成本并不只是油费(车型不一样,油耗也不一样),还有昂贵的时间成本(绕路、等待等情况)。很多车主表示cover不到成本,要放弃顺风车,所以才有此举措。”当然,未来还会不会涨价并不好说。
但正如黄洁莉所说,未来将不断扩大供给,把共乘出行网络建立起来,增加成交量。或许这是他们目前走向盈利最实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