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特写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通知栏病了太久,豌豆荚发明新药

作者:haoxiaoru
2016/04/10 12:50

通知栏病了太久,豌豆荚发明新药

手机的通知栏就像收件箱,现在的情况是,里面的垃圾邮件比例大有盖过正常邮件的势头。这是病。iPhone 和 Android 手机都开出了药方:设一道关卡,让用户决定,是否授予app发送通知的权限。

这个药方起到了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很有主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又乐于花时间调教手机的人。他们把手机上安装的app分为两类,一类是重要的、值得信赖的,允许发通知;一类是不那么重要的、不值得完全信赖的,禁止发通知。可想而知,值得信赖的app凤毛麟角,绝大多数app都被无情打入冷宫。

不过,就像人不是非黑即白一样,简单粗暴地把app分为黑白两类,虽然满足了信息洁癖患者的需求,但不是真正理性的方案。举个例子,淘宝、京东等电商的手机客户端,会发送商品促销和推荐的通知,也会发送物流动态和即时消息的通知。对一些用户来说,后两者是重要的,前两者则是不必要的。完全封杀不行,奢求淘宝京东们主动降噪也不现实,怎么办?

通知栏病了太久,豌豆荚发明新药

豌豆荚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根据通知的内容,而不是以app为单位进行是通知管理。“听起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案,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尝试这么做过。”豌豆荚CEO王俊煜在4月7日的小型媒体沟通会上向记者们感慨。

这一天,豌豆荚发布了工具app「豌豆荚通知清理」的 1.0 正式版本。“它可以聪明地把那些不重要的通知收纳起来,让通知栏回到本来的样子,变得真正可用起来。”产品负责人许彬上台分享了这个产品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理念。

通知栏病了太久,豌豆荚发明新药

他说,「豌豆荚通知清理」借鉴了 Gmail 反垃圾邮件的原理:Google 通过样本库来判断一封新邮件是垃圾邮件的概率,样本库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它变得越来越准。相比邮件内容,通知的文本内容比较少,豌豆荚还加上了通知独有的元数据,以此描述一条通知,然后根据相似性自动对通知进行归类。根据许彬的分享,现在「豌豆荚通知清理」把通知分为21种类型,包括促销、资讯、推荐等,在产品的beta版测试阶段,100%的促销信息被清理掉了,流量和待办信息则全部保留了下来。

有时候同一个app的同一类通知内容,重要性却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豌豆荚通知清理」也没有完全依赖机器自动判断,它还提供了用户自定义的功能。许彬告诉雷锋网,beta版测试期间只有10%的用户手动调整了规则,远低于他们的预期。这从侧面说明,该产品的工作原理,也就是后台技术得到了验证和肯定。

通知栏病了太久,豌豆荚发明新药

怎么把技术变成简洁优雅的设计,一直是豌豆荚最愿意花时间,也最擅长的事。在这个看起来不复杂的产品上,他们也花费了足够的时间琢磨产品设计:对「豌豆荚通知清理」至少尝试过4种不同的设计版本,直到最终版本才做到足够简单,拿到上线的通行证。“用户在使用我们的时候如果能够忘记我们,就说明我们真的很好用了。”产品经理许斌这样介绍这款产品的设计理念。他强调,豌豆荚不是想取代通知栏,而是让通知栏回到本来的可用状态;不是把不重要的信息清除掉,而是收纳到另一个界面;不是对有用的信息加以粉饰,而是把它们留在该在的地方。

参与沟通会的几家媒体同行都认同,「豌豆荚通知清理」对 Android 用户而言是个好的产品,但是也都看不太懂,它有什么更大的商业价值,值得豌豆荚投入资源来做。王俊煜说,他们相信用户价值总有机会转化成商业价值,中国有几亿 Android 用户,即使只有 1% 喜欢这个产品,也是不小的用户量。

这是典型的「豌豆荚Style」,从他们近几年开发的独立app上都可以看出端倪:豌豆荚一览、豌豆荚Smart锁屏、开眼……每个都有着简洁优雅的设计,每个都不那么容易看出商业逻辑。其实具体到「豌豆荚通知清理」,在王俊煜看来,这款工具型产品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理念或者说对未来的判断——通知栏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人们使用手机的主要方式。包含《连线》杂志在内,很多重量级海外科技媒体都分析过,为什么通知中心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交互界面。

“「豌豆荚通知清理」是4个人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做出来的。”王俊煜回答记者的提问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时说,“第一,市场有这个空白,我们的执行力和产品能力又足够好;第二,我们有办法把尝试的成本降到最低,这里成本不仅包括研发的成本,还包括豌豆荚多年来积累的对不同应用内部信息的理解。为什么不去赌一件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题图:「豌豆荚通知清理」的产品经理许彬在4月7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豌豆荚供图。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通知栏病了太久,豌豆荚发明新药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