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汽车驶上街头,人们也开始重点关注这些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科技新物种了。
不过,这些处于测试状态的自动驾驶汽车确实暴露了不少弱点。更重要的是,虽然它们会恪守每一条道路交通法规,但在理解人类驾驶员意图方面,却非常没有“眼力劲”。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都要和有人驾驶汽车分享道路。
大家的担忧很快就成真了。2017 年,我们见识了不少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好在没有人因此丧命。
去年,MIT AgeLab 和新英格兰汽车媒体协会曾共同做过一次消费者研究,结果显示:3000 名受访者中有大约一半(48%)都表示自己永远也不会为全自动驾驶汽车掏腰包。他们做出这一选择是出于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不信任,而且也不愿失去对车辆的控制权,同时这些受访者还质疑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简而言之,大多数非科班出身的普通消费者都对自动驾驶技术持怀疑或不信任态度。
不过,科技和汽车公司们并没有被吓倒。显然,它们根本不在乎用户是否能接受,甚至不准备在短时间内将自动驾驶汽车卖给普通用户。
这些公司是不是疯了?不卖车靠什么吃饭?答案是——靠车队,这些公司这次可是要彻底革新传统交通方式了:Waymo、通用、Uber、福特等公司现在都持这一态度。
一键叫车
一个共识是,今年行业在 ADAS 系统和 Level 2 传感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即使是 Level 4 车型的研发,也在不断加速,大大超越业内人士预期。
比如,在业内人士看来,Waymo 敢在凤凰城部署“不配备安全司机”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就是无比自信的表现,这也是 2017 年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里程碑。
接下里,雷锋网就带大家一起回望 2017 年,看看今年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重大历史时刻。
2017 年,Waymo 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再次升级,原本坐在方向盘后负责关键时刻控制车辆的安全司机宣告“下岗”。
虽然 Waymo 在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先优势早已为人熟知,但当 John Krafcik(Waymo CEO)上个月宣布公司旗下没有安全司机的测试车已经在亚利桑那上路时,还是让专家们吃了一惊,就好像“无头骑士”复活一般。
不过,这次凤凰城的居民就要受累给 Waymo 当一回“小白鼠”。
相关阅读:Waymo 取消“安全司机”,真正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2017 年,我们得到的最大教训是:对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来说,如何证明车辆安全性恐怕是技术公司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我们无法估计自动驾驶技术到底能阻止多少事故。
今年,在公路上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可没少遇见事故,不过警方调查显示,这些事故都是人类驾驶员的错。虽然事实如此,但人们还是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让我们来复盘 Uber测试车在今年的那起侧翻事故。
在正式报告出炉前,警方初步判定这次事故是人类驾驶员的错,而 Uber 的自动驾驶测试车是无辜的受害者。不过,最终报告的细节和目击者的证言让人直冒冷汗。
原来,当时那位“鲁莽”的司机正在十字路口等着左转,而且车速并不快。相反,处在自动驾驶模式的 Uber 测试车速度却保持在 40 英里/小时(约合 64 千米/小时),它并没有发现那辆正在左转的车辆。此外,Uber 司机称当时红绿灯刚刚从绿灯变成黄灯,测试车并没有做出反应(加速通过或减速等待)。
当然,Uber 遇到的这起事故并非业内所说的“极端事件”,而是我们每天都可能遇到的日常情况。从技术上来看,自动驾驶汽车确实严格遵守了交通规则,但事实上它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实时反应。
简单来说,这些汽车还没有学会人类司机的“防卫性驾驶”技巧。
发生在赌城拉斯维加斯的一起事故更是让人无语。当时一辆自动驾驶穿梭车跟在一辆卡车后行驶,卡车在半路停下后开始慢慢倒车,但穿梭车却停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被卡车撞。虽然从交规上来看卡车要负全责,但穿梭车的做法未免太迟钝。为什么它不后退一点或者鸣笛提醒卡车司机?
