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斩获的4400万美元C轮融资,神策数据创始人桑文锋与外界的关注点有些不同。相比资金本身,他更关注率先进入C轮带来的市场影响力,以及投资机构的背书效果。
神策数据并不缺钱,A轮、B轮融的钱还没怎么用。但桑文锋还是决定进行C轮融资,因为竞争对手只公布到A轮,如果神策率先进入C轮,势必会引起巨大的影响力。事后来看,桑文锋的判断十分准确,媒体们纷纷以“首家完成C轮融资的大数据公司”为题,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既然看重的是影响力,那么桑文锋在选择投资机构时自然有一套独特的逻辑——宁可估值低一点,也要选择大的投资机构。在他看来,这些投资机构代表着品牌背书和潜在的客户资源。
“红杉资本的CEO群里有周鸿祎、王兴,接受它投资可以直接跟这些人拉近距离,这是接受小型机构投资不具备的优势。”
红杉资本是神策A轮融资的领投方,到B轮时领投方成了DCM资本,最新的C轮桑文锋选择了华平投资领投。
“华平毕竟是国际化的PE,我要是去国外上市,是不是有很大好处?”但回过来他又认真地说:“神策离上市还很遥远。”
桑文锋将融资比喻成一个“套光环”的过程,每家投资机构的背书都是一道光环,C轮融资后神策的光环已经盖过了同一赛道上的所有选手。
当然,资金本身对神策的发展也是一种助力,毕竟做大事业要有足够的资本。桑文锋给公司的发展划定了三条生命线——资本线、产品服务线和人才线。2015年成立至今,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神策在产品服务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足够的底气。再加上资本助力,神策很快就能在体量上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成为行业领头羊后,资本和人才又会进一步聚集,形成正向循环。
桑文锋向雷锋网介绍,C轮融资到位后,超过80%会用于扩大再生产,提升产品研发和服务体系。此外,也不排除将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效应。
从B轮融资到C轮,中间整好经历了一年。这一年里神策最大的变化,就是吸引了很多互联网+类型的客户,特别是先后拿下了万达、银联、平安等大客户。
神策目前的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创业公司,占比80%;另一类是互联网+类型的企业。不少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是从BAT出来的,拥有较强的数据意识,习惯用数据说话,打动他们相对容易。神策的产品在后一类客户中的落地则困难得多。这类客户往往缺少数据意识,即便知道大数据很强,也不清楚具体如何将数据落地到实际业务中。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神策去年专门推出了咨询服务。
桑文锋认为,数据驱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互联网企业里或许还能自下而上推动,但在传统企业绝对行不通。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使用方和决策方是两个层次,他们的需求并不相同。如果你只是花费很多功夫解决了底层使用者的需求,决策层却看不到你的价值,最后业务还是很难落地。
“所以我们给他们出咨询报告,让使用者能够向上汇报,让决策者可以看到整个数据分析的意义所在。”
如果决策层养成了靠数据说话的习惯,其他人自然会上行下效。这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推动,而且过程漫长,桑文锋认为,这个过程起码需要十年。
除了推出咨询服务,过去一年里神策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在产品交付、服务流程和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也是它们能够屡屡收获大客户的重要原因。
目前,神策的客户已经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证券、零售等多个细分垂直领域。桑文锋将它们总结为泛交易型的客户,越是跟交易紧密相关的客户,神策的价值就越大。其中,零售和金融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业。
从去年开始,新零售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线上线下融合成了零售行业的最新趋势。神策服务的零售客户基本在线上线下都有店面,线上数据分析是神策一贯的优势所在。线下数据的分析相对更复杂一些,因为它是不断变化的,包含摄像头、店长APP、收银台等多个渠道采集的数据。对于零售客户,神策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运营能力,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拥有广阔市场的金融行业也是神策的核心业务领域之一。受庞大市场的吸引,过去专注于服务自身业务的BATJ等巨头的大数据部门也纷纷开始强调开放、赋能、连接和服务,慢慢切入金融等领域。毋庸置疑,这些巨头们拥有极强的综合实力。但在桑文锋看来,他们在神策专注的用户行为分析领域并没有优势。
神策的企业文化强调“专注”和“将一个点做到极致”,以点带面形成综合竞争力。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无疑是突破巨头封锁的明智选择。
去年,桑文锋接受雷锋网采访时曾预测,三年后可能会与BAT有一战。因为三年后大家会认识到神策做的是一个大胆的东西,到时候竞争就会激烈。如今看来,竞争似乎已经提前到来了。对于潜在的竞争,桑文锋并不担心,他认为只要将产品做到极致就能够成功。他甚至有些兴奋,“如果神策能够跟阿里云PK一下,我觉得这是人生的幸运,我肯定愿意PK。 ”
不同行业的客户,甚至相同行业的不同客户,对大数据分析工具的需求往往五花八门。神策服务了这么多细分垂直行业的客户,是如何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的呢?桑文锋认为,标准化是核心关键点。他指出,对于2B企业来说标准化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标准化就很难实现规模化。
