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特写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在移动互联支付领域,扫码付阵营为何不受待见?

作者:訾竣喆
2016/03/24 12:38

随着今年Apple Pay、Samsung Pay的相继入华,ZTE Pay、Huawei Pay的相继推出,国内移动互联支付市场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俨然已经形成了银联云闪付、扫码付、NFC近场支付三分天下的局面。那么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

移动互联支付的形成

要想说移动支付,还得从银行卡的历史说起。

银行卡的出现已有60余年历史:

需要说明的是,EMV标准是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共同发起制定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

在移动互联支付领域,扫码付阵营为何不受待见?

安全与利益之争

进入到移动互联支付的时间节点之后,作为异军突起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企业依托二维码技术进入该市场,受到了银行、银联等各方的排斥,然而在Apple Pay、Samsung Pay等移动支付加入其中时却又收到了各方的欢迎。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传统四方支付模式

事实上,在传统的银行卡支付模式上,各方呈现的是“四方支付”的流动模式:

在传统的四方支付模式下,各方的利益分成基本呈7:2:1的形式:

七成归发卡方、两成归收单方、一成归银联。(EMV制定,根据国情不同略有差异)

扫码付模式

而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进入后,他们所形成的却是一种特殊的流动模式——其中不涉及任何银行卡,所有消费都在银行中进行:

消费者通过扫码将自己虚拟账户下的钱转入商户的银行账户中,支付流程就此结束。

虽然看似简单,但事实上,诸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类企业并非脱离银行而存在,与之正相反的是,它们对于银行依附性非常强。它们的运作模式是——将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分散到各家银行之中(以下以支付宝为例):

所以,在这个模式下,银联收不到钱、收单方收不到钱、甚至连跨行手续费银行也收不到。所以扫码付阵营虽依附于银行体系之上却不用向体系支付一分钱,完全脱离了EMV的标准。

NFC支付模式

那么我们再来看NFC支付的模型(以Apple Pay为例):

在移动互联支付领域,扫码付阵营为何不受待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NFC支付阵营中的“银行卡绑定”有别于传统的概念。作为近场支付中的重要标准之一,使用该支付方式需要在硬件上具备SE安全芯片。这个芯片在“绑卡”过程中,将会生成一个Token,作为银行卡的一种支付标记使用。我们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

银行卡在Apple Pay上的一个指定“代言人”。

通过这一替身,既可以实现银行卡支付的功能,在安全性上又得到了加强(银行与本地收单方POS进行验证比对之后才会完成支付),完全符合EMV的安全标准。

金融安全风险

除了利益纠纷外,从国家的角度上讲,支付宝(等同类企业)的存在也有很大的金融风险——因为没有保证金。

在发达国家中,作为支付机构是必须要上交保证金的,这是为了确保该企业不会因自身的亏损以致影响整个国家金融体系。而我国目前仍然缺乏这方面对应的监管体系,才导致支付宝能够形成如此规模,最典型的一个反例就是早在1998年就成立paypal——虽然北美地区很多人都在用,然而体量却不如支付宝。

在移动互联支付领域,扫码付阵营为何不受待见?

不过按照目前的数据来看,有九成的交易是基于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的交易,支付宝仅占一成,所以还不用太担忧对国家金融造成安全问题。

反观NFC近场支付的方式,除了在利益分成上不会对传统模式造成冲击外,由于SE安全芯片的加入也能够进一步保障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再加上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加入,安全优势也更加显著。

由此,各方之所以欢迎NFC支付加入,却不欢迎扫码付的原因显而易见了。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在移动互联支付领域,扫码付阵营为何不受待见?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