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消息,9月20日,由保利威主办的教育直播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龙之门教育董事长&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以《混合式教学,学习效果倍增的利器》为题做了主题分享。
据了解,北京四中网校是国内最早开展在线教育直播的机构,2001年由龙之门教育和北京四中合作成立。北京四中网校创建的目的是想通过互联网+直播的方式,将四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向全国进行传播。
黄向伟介绍,北京四中网校已服务3000多所公立学校,300万学生,每年培训教师10万人,业务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在海外北京四中网校也已建立一个庞大的服务体系,已在日本东京、法国里昂和希腊雅典成立海外分校,并与47个国家1232所华文学校实现合作。直播课涉及到80多个国家,1万多老师。
龙之门教育董事长&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
以下是黄向伟在论坛上的分享内容,雷锋网对其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整理:
大家好,刚才有幸听了一下谢总关于5G重构教育直播体验的分享,感觉讲的太专业了。所以,对于5G时代的到来,直播对教育的赋能,我是充满了期待。
首先我想问个问题,今天咱们的论坛主题是教育直播峰会,谁知道中国在线教育第一个做直播的是哪家机构?
答案是我们北京四中网校,这是事实。今天我们教学部主任跟我一起来到现场,从她当年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就开始从事直播,现在已经是一个高中学生的妈妈了。如果说这是假的话,我们的“假话”已经说了13年了。
在线教育直播的早期探路者
北京四中网校是中国第一批做在线教育的机构。特别遗憾,刚才宓老师分享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的时候,没有统计到2012年以前从事这块的骨灰级机构。我们从2012年开始探讨混合式教学,服务公立学校,到2017年我们探讨区域教育云平台。
目前有很多城市是全市来采购我们的教育云平台服务,比如东莞。东莞在前年有一个当年最大的政府标,5480万,我们中标了,当时我们和几家上市公司一起PK,最后胜出。还有青海西宁教育云平台,用的全是我们的平台。当然还有很多的县也在用我们的产品,希望在座同行后面可以去关注一下。
我们的业务涉及这几个板块,第一是公立学校智慧教育,从教育信息化到智慧课堂。第二是在线课外辅导(网校),这是我们最传统的业务了,从2001年开始,北京四中网校一直走到今天,一直保留这块业务,只可惜这块业务我们在中间有几年并没有很好的去发展它,所以错过了一些风口。第三赋能教育机构,我们把智慧教育的经验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加持,做成一个教学系统赋能校外培训机构。第四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们在2014年孵化的一个项目,龙之门大语文,大家知道大语文也是这几年非常热点的项目。
说说直播这件事。其实早在2002年我就开始探索教育直播,那时的网络条件真的不行。我们探讨做直播的时候,当年曾经花了150万买了一个服务器,后来无论怎么去试,就像刚才谢总讲到的网络卡顿在那个年代是常态化的,所以当时那个项目就暂时放弃了。
直到2006年,我们开始正式做直播。在此之前我们有一小插曲,做了点播课。那时点播课把视频码流压缩到质量最低,在整个大屏幕只有一个小豆腐块,但是学生觉得很新鲜,因为他们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北京的名师在上课,所以四中网校也是中国第一个做点播课的在线教育机构。
2016年开始起步,到2017年随着网络环境好一些,我们教学的成果还不错,很多学生通过在线来学习。我记得我们最高的一堂课是在2017年的春节,有一位老师给孩子们讲春节的民俗,那一节课超过5000人,是当年同时在线听一课节学生最多的。
这位老师是我们龙之门语文教学副校长,那时候头发挺多,现在头发没有了,他是四中一位非常杰出的语文老师,现在全职在四中网校工作。那时我们的教育直播应用其实很多了,不仅仅是给学生做直播课,还给老师做远程教研,到现在也是,我们每周都有远程教研。
当年一些集团校做集体备课,我们内部的业务成长,比如说每年我们举办教师的业务PK大赛,学生在异地,评委在异地,这个活动做了很多年,每年PK大赛非常的热闹。再有我们现在坚持“同课异构”,我们自己叫论课。所以通过直播我们做了非常多的教学活动,包括海外的直播等等,这都是很早的一些画面了。
如何给学生的学习减负增效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龙之门这些年做了哪些事,思考了哪些问题。
这是网上的一张图片,反映了国内教育的现状。中国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比芬兰多20小时,比日本多10小时。所以,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非常重。
去年国家有一系列文件,对校内老师教师进行规范,核心诉求是要求给学生减负。从这个图可以看出,在全球来看,中国几乎是校外学习时间最长的国家,但是中国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
图中黄色柱状图代表学生在校外学习的时间,红线是代表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最高的是芬兰排第一位,所以现在全球很多人向芬兰学习,咱们中国现在有很多机构专门组织校长、老师到芬兰去学习。
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是什么?是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客观原因。但是在这个过程我们看到,太多学生花费同样的时间做无用功,或者说做重复的劳动,这里有一些数据。约有60%的题目为无效训练(重复训练/超出难度),日常测练约50%的错题,期中期末考试中依然重复出错。
当技术尤其信息技术来临的时候,我们怎么能通过这个视角去帮助学生?减负不是说只是把学生的学习量减少,我们怎么能通过技术给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效去减负。通过技术,可以数据驱动,可以设计场景化,可以个性化的去给学生因材施教,就不需要去刷无谓的题了,根据学生的问题给学生精准推送他们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从国家的层面看,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已经是国家战略,所以这里面我给大家看主席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贺信里面写到,“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我觉得最后这句话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给了我们从业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教育3.0时代已经到来了。从农耕文明到机器工业文明,然后到现在的信息智能文明时代,我们的教育可以有很多新的构想。