AutoKab CEO Carlos Holguin 就认为,从感情上来讲,卡车司机的责任是相对的,穿梭车系统的设计者也有责任。
眼下,因为自动驾驶汽车没有违反交规就帮它们“脱罪”的做法有些不妥。有行业人士建议,立法者在考虑各种日常情况后拿出一份自动驾驶汽车驾驶行为标准。自动驾驶汽车在面对危险时可不能为了不违规而放弃乘客的生命,更得有“常识”。
不过,如何打造有常识的自动驾驶汽车?2017 年的经验教训可没给我们答案。
英特尔 CEO Krzanich
2017 年,我们见识了一场自动驾驶行业的修辞大战,参与这次文字游戏的是自动驾驶平台竞争中的双巨头——英伟达和英特尔。
针对自家旗下的 AI 芯片,两大巨头你来我往,双方都认为自家芯片能完虐对方。这场口水战先由英伟达挑起,它拿 Xavier SoC 与英特尔的 PC 芯片作对比。
随后,英特尔 CEO Krzanich在洛杉矶车展上发起反击,称 EyeQ5“在深度学习运行效率上是对手 Xavier 的两倍以上”。
两周后的 CES 2018 上,英特尔将公布自家自动驾驶平台的细节信息。它可能会用上 EyeQ5、Atom、I/O 接口和以太网等。
公平的来讲,由于英特尔暂未公布自家平台的详细信息,因此拿 EyeQ5 与 Xavier 作对比有点不负责任。
当然,这场战斗的走向如何我们不得而言。按照行业发展趋势来讲,一旦有公司真金白银投入某个平台,尤其是与程序员和系统设计师进行了深入合作的情况下,就很难切换到新平台,除非新平台上有更大的利益诱惑。
除此之外,英伟达围绕 DrivePX 打造的生态系统也更为庞大。除了原有合作伙伴,今年英伟达还拉来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未来日本巨头的自动驾驶系统将用上 DrivePX。
面对英伟达咄咄逼人的自动驾驶阵营,英特尔发言人显得很淡定,他表示自家公司也有许多重要的合作伙伴,不过现在还不能公布它们的名字。
相关阅读:英特尔与英伟达上演火星撞地球,EyeQ5 和 Xavier 芯片到底谁更强?
自动驾驶阵营
在西方世界,谷歌是自动驾驶领军企业。在中国,则不得不提百度。2017 年,中国也开始加入自动驾驶大战,而百度就是中坚力量。
今年夏天,百度正式在自动驾驶行业发声,推出了名为“阿波罗”的开源自动驾驶平台。
到目前为止,该平台已经获得了 73 家公司支持,这里不但有中国汽车公司奇瑞、长安和长城,还有美国科技公司与德国汽车巨头,其中不乏英伟达、英特尔、微软、福特、德尔福、大陆、博世、戴姆勒等鼎鼎大名的公司。
就在最近,NXP 也加入到百度阿波罗平台,未来它将提供包括毫米波雷达、V2X、安保、连接和车载体验等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百度的阿波罗计划并非中国专享,微软和 TomTom 等合作伙伴还想把阿波罗带出国门。
阿波罗另一个引人侧目的吸引力来自设立的 100 亿人民币发展基金。未来三年内,百度和长江产业基金将在三年内把这些钱投资到超过 100 个自动驾驶项目中。
可想而知,百度阿波罗是在复制安卓系统的成功之道。从设计之初,阿波罗就包罗万象,它不但提供了云服务,还搭建了开放软件平台和硬件参考平台。借助硬件参考平台,合作伙伴可以直接开发自己的应用。
“由于参考平台的基础是英伟达 Drive PX,因此你可以说英伟达已经占据了有利地位。”业内人士表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英伟达已大获全胜,因为英特尔也是阿波罗项目的合作伙伴。”
2017 年,自动驾驶行业合纵连横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主要分成了英伟达、英特尔和 Waymo 三大阵营。不过,携快速发展的阿波罗平台,未来百度也有希望打破这一平衡三角。
在 CES 2018 上,百度将推出阿波罗 2.0,车辆将获得简单的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能力。
当然,如果你对百度阿波罗还有更多兴趣,2018 年 1 月 16 日,雷锋网在美国科技大本营硅谷举办 GAIR 硅谷智能驾驶峰会上,我们邀请了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他将出席并带来主题演讲。此外,现场还有将有近百家自动驾驶产业链公司,欢迎报名参与,详情请访问 https://gair.leiphone.com/gair/gairsv2018。
相关阅读:关于刚刚更新的阿波罗1.5,最核心负责人做了这些详解
