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智慧交通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阿里的「交通」局

作者:高秀松
2021/08/05 11:32

阿里的「交通」局

2013年5月,马云在卸任CEO前最后一夜,为阿里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斥资2.9亿美元入股高德,成为大股东。

当时,阿里正处于极速扩张的阶段,先后投资了微博、陌陌、美团、友盟等企业,而被其视为发展O2O模式最重要的抓手——高德地图,也自然而然成了囊中之物。

一年之后,阿里再斥资近11亿美元,将高德正式收编。

收购高德的效果是显著的,阿里不仅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搞得风生水起,其另一核心——菜鸟网络,接入高德地图的数据之后,在物流方面也开启外挂模式,已发展成估值约190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电商业务也因此获益。

虽然阿里收购高德的初衷是为了利用地图这一流量入口来赋能其O2O业务生态,但高德的意义却不仅于此。

2016年,阿里在通过追加4亿美元的投资之后,成了滴滴出行的大股东,并且签订了一份由高德地图为滴滴出行司机提供地图导航服务的合作协议。

表面看,这是为了巩固高德地图的用户群和业务,但实际上,这是阿里进入交通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在此之后,阿里在交通出行领域的投资多达数十起,涉及公共交通、车联网、二手车、自动驾驶等多个业务,从汽车生产到生态,从公共出行到汽车服务,从智慧高速到城市大脑,已然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业布局,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交通“高端玩家”。

氪金之路

“互联网没有边界,就像电一样。”

马云曾如此说道,其意指互联网通过对各种行业的兼容并包,能够打造新的“网络经济体”,让“个人和企业都从中受益”。

但这同时也表明: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本质上是扩张性的。其表现就是通过投资并购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和影响,从而在业务上进行协调配合,最终反哺到整个公司,形成“扩张-盈利-再扩张”的正循环。

阿里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布局也遵循这个逻辑。

在收购高德地图之后,阿里又马不停蹄地投了“快的打车”(后与滴滴打车合并)、“神州优车”、“斑马汽车”等公司。据IT桔子统计,过去十年间,阿里在汽车交通领域的投资共41起,其中有33起发生在投资滴滴(2016年)之后,涉及金额达数百亿元。

阿里的「交通」局

阿里的交通版图

可以看出,阿里的投资比较明晰:以交通出行为核心,围绕人的用车需求,建立从产品到服务的“车生态”。

而在这些企业里,有三家公司值得特别关注:智己汽车、斑马智行、千方科技。

智己汽车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2020年由上汽、阿里和张江高科共同成立,这是阿里在投资小鹏汽车之后的第二家新能源汽车。

虽然都是投资,但事实上有差别:投资小鹏,就像普通人买股票,更多看中的是投资收益;投资智己汽车,更多是为了发展自身业务,而这又与斑马智行密切相关。

斑马智行是由斑马网络和Ali OS于2020年重组而来,由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担任董事长,阿里副总裁张春辉担任联席CEO,是妥妥的阿里系成员。

并且Ali OS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核心技术人才也被完全纳入斑马智行,由此可见斑马智行的重要性。

作为阿里布局车联网的重要抓手,斑马智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汽车操作系统上,Ali OS目前已在上汽荣威、名爵的部分车型落地,而智己汽车L7车型的操作系统“Cloud Car”也由斑马智行提供。

在车已经被视为下一个现象级消费场景的趋势下,汽车操作系统已经被“再定义”,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从地图导航到电子支付,从汽车娱乐到车生活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业务生态,而这都需要一款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车载操作系统。

但研发车载操作系统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趋势下,系统与芯片、传感器之间的适配就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斑马智行与速腾聚创、AutoX于4月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平台,而这三家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股东:阿里!

