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小米发布了九号平衡车,1999元。行业人士的评价是:“革自己的命,让别人无路可走。”
所以在小米无人机发布之前,虽然业内人士一再强调:“上了4K和光流,小米无人机的售价不可能做到千元以内。”但围观者们依然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但如你所知,这次并没有。
小米无人机最终售价:全高清(1080p)版2499元;4K版2999元。
5月26日,在小米无人机发布会第二天,小米召开了一场小型媒体沟通会。
飞米 CEO 蔡炜用“雷军同款Keynote”再次介绍了小米无人机。而与雷军的直播氛围完全不同的是,在当天的沟通会现场,大疆成了房间里的大象,是一种不在场的存在。当蔡炜每次阐述行业的最高水准时,台下的观众都要脑补大疆一次。
实际上,这并不奇怪。在雷锋网《读懂小米无人机:大疆门徒的新手村之旅》一文中,作者便指出:
“毫无疑问,从参数来看,小米无人机对标的是目前仍在市面上销售的大疆精灵3 4K版。”
而作者提出的疑问:“虽然价格便宜了四成,但真的会有专业用户去买小米无人机吗?”相信也是行业人士普遍关心的。
对此,飞米(小米无人机研发公司) CEO 蔡炜表示:
“两者(小米和大疆)应该是互补的一个关系,因为小米无人机主要定位在3千以下,它(大疆)主要定位在3千以上。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三到五年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前三名都可能是中国的。”
言下之意:无人机市场足够大,小米不会现在就激进到去转化那些本就该属于大疆的用户。
在小米无人机发布之前,雷锋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无论用Google、还是百度,搜索“小米无人机”和“大疆无人机”,两者的搜索条目旗鼓相当。而在搜索指数方面,小米无人机的发布几乎拉高了所有关于无人机的关键词,其中也包括大疆。
当然,如果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搜索——用 Google 搜“DJI”,两者的差距就十分明显了,小米无人机要低两个数量级:
小米无人机:找到约 645,000 条结果;
DJI:找到约 44,700,000 条结果;
今年年初,IDC 还发布了一份名为《2015 年第三季度中国航拍无人机追踪》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国内无人机单季度出货量仅4万台,而大疆的市场份额为68.5%。
另外,大疆副总裁王帆曾告诉雷锋网:“去年中国的销售量占全球的11%左右,但今年(2015年)有很明显的增长,高达300%,在全球的占比也提升到20%。”
综上,短期内小米无人机的前景确如蔡炜所说:蛋糕够大,分而食之。那么问题来了,小米为什么要选择与大疆对位的姿势,而不是“千元机”这种已经被验证的方式呢?
看过雷军那场直播发布会的人都知道,对于还没有发布的产品,小米往往是采取“这个还不能说”的态度。但业界对“千元版小米无人机”言之凿凿,相信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对此,蔡炜表示:“我们(飞米)的工程师数量很有限,几乎是一个带一个上手;130多个人对其他产品来说可能挺多,但对无人机来说绝对不够。”言下之意,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即使将两个选择摆在面前,蔡炜表示自己也会选择先做难的:
“我们(飞米)的资金不算紧张,所以会扎扎实实地攻克技术,不会急着把东西做出来,或者先做个非常简单的东西。而只有先把最难的搞定了,后面跑起来才会比较顺。”
当然,小米无人机面对的毕竟是一个消费级市场,因此每一个选择都会以“利益最大化”为前提。既然蔡炜表示小米有教育市场的责任,必然就会牵扯到如何定义“无人机”的问题。
至于千元内究竟能不能做出兼顾安全与可玩的玩人机?小米无人机产品经理叶华林便告诉雷锋网:
“如果要满足室外长距离飞行、图传、4K等要求,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如果仅在室内飞一下,一些小玩具已经具备这种体验。”
显然,在小米看来,这不算无人机。
无论如何,小米无人机已经是既定事实。至于能不能卖好,除了研发方面的投入以外,小米内部的支持力度也是关键。
3月29日,雷军在小米生态链新品牌——米家——的发布会上表示:“以后生态链新品全都归在米家旗下。”同时还隆重地介绍了米家的logo。
而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品牌名还是机身logo,小米对无人机可谓“视如己出”,统统打上了小米的烙印。对此,小米市场部人士回应称:
“与手机强相关的产品,比如移动电源、手环就会用到小米品牌。”
“符合‘为发烧而生’这一定位的产品,也会用到小米品牌。”
总之,小米内部并不会因此而有任何资源上的倾斜。但显然,在55家小米生态链企业中,飞米的人员配置,以及资本投入都属于顶级。而蔡炜也告诉雷锋网:“小米对无人机项目十分重视,在所有的小米生态链设计师中,90%都帮小米无人机出过方案,最终定版用了13个月的时间。”
不过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虽然蔡炜对出货量预期三缄其口,但毋庸置疑的是,小米无人机能否持续地获得小米高层的支持,必然还是取决于其市场表现。现实是很残酷的,但对努力的人来说,或许残酷才是最大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