今年 10 月,被英特尔以 150 亿美元鲸吞的 Mobileye 发布了一篇震动整个行业的重磅论文(《论安全和可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汽车的形式化模型》)。
这篇论文意义重大,自动驾驶开发商第一次提出用数学模型让自动驾驶汽车在事故中免责。“只要自动驾驶汽车遵守预先设定的‘事故反应准则’,就能免受事故困扰。”论文中直截了当的写道。
这篇论文象征着自动驾驶行业向着定义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边界迈出了重要一步。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相关阅读:Mobileye CEO Amnon Shashua撰文:数学模型如何规范自动驾驶困境?
今年 10 月问世的 Waymo 安全报告绝对是业内首创,它已经成了自动驾驶开发者的虚拟路书。从该报告的一些细节来看,其他厂商想追上 Waymo,还得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报告中,Waymo 还讲解其设计自动驾驶软硬件和测试车辆的方法。
Waymo 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在于“Waymo 一直在通过软件的视角设计自己的传感器系统。”从过去八年的软件开发经验中,Waymo 悟出了如何更清晰的“看清”车辆周边环境。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与苹果如出一辙,这是缺乏软件开发能力的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软肋,它们根本无法复制 Waymo 的独门绝技。
更重要的是,Waymo 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测试方法,它的测试车在公路上已经跑了 850 万英里。
当然,这个惊人的数字并不重要,Waymo 的强大在于它们的模拟测试。
“通过模拟,我们测试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并在部署至车队前做了软件升级。Waymo 将测试车在公路上遇到的棘手情况都转化成虚拟模式,随后自动驾驶软件就可以在模拟机中进行千锤百炼。”Waymo 在安全报告中写道。
2016 年,Waymo 的模拟测试里程高达 25 亿英里,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今年,它每天的模拟里程更是从 800 万英里提升到了 1000 万英里,而且在模拟中自动驾驶软件啃得可都是硬骨头。
有观察人士指出:“想通过累积测试里程教会自动驾驶汽车人类常识有些不现实,因为我们还需要基于安全常识的自动驾驶汽车标准,而这是整个行业的阿克琉斯之踵。”
相关阅读:全网唯一完整译文 | Waymo无人车报告:通往自动驾驶之路
Waymo 的运行设计区域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没了安全司机的 Waymo 自动驾驶汽车依然只是 Level 4 级别水平,算不上真正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根据 SAE 的定义,进入 Level 4 后,驾驶员就无需关注车辆安全,你可以安心在车上睡大觉。不过,其前提是车辆在特定的环境或区域内行驶。“一旦出了这个安全区,你就得赶紧醒过来控制住方向盘,否则车辆可能会自动在路边停下。”
Waymo 的安全报告上也写的很清楚,车辆必须在“运行设计区域”活动,而这个区域的限制可不是一般的多。Waymo 将地理环境、道路类型、速度、天气、时间和当地交通法等都考虑了进去。
同时,Waymo 也承认,现在能支持 Level 4 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行设计区域”还非常有限,用户也不能选择安全区外的目的地。不过,Waymo 未来会拓宽“运行设计区域”,并以此试水打车业务。
除此之外,Waymo 还在克服不利天气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影响。据雷锋网了解,Waymo 早在 2012 年就开始在寒冷地区进行测试。同时,在炎热沙漠中的试车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