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正处在十分严峻的防控阶段,我国公共治理体系也遭遇了重大挑战。
除了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处在压力旋涡之中,交通、物流、零售、旅游、教育、工业等被连锁反应牵绊,各地政府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城等管制举措相继出现,很多原有的运转体系被迫改变。
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面对我们10多年来所构建的城市发展模式:究竟“智慧”的内涵在哪里?当遇到重大公共性挑战时,城市如何快速反应?城市之间又如何形成联动?这种模式下,如何尽量降低城市甚至整个社会的代价成本?
借由近日德勤出台的一部《全球智慧城市2.0》的报告,对我国智慧城市的历史与当下格局做一个梳理回顾。
人口挑战、交通挑战十分严峻
目前,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依然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推进,到2050年,接近70%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所在的亚洲将成为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地区。
在城市急速扩张的过程中,先进的技术将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经济、资源利用、生活质量、时间成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城市化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各地城市管理者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比如人口挑战(全球人数即将接近76亿,城市人口超过40亿)、城市废弃物挑战(全球城市垃圾年均34亿吨)、交通挑战(大城市平均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上)。
投资金额将在未来5年内达到高峰
为了应对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在过去的10多年里,各国大力投资建设智慧城市,投入金额逐年升高,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达到高峰,由于拥有后发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全球智慧城市市场份额(百万美元)
智慧教育在全球智慧城市市场份额占比最大,预测在2023年仍保持最高的市场份额,智慧安防增长趋势明显。亚洲地区有较多的智能建筑项目,水资源相对贫乏的中东和非洲有最多的智能水系统项目。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最近几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智慧物流、智慧建筑、智慧政务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智慧医疗等其他领域则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
亚太城市智慧化情况
中国政府于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较大规模的试点,并于2014年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底确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确认为国家工程。此后,相关部委开始相应出台具体领域的细化政策。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重视程度的加深,主管单位和重点城市培育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
比如,从2012年的住建部,到2014年的发改委牵头,到2016年发改委&网信办&住建部,到2018年又回到发改委。
随着智慧城市的认识逐渐升级,智慧城市的定义逐渐得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更丰富。
超级智能城市2.0
新型智慧城市战略提出后,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和建设呈现出分级建设、多点开花、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在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和地区中,大多分布在环渤海沿岸和长三角城市群。
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地区及数目
中国智慧城市样本分布
超级智能城市是值得研究的点,可从四方面进行评量:
第一,政府的战略规划,反映政府发展智慧城市的意愿;
第二,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基础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第三,智慧城市理念已经渗透的领域,反映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第四,城市是否拥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预示着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超级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从整体了解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通过德勤全球视角引导城市发现自身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挖掘自身的潜力,将智慧城市建设与自身需求相结合,稳步提高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让市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四大维度之下,我们对目前重点26个城市进行系统分析,以求识别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这些城市距离理想中的超级智能城市还有多远。
中国超级智能城市样本分布
在超级智能城市得分排名中,4个一线城市表现最好,在四大核心领域均占领鳌头;13个二线发达城市势均力敌,其他城市则尚有提升空间。
4大核心领域领先的超级智能城市
整体来看,智能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也不乏智能城市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新晋发展的城市表现明显。但也有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的开展智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一线城市的智能城市发展水平已经大幅度领先于于其他城市,特别在创新水平上,其他城市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不利于可持续的智能城市建设。此外,所有城市之间在智能城市应用领域表现出的参差不齐较严重。
超级智能城市指标得分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GDP的关系(万元人民币)(万元)
核心的战略层面:城市整体在线政府服务得到改善,第一梯队城市不仅规划完善,且政策执行和资金支持均比较到位,第二梯队城市规划相对比较完善但执行力尚待提高,第三梯队城市缺少长期和完善的城市规划。
超级智能城市新风向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城市,为智能城市提供新动能。
人工智能城市产业链包括基础层加上核心技术层,然后再加上垂直应用。垂直领域细分为产品和应用智能系统。实时感知、高速传输、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协同、自动优化、自主控制。这七大特征是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的,未来超级智能城市需要完全具备这些特征。
人工智能从底层到终端赋能智慧城市
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正在改善智能城市建设:云计算技术实现城市数据实时联通、融合和存储,物联网平台链接各类终端和资源,政企合作建设数据中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为了实现顺畅的市民参与,可以通过“短、中、长”期的三步走战略,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借助大数据、电子政务等科技手段的途径,以技术为跳板,最终实现“新型智慧城市”中的市民参与,创设良好的市民体验。
智能城市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逐年累月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不断大力投入建设智慧城市, 随着智慧城市的认识逐渐升级,智慧城市的定义逐渐得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将更丰富。(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本文报告起源: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