农耕文明催生教育1.0时代,标志是学校的产生,组织形式是官办和民办;机器工业文明催生教育2.0时代,标志是班级授课制、学科教学的出现,组织形式依旧是官办和民办;信息智能文明时代催生教育3.0时代,标志是翻转课堂、云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形式的出现,教育的组织形式表现为去中心化,不单是官办和民办。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此影响下,个性化、体验式、合作式学习、互动式教学等已深入人心,让真实与虚拟的课堂并存。这个课堂就是我们说的混合式课堂。
奇点大学创始人兼校长、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曾说过,“不断减轻人类痛苦是技术持续进步的主要动力,明天,不可知,却依旧可期。”这句话我特别喜欢,我觉得现在变化非常多,之所以有这些变化,我们才能看到很多机会,明天等待我们去把握。
混合式教学:关键在于过程的公平
技术的加持可以让我们去构想跨时空+现实的开挂课堂。通过线上学习+线下课堂互动生成+课前整合性教学设计+课后精准化AI测试=基于班级授课的差异化学习+面向每个学生的精准反馈,以达到个性化的规模化教学。这里面先探讨几种教学模式,有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
我们认为教育的公平与质量是教育改革长期奋斗目标,而公平的起点和结果公平,这是政策驱动的,大家理解吧,起点公平是入学,结果公平是考试。中考、高考,那是政策驱动的。
我们行业应该作用于哪里?应该作用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可以让学生得到线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要关注到学生课堂内本质化的优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更高。这个高效率的学习,有限时间内学习的效率,就是检测一个教学模式是否是有质量的重要标准。
同时我们不仅仅是关注学生,还要关注老师。老师通过在线的教学,一是个人的专业化提升,还有就是远程教研支持。我们知道中国现在优质的师资还是相对较少的,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很少有985、211毕业的老师去那里工作,大部分都是本地的一般学院。
那么怎么能去赋能这些老师?通过互联网,通过远程教研,给他们更多的加持,然后让他们通过现代技术有更好的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我觉得也是要去重视的。所以我们现在探讨的方法是线上线下融合的班级化智慧学习。
两大支撑点
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些思考,基于这个思考我们做了两个支撑点。
支撑1 是智能教育全环节。我觉得龙之门成立19年,我们锻炼并生成了一个非常大的能力,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创新的能力。现在我们教学体系里面除了教学资源、技术平台、应用场景。应用场景我们分了很多种,我们叫“教无定法”,场景化教学非常重要,我们分成核心、外围、次外围等等这些形式。应用场景的核心环节是教、学、练,次外围是测评,最外围是内容,其他环节是管理。
支撑2是大数据技术下的知识图谱。在四年前,我们完成了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初高中数理化三学科的知识图谱,已经申请了专利。通过这个知识图谱,我们建立了一个自己的自适应学习系统。
自适应系统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给学生的学习赋能。
哈佛商学院曾经的一个调查很有意思,就是人每天的信息获取,最高效率通道是视觉,占到83%,听觉占到11%。但视觉容易疲劳,而听觉不容易疲劳。所以技术和教学融合最核心就是通过充分调动视觉,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新鲜感和兴趣,觉得不枯燥。同时调动听觉,让学生想象力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又不容易疲惫。所以我们做了很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有不同的组合。这是第一个支撑。
然后是赋能老师。技术能给老师带来哪些工作上的变化,我觉得是减负,比如说批改作业、了解学情,通过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让老师通过这些数据,基于经验的教学转移到基于精准数据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是第二个支持。
三大场景,构建混合式教学
最后简单介绍下,我们刚刚上线了一个叫作“北京四中网校智领课程APP”,就是把我们对于教育的思考和设计又进一步的加工。主要有三大场景,跟老师学,跟AI学,跟自己学习,从而构建混合式教学,覆盖学生课外学习全场景。
跟老师学部分。我们做了大师直播课,覆盖春秋寒暑假,基本上对标现在头部在线机构所有的课程。包括留作业、答疑、建群服务这些都有,但是别人没有的我们有,主要是这两个模块:第一就是学生的自学和AI智适应系统。
学生自学部分。是把我们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资源碎片化,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可以查漏补缺,我们现在初高中全学科所有知识点下边的文本、视频都一一对应的,学生可以随时的去学习。
跟AI学。刚才讲的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我们做的一个自适应学习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学生很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一些学习漏洞或者问题,通过这三点我们希望更进一步探讨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
时间关系,我就分享到这里。无论如何,我们在这个行业,我觉得我们应该充满期待,尤其现在技术越来越好。市场环境方面,虽然国家有一系列的政策去管控,但是我觉得教育是涉及到国计民生,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一定是会在这个领域有收获的,谢谢。(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