换句话说,没有直接宣布造车的阿里,私下里却不断搞“小动作”:一边搞汽车操作系统,一边投资新能源汽车公司。而且阿里达摩院也在搞自动驾驶,虽然聚焦于物流场景,但技术上的共通,难保不会使用在乘用车上。

因而,阿里虽然一直很低调,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自动驾驶的相关布局。

不过,如果说阿里投资智己汽车、斑马网络以及速腾聚创、AutoX等公司并且自研汽车操作系统,仅仅是为了抢占下一个流量入口来拓展其业务生态,这未免太小看了阿里的格局。

2019年5月,阿里斥资35.95亿元入股千方科技成为二股东,顺道拿下了千方科技旗下的宇视科技。

千方科技是智能交通行业里的TOP级玩家,而宇视科技则是AI安防的佼佼者。2017年,千方科技以45亿元的作价收购宇视科技母公司交智科技,将这个国内仅次于AI安防巨头海康、大华的企业纳入麾下。

阿里入股千方科技的目的很明显:千方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已沉淀多年,与千方合作不仅能更快地进入行业,少走弯路,而且可以高效配合自己的城市大脑。

另外,虽然阿里已经在单车智能方面取得进展,但在车路协同,甚至车联网的建设中,还缺少一个重要的帮手,千方显然符合这个条件。

而作为国内第三大视频监控企业,宇视的作用则在于提供“端”的感知,这是阿里这种互联网巨头较少深耕的领域。

监控摄像头作为路的眼睛,对于实时感知路面情况,比如交通拥堵、事故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阿里入股千方,其意在一箭双雕:既能与千方合作搞交通大脑,又能让宇视参与到感知端的建设。

也就是说,阿里除了在“车”“管”方面下功夫以外,也在“路”上有布局,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车+路+管”的模式,共同为阿里的智能交通战略服务。

但,这就够了吗?

细心的人会发现,阿里不仅投了车和路,还投了网约车、二手车、洗车机器人、汽车维修、停车等等与车相关的车生活服务公司。如果把所有的投资项目融合在一起,从城市交通的角度理解,便不难得出阿里的野心:

建立起以交通出行为核心的大交通业务生态。

这个大交通业务生态不单单局限于交通行业,而且可以赋能阿里的其他业务,比如支付、物流、广告等,从而形成开头所说的正向循环。

于是“重氪”之下,阿里终于从“职业小白”晋升为“高端玩家”,在智能交通行业,形成了以交通出行为核心的商业版图。

然而,高玩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人民币以外,还得有过硬的技术,或者说装备,才配得上“高玩”的称呼。

阿里的这些业务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点,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始终没能连接成面。就好比一个个散件装备,缺少了核心,无法融合在一起,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那么,阿里的核心装备是什么呢?

核心装备

如果把地图、出行、交通、停车......这些词写在纸上,用一个关键词将其串联起来,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云计算。

作为AI时代的新概念,云计算可以帮助人和机器更加高效地处理数据,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急需AI赋能的交通行业,也不例外。

不论是城市交通治理,还是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再到交通出行,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来赋能交通,就需要云计算服务。

阿里之所以能够在智能交通领域一枝独秀,其核心装备就是阿里云。

作为国内云计算的排头兵,阿里云能牢牢占据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头一把交椅,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阿里的城市大脑项目,而城市大脑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治理。

2017年,阿里云城市大脑1.0诞生,其主要功能就是AI信号灯和交通事件自动识别及处置,从通行疏导和事件处置两个方向来提高通行效率;

2018年,阿里云推出城市大脑的2.0版本,在交通治理的基础上,向政务、水务等领域拓展,并且落地全国多个城市;

2019年,阿里云、千方科技与高德地图三方联合发布“千方阿里云城市大脑交管联合解决方案”,同年推出了城市大脑3.0版本;

除了城市大脑以外,阿里云在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建设上也有实践项目,包括高速云控平台、自由流收费稽核、监控管理和视频上云、车路协同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的城市大脑已在全球数十个城市落地,而阿里云参与的国内智慧高速实践项目达到二十多个。

在阿里云的赋能下,阿里的智能交通建设如鱼得水,2020年成立了“阿里巴巴数智交通研究院”,并且推出“智慧交通操作系统TBOS”。

该系统融合了云计算平台、数据融合引擎、视觉AI等人工智能技术,并与阿里生态下的高德、菜鸟高度互联,可以整合外场硬件和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数据,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而在这些项目的反哺下,阿里云也于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结束了长达11年的亏损状态。

