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智能驾驶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作者:易建成
2018/07/27 17:27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继今年 3 月 28 日在美国硅谷总部发布会上的全球首秀之后,新造车公司 SF Motors (以下简称 SF)又迎来自己重要的时刻。

7 月 25 日,借着 CCTV《机智过人》第二季开播仪式之机,SF 联合这档科技味浓厚的节目在中国北京发布全新品牌中文名称:金菓 EV。在现场,SF 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首款电动智能 SUV 车型 SF5 也首次在国内登台亮相。

「SF Motors 是我们在美国的公司名称,针对中国市场,我们希望有一个更本土化的名称,更具中国特色。」SF 方面向雷锋网解释。

「金菓」寓意「成果」,前期 SF 在技术、产品,以及产业链布局上投入大量精力,就是为了在金秋时节,收获金色的果实。「这一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与同类公司的产品相似,SF5 是一款 5 座中型 SUV,续航里程超过 500 公里(NEDC 工况下)。但目前这辆车的车内用户体验系统、自动驾驶功能、以及配套服务细节都尚未公布。

据雷锋网了解,这些信息将会在后续逐步揭晓:目前车辆造型已经冻结,将在今年 9 月进行试生产。明年 1 月开启量产车体验,3 月开启中国市场预订,并在明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SF Motors 创始人兼 CEO 张正萍

如果你对 SF 有过了解,便知道这家来自硅谷的新造车公司与重庆的小康股份关系紧密。而这,已是汽车行业公开的秘密。SF 创始人兼 CEO 张正萍,年仅 29 岁,作为小康股份董事长张兴海的儿子,其低调务实的形象,被媒体评价为「中国整个汽车行业中目前最年轻的 CEO」、「中国汽车行业的新星」。

2016 年,小康股份在 A 股上市之后,便在美国硅谷注册了全资子公司 SF,随后组建了一支实力超群的管理和技术团队。

在两年时间里,这家新造车公司完成了智能电动车技术的布局:在德国拥有一支负责内饰设计和电池包结构设计的团队;美国密西根州安娜堡拥有一个研发中心,负责对整车前沿化的研究以及碰撞试验;日本的电池研究所主要针对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在中国重庆和北京两地设有研究中心。

除此之外,SF 还收购特斯拉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创办的电池系统公司 InEVit;买下美国 AMG 民用汽车厂;在中国重庆,则建立了同步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

正是有了上述布局,张正萍在现场介绍,SF 是目前唯一一家已经具备中美两地制造能力的电动车公司。而在量产前,SF 还计划完成包括在极寒、极热、高原等气候下累计长达 500 万公里的可靠耐久性验证。

严谨的战略布局与造车计划让 SF 成为汽车行业更靠谱的创业团队,但只有靠谱还不够。他们还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造出可靠的车上。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目前 SF 目前获得了顶尖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已与博世、安森美、三星 SDI、杜尔、西门子、AFT 等形成了战略及业务关系。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当前阶段,SF 最愿意讲述的优势,依然是它在多个领域获得核心技术突破。例如:

首创的四电机驱动平台,百公里加速控制在 3 秒内;21700 电池配合自研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160Wh/kg,NEDC 工况下行驶里程突破 500 公里;「保护性的自主驾驶技术」可实现全天候、全路况的驾驶安全辅助;解决里程焦虑的 「车载式的增程器平台」,为「充电难」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SF Motors CTO 唐一帆

「一切出发点是技术。」SF CTO 唐一帆表示。硅谷作为技术创新高地,这也是 SF 将总部设在硅谷的原因: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开发自己最新的核心技术。

在加入 SF 前,唐一帆曾是特斯拉电动领域的主创人员,并曾任 Lucid Motors 电驱动技术副总裁。这家来自硅谷的电动车公司,如何利用技术优势,追赶在这个行业的头部玩家?雷锋网在与唐一帆的交流中,寻找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唐一帆介绍,智能电动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自己掌握,途径是自主开发,例如电驱动技术。

实际上 SF 目前开发出来的一系列电驱动平台化技术,从 SEP100、SEP200 再到 SEP400,从低功率到高功率的驱动系统,都已经在量产车上得到验证。

其中:SEP100 或 SEP200 适配低端车;SEP200 适用于中端车型,功率可达 2700W;SEP400 适用于高驾驶性能的运动型高端汽车。针对具体车型的配置性能和指标,将在后续进行公开。

目前重庆金康动力为 SF 承担生产电机的任务。两者的关系,相当于 SF 输出设计,金康动力代工生产三合一系统,包括电机、变速箱、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其他变速控制器等。

张正萍称工厂采用的德国豪华汽车的生产工艺,智能工厂符合工业 4.0 智造标准。一个体现是,工厂内部 400 多个自动化机器人的制造精度达到新的水准,并且凭借大数据运营和精益化管理,可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高效控制。目前,SF 在美国工厂产能为 5 万辆,在中国工厂则为 15 万辆(最大可承载三班)。

SF 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四轮驱动」,即实现四个电机分别为四个车轮提供动力。唐一帆表示,SF 实现了「每个轮子一个电机」的分轮驱动,「应该说在量产乘用车上是全国首创,其它像军车、商务车上可能有,但是在乘用车上批量量产应该还没有。」他表示。

对于分轮驱动产生的差速问题,他给出的回答是不采用机械差速器,而采用电子差速器,依靠软件控制每个车轮的速度。

「四轮驱动在乘用车上没有人做到。其实就是一个软件机制,(我们)采用的是『扭矩质量分布』算法,这在赛车上已经得到充分的性能验证,但是软件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花了很多钱研发这个软件,现在已经在测试这套软件。所以在四轮电机驱动,用软件达到量产,这应该是我们的一个亮点。」唐一帆解释。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与同行大谈「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不同,SF 更倾向将其表述为「保护性自主驾驶」。而这也是 SF 的另一个亮点。

唐一帆说,安全是第一要求,而这里的「保护性」其实强调的是主动保护。SF 目前正在开发 Level 2 到 Level 4 级别的自动驾驶,并在同一的软件平台上渐进实现自动驾驶的升级。

此前,SF 一直在圣克拉拉进行模拟和封闭测试,今年正式开始在加州和密歇根州的高速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技术,他们的测试采用的是 林肯 MKZ 车型,然后安装自研的自动驾驶技术,从而来测试其自动驾驶硬件及软件。

唐一帆告诉雷锋网,SF 目前也在中国北京和重庆两地开展自动驾驶的测试。据官方此前公布的消息,这家公司的智能驾驶技术预计将在 2020 年发布。

张正萍在发布会上说,SF 在硅谷成立的初衷,是期望以技术为驱动力,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出行体验。

因此,对 SF 来说,想要让消费者真正接受一个新品牌,工厂、供应链与核心技术的突破只是最基础的部分。它还必须拿出足够吸引眼球的产品,并且保证大规模的供应。未来,如何在可靠和赶时间之中把握平衡,并展现创业公司的效率,将是 SF 继续留在「牌桌」上的关键。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新造车公司SF Motors有了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我们还和它的CTO聊聊了这两个技术亮点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