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打包出售智能交通业务的“谣言”终究变成了现实。
早在去年11月,西门子就宣布将旗下的ITS(智能交通系统)部门拆分为独立的公司。今年2月,西门子新任首席执行官罗兰·布希表示,拆分计划将于年中完成,该部门旋即更名为“Yunex Traffic ”。
彼时,西门子内部就有人爆料:Yunex Traffic在拆分完成之后,将被挂牌出售。
但这一消息并未获得官方证实,直到上周日。
据德国商报消息,来自金融界的人士透露了西门子出售Yunex Traffic的具体情况:已有5家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参与竞标,投标人将在“圣诞节前不久”提出报价。
西门子对此并未发表评论。
西门子的智能交通业务可追溯到一百年前。
1924年,西门子在柏林的波茨坦广场安装了第一套自动操作的交通灯(五边形交通灯塔),自此开始扩张之路。
二战后,随着经济复苏带来的基建需求,西门子智能交通业务一发不可收,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拓展至包括迪拜、伦敦、柏林在内的多个世界级城市。
1989年,西门子成立了Siemens Mobility部门,智能交通业务(ITS)是该部门的四大核心业务之一。
2021年2月底,ITS部门正式更名为“Yunex Traffic”。7月,作为Siemens Mobility的新公司开始运营。
西门子在一份对外新闻稿中表示:
“Yunex Traffic将以明确的业务重点和创业自由的方式运作,在那里它可以追求自己的增长战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塑造行业数字化并积极推动市场整合。”
这意味着西门子实际已经释放出售该业务的信号。
不过,外界对于西门子出售“Yunex Traffic”感到疑惑。
Yunex Traffic并非亏损业务,其2020年营收大约为6亿欧元,增长率为8%,并且是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欧洲、英国、亚洲和美洲所有主要区域标准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供应商。
举个直观的例子:Yunex Traffic的年营收(约43亿元),即便在A股市场的智能交通企业里,也算优等生(A股智能交通企业营收多数在30亿元以下)。
卖掉一个能赚钱并且市场保持正向增长的业务,看起来并不符合常理。但一位西门子内部人士称,这是西门子“愿景2020+”战略的一部分,即通过精简组织架构,聚集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以提高利润率。
罗兰·布希曾公开表态:“我们不是一家企业集团,而是一家专注于技术的集团。”
西门子近几年持续“瘦身”的动作也表明,出售Yunex Traffic并非空穴来风。
17年:以12亿欧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欧司朗(全球第二大照明厂商)17.34%(全部)股权;
18年:分拆医疗和轨道交通独立上市;
19年:剥离油气和发点业务单独上市;
20年:将传动技术子公司“Flender”以20亿欧元作价卖给美国凯雷投资集团;
21年:出售智能交通子公司“Yunex Traffic”?
可以看出,西门子的“瘦身”计划,要么是分拆上市,要么是打包出售。对于Yunex Traffic而言,其年营收大约6亿欧元,是西门子交通技术子公司Mobility(专注于铁路技术)的一部分。
从营收规模和部门等级来看,Mobility明显比Yunex Traffic更具备分拆上市的可能,后者在西门子内部属于小部门,虽然给Mobility的营收增长作出了贡献,但整体利润率并不高。
一位西门子内部人士表示,该部门的增长率和利润率保持个位数,并不满足其10%到13%的新中期目标。
根据罗兰·布希的计划,这类“非核心业务”应该被优化掉,西门子必须将重心放在“利润率高、更高技术含量”的工业技术上,比如加强铁路技术,与中国中车竞争。
因而,“被出售”或许是Yunex Traffic的唯一宿命。
虽然,Yunex Traffic在西门子看来并不算核心业务,但从其市场、品牌以及项目经验等方面看,仍然属于优质标的,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5家公司竞标。
据德国商报,已披露的参与竞标的5家公司中,有两家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剩余三家皆是投资集团。
Cubic,一家美国运输公司;Autostrada,意大利公路运输公司;KKR,美国私人投资机构;Bridgepoint(桥点),英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PF,一家捷克投资集团。
这5家公司将于圣诞节之前提出报价,具体情况尚不清楚。
而就在该报道后三天,国内就有消息,称海信计划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unex Traffic,但尚未得到海信证实。
为什么是海信?
海信入局交通很早,其子公司“海信网络科技”(下以海信指代)主营智能交通业务,是和易华录、上海电科、银江股份并列的四大集成商之一。
赛文交通网的数据表明,海信在国内的智能交通市场份额位居前列,解决方案落地一百多个城市,曾参与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等国家级项项目,在国内属于头一档。
“海信收购Yunex Traffic,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二是看中了渠道资源。”某从业人员告诉掘金志。
Yunex Traffic主要提供用于监控和引导交通的硬件和软件,包括交通灯技术,摄像头和雷达,收费系统,停车和路灯控制。
这与海信业务有相近的地方,并且Yunex Traffic背靠西门子发展了很多年,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而海信一直被视为项目集成商,“在技术上或有不足”,如果拿下Yunex Traffic,不论从技术还是解决方案上,海信都能得到很大地提升。
更重要的是,Yunex Traffic在欧美、中东、亚洲等地区都有项目落地,渠道资源丰富,这对于海信拓展国外市场无异于如虎添翼。
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张四海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信正“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智能交通项目招标,并已经中标了一些国家的智能交通项目。”
“企业出海的一个难点就是,国内的经验很难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复制,智能交通项目周期一般来说较长,需要比较丰富的经验,并且要拿新项目,也需要渠道。”
所以不难理解海信收购Yunex Traffic,既是为了摆脱“集成商”的标签,又是出海的关键一步。
但海信能成功吗?
从报价上看,近10亿美元的价格确实够诱人,其他几位竞争者的出价从5.5-6亿欧元(约6.8亿美元)不等,海信在价格上或占优。
然而另外几家公司也可能开出更高的价格,实际结果或将在明年初公布。此外,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海信出局的情况。
随着AI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国内智能交通市场玩家越来越多,这给集成商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具体参见文章《智能交通「围城」:跨界玩家向内猛攻、传统巨头向外突围》。
压力之下,不少企业都开始转型,有的以业务为主,有的以市场为主。
譬如,易华录通过股权转让、挂牌增资等方式,对以集成业务为主的子公司进行清理,进一步收缩对传统模式下智慧交通、安防等业务子公司的资源投入,已经转型成一家数据公司。
千方科技则以宇视科技为跳板,切入车联网、交通云等智慧物联领域。
显然,海信走的是拓展海外市场的路子:通过并购进入当地市场,拿到订单。
过去几年,整个海信集团的并购动作不断,先后收购了日本东芝映像、欧洲厨电巨头古洛尼、日本汽车空调公司三电等企业。
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信海外收入最快3年就将反超国内,实现“大头在海外”的目标。
对于海信而言,收购Yunex Traffic,既是整个大集团的发展战略,也符合其本身转型的需求。
海信收购Yunex Traffic一事尚未尘埃落定,但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商业并购。从国内智能交通市场来看,城市交通呈现出精细化需求趋势,对于技术、解决方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集成商的优势并不明显。
不论并购是否成功,海信都给国内一些智能交通企业提供了借鉴:向外走,掘金海外。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