从本质上看,阿里云对交通的赋能是技术性的,而交通对阿里云的反哺则是经济上的。

如果把阿里在智能交通的投资当作一个个点,那么阿里云就是一条线,将这些业务串联在一起,通过阿里云来实现整个“大交通”业务生态的闭环。

正是有了阿里云这件核心装备,阿里才能在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上越走越远。而在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智能交通建设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阿里云若要实现业务增长,就必然离不开这个巨大的市场,并且还要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

按照一般的游戏规则,玩家在氪金拿到核心装备之后,要想获得更多资源,就必然要与其他玩家同台竞技,凭借硬实力来战胜对手,从而壮大己身,并且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和阿里同台竞争的对手们,都有怎样的实力?

竞技时刻

提起阿里,就不得不说腾讯和百度。

曾经的BAT,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发展为现在的庞然大物,但在智能交通方面,三家的路径却有着相似之处:投资!

百度和腾讯在汽车交通方面的投资,比起阿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三者投资的公司都有很强的共性与竞争性。

比如,阿里投了小鹏和智己汽车,腾讯就投了蔚来和恒大,百度则投了威马和集度。

阿里的「交通」局

BAT汽车交通生态

可以看出,BAT在汽车交通的布局,总体来看差别不大,却也有各自的侧重点:百度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方面,腾讯更多布局汽车服务生态,而阿里则主攻城市大脑。

虽然BAT都意识到了“大交通”生态,但阿里显然提前一步,其城市大脑已经更新到3.0版本,并且在数十个城市落地;百度和腾讯即使也在快速跟进,但落地的项目相对较少,暂时无法与阿里相提并论。

在云计算服务领域,阿里云也占据了国内公有云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行业地位较为稳固;这意味着在城市大脑建设过程中,阿里可以凭借积累的经验和阿里云的硬实力,在城市项目招标时更具优势。

目前,城市大脑已经从交通向多个领域拓展。理论上讲,基于城市大脑项目,BAT都可以完成其“大交通”业务生态的布局:以导航地图为切口,打通以车为核心的交通出行服务各个环节;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将所有的业务串联起来,形成集“云边端”和服务为一体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阿里显然做得更好一些,但没有达到一骑绝尘的地步,百度腾讯这两个老对手,也正在加班加点地锤炼武器。而此时,另一个蛰伏已久的玩家悄然露面了,这个玩家虽然不像他们一样氪金,但其技术实力却足以引起重视。

这个玩家就是华为。

作为一家ICT公司,华为属于技术派,走的是以技术为核心、产品为武器的路径。

这名玩家性格僻静,但出手就是狠招:车联网、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路协同、城市大脑,从设备到系统,从车到路,提供“云边端”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也已经在多个城市落地。

而华为云,也正在发力,目前虽然比不上阿里云,却能和腾讯云媲美。这对BAT来说,意味着未来的云服务,增加了一名强有力的对手。

不过,华为在技术上功力深厚,但其交通业务生态相较于BAT来说比较窄,主要聚焦于智能交通内部,没有向更多的汽车出行服务作外延,这对BAT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

然而在智能交通建设上,BAT已经不能忽视H的存在,这名竞争对手的出现,将使这个市场的竞争趋于多元化。同时,也让这场游戏变得更为有趣。

时代的脉搏

马云曾在第四届浙商大会的论坛上,给予中小企业创业者一个忠告:创业要顺势而为、借势而为。

文章开头提到,阿里的投资并购在主要集中在2016年之后,这个时间点其实非常重要。

一是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之后,AI被彻底引爆;

二是国家提出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目标;

三是阿里云从幕后走向前台。

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2016年,就会发现,上面的“一”是技术趋势,即以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问题;“二”是政策趋势,即我国交通行业从“大”向“强”的转变;“三”则是在两种“势”的背景下所作出的改变。

阿里正好是抓准了这个“势”,并且将技术用得恰到好处,才得以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头部玩家。

其“顺势、借势”的思路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因为现在恰好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政策和技术的趋势已经指明方向,可谁也不知这条路上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

同台竞争的玩家越来越多,谁会成为交通领域的「终极boss」呢?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阿里的「交通」局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