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对于自行车创业团队轻客(Tsinova),雷锋网报道过 3 次:一次讲怎么用汽车级技术做自行车,一次讲“智慧停车场”的项目规划,一次讲通过 e-Bike 系统向传统自行车厂商渗透的计划。2016年5月,轻客团队有了新动作,推出第三个车型以及面向发烧友的功率计产品。
至此,轻客大概做了这些“产品”:
小型车TS系列:最早推出。
折叠车TF系列:年初发布。
中型车TP系列:年中发布。
轻客介绍,车型的规划借鉴了汽车的分级标准(微型车、A级小型、B级中档、C级高档),最早的TS系列是A级小型车,年初的折叠TF系列是微型车,这次发布的TP系列则是B级车。该公司还预告,未来会推出越野车TM系列。
TS系列的销量为 3000 台左右,去年底结束的众筹售出 1500 台(单价约3600元),其他渠道合计售出 1500 台。
后来该公司的产品策略进行了一些调整,他们想成为 e-Bike 系统(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脚踏力大小,给予相应动力辅助的系统)在中国的推手。卖自行车的目的是打品牌,“就像 Google 做 Nexus 手机一样,更多的目的是展示最新 Android 系统的能力”。轻客想把自己自行车上使用的 e-Bike 电动助力系统,置于更多其他厂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上,自己则变成系统供应商,就像博世和雅马哈那样。简单来说,从一家主要做自行车的公司,变成一家主要做“发动机”的公司。
轻客的 e-Bike 系统被称为“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包含传感器、电机和电池组件。其中最具科技含量的部分是“双边力矩传感器”,轻客相关负责人告诉雷锋网,对于 e-Bike 系统的效能,有三个评判标准:精度、线性和响应速度。顶尖的 e-Bike 系统,可以感知到骑行者在任意角度时两脚的踏力,然后迅速调动电机,进行线性动力输出。
轻客对于 VeloUP 系统做了模块化的设计优化,除了最核心的传感器模块位于中轴之外,电机可以在前轮也可以在后轮,允许厂商自行选配合适的电机。此外,电池的位置也比较自由,便于其他自行车厂商开发出更多“VeloUP inside”的车型。
轻客首席商务官刘文宁告诉雷锋网,他们目前已经在上海跟永久自行车“沟通合作计划”。他说,如果中国最大自行车代工厂富士达的车也能叫“智慧电单车”,就说明整个(基于力矩传感器的助力自行车)产业成熟了。
功率计在自行车领域属于技术高地,最顶尖的产品来自国外厂商。虽然国内也有创业公司做出了类似产品,但是博得挑剔的自行车发烧友之芳心还需时日。
对于轻客来说,做功率计产品似乎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 功率计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力矩和转速,折算出骑行者的功率消耗,e-Bike 系统的技术核心正是力矩传感器。轻客没公布功率计产品具体的上市时间以及价格,但是透露相比市场上动辄上万的国外品牌产品,轻客的功率计“不会太贵”。
从传统的眼光来看,轻客的电动助力自行车无疑是“昂贵”的。轻客面临着怎么推广产品的难题,他们需要让人体验到产品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与普通电动自行车或假力矩传感器的助力车有什么区别。
轻客的相关负责人向雷锋网简单介绍了计划中的 Bike2go 服务。不同于摩拜单车的“共享自行车”模式,轻客计划中的 Bike2go 服务并不面向广大群众(助力车需要充电,也不太容易管理),而是采取与高端酒店等场所合作的方式,比如为柏悦酒店的客人提供助力车用车服务。雷锋网此前介绍过的轻客“智慧停车场”项目,就是 Bike2go 服务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轻客希望顺便解决自行车的停放问题。
近两年,国内涌现出一批自行车初创公司,也有重量级互联网公司参与自行车相关的创业活动,但是其中大部分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在开发“新型的”自行车吗?“新”在哪里?目前既缺乏用户共识,也缺少行业共识。
相较之下,在雷锋网接触过的创业团队中,轻客(Tsinova)所做的事情,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可能最接近新型自行车的定义。其实这种自行车已经在欧洲和日本流行了数年之久,但是在国内“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人们渴望高品质且可靠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可以彰显个人品味的产品,这是轻客的机会。然而,对于轻客团队来说,人们心中最大的疑问就是:听他们说了很多,做的到底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