目前,神策一共服务了超过500家客户,但用的都是同一款产品——神策分析。在保证产品灵活性方面,神策总结了三大诀窍:
一、数据采集。神策分析支持企业采集前端、后端和历史产生的所有数据,支持全埋点、代码埋点、工具批量实时导入等多种埋点方式。无论企业的数据源头多么杂乱,都可以一次性规范。
神策有专门的分析师帮助客户梳理业务,分析业务中有哪些核心环节,每个环节有哪些维度,需要关心哪些指标。将所有数据导入之后再进行建模。不先帮客户搭建好基础数据,大数据分析就无异于建空中楼阁。
二、强大的可视化分析能力。神策分析支持多维度分析,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意组合指标,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
三、PaaS平台。神策分析采用的是PaaS+SaaS的模式,具有灵活的扩展分析能力,实时访问数据,无缝对接三方系统,实现企业端到端的深度分析需求。用户如果有一些定制化的需求,可以基于神策的底层平台进行二次开发。
这种远见卓识得益于桑文锋在百度的工作经历。百度是一家多产品线的企业,拥有七八十条产品线,包括贴吧、知道、搜索等,都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在百度任职期间,桑文锋主导了百度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在如何服务多个产品线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创业之初,他就考虑到了标准化的问题。
神策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理念——从问题出发,跟着需求走。桑文锋表示,很多大数据和AI公司习惯以技术为出发点,其实这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你用深度学习技术,别人也能用,万一哪天谷歌将深度学习算法开源了,你还怎么以技术取胜?”
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桑文锋有过纠结,但他后来想通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方向被证明有问题,但是可以挣很多钱,该怎么办?毫不犹豫的,一定跟着需求走。因为商业的本质是需求,只要跟着需求走就可以。”
在SaaS成为行业主流论调的背景下,神策“逆流而动”为客户提供私有化部署,就是“跟着需求走”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
目前,神策同时向客户提供私有化部署和SaaS服务,其中约7成是私有化部署。原因在于企业用户的数据安全意识比较强,对将核心交易数据和用户数据放在第三方平台上心存顾虑。
桑文锋理解客户的顾虑,他深知靠道德来约束企业行为是不靠谱的。
“一家SaaS服务商有一万种方式向客户承诺保证数据安全,但如果有一天它遭遇了生存压力,会不会出卖客户的数据呢?如果它这么做,谁也无法阻止。所以我们干脆不给自己犯错的机会。我们只提供分析能力,不掌握客户的任何数据。”
桑文锋对雷锋网坦言,从长远来看,最终一定是SaaS服务取胜,“但就像理想的社会状态是社会主义一样,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神策需要的是赢得客户,而不是改变客户,所以只专注解决客户眼下面临的问题。正因如此,神策反而赢得了许多客户的青睐。
不过对于商业的从众性,桑文锋也有着本能的警惕。他在内部分出一个小团队,专门进行创新性的尝试,比如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他认为,试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一定要分出一些精英去试错,才能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地发展。
经过三年高速发展,神策已经成为了用户行为分析赛道上的领跑者,但接下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桑文锋认为,大数据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如果把它比作万里长征,现在才走了20%,连湘江还没过。
他把中国互联网分成两个阶段,以2015年为分界。2000年到2015年是信息化时代,企业还在上IT系统和互联网,处于基础建设阶段。2015年是中国数据化时代的起点,预计持续15年,到2030年。这个浪潮到目前为止才刚刚过了两三年,预计还有八年的高速增长期。
桑文锋希望神策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先成为大数据领域的一条鲶鱼,然后成为2B领域一条更大的鲶鱼,推动行业良性发展,构筑自己的生态。
现在神策已经在帮助客户建立数据基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客户的数据虽然彼此独立,但都是按相同标准建立起来的。这意味着未来时机成熟后,神策可以成为这些数据的连通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
在新技术的探索上,神策也做了许多布局。大数据和当前热门的AI概念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彼此形影不离。AI需要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真正发挥作用也离不开智能化的场景。神策作为一家数据分析企业,在AI领域展开探索并不令人意外。
目前,神策内部有一支团队正在从事机器学习相关的产品研发,典型的产品有推荐引擎。桑文锋介绍,神策做推荐引擎有两大优势:一、扎实的数据根基;二、丰富的数据挖掘经验。
早在2008年,桑文锋还在百度任职的时候就做过个性化推荐,远早于后面这些创业公司。
与AI一样热门的还有区块链技术。桑文锋介绍,区块链的核心是保证数据不被篡改,神策数据在业务过程中需要给客户行为建立数据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数据不可更改。现阶段神策数据只是从平台层面做了一些预防,未来客户需要的话,不排除会引入区块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