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新智造按:日本公司开发出转化率破纪录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26%+;3月20日,极飞召开2017年春季发布会,以极飞地理的品牌对外发布首款智能测绘无人机——XGeomatics C2000;前阿里巴巴“瓦力超级大脑”技术负责人刘智勇离职创业,做出大学园区快递机器人;本文总结了本周雷锋网「 新智造」栏目报道过的新研究、新产品和新公司。
戴上这款眼镜,开启超越常人的四色视觉
理论上,常人的肉眼是三色视觉(Trichromacy),通过三种视锥细胞(也可以说感光色素)来生成蓝色、绿色和红色的波长。但是,肉眼的不足之处是存在同色异谱色(metamers),也就是说尽管色彩看起来相同,但实际上是由不同光谱组成的。
为了突破人类肉眼的「固有冗余」,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针对左右眼使用两种不同透射率镜片的设备,通过分离短波视锥的响应,有效引发了四色视觉(Tetrachromacy),也就是存在四种不同的眼锥细胞类型。
在戴上眼镜之后,佩戴者能够区分同色异谱色之间的差别,从而让佩戴者看到此前肉眼无法看到的新颜色。物理学家 Mikhail Kats 向 New Scientist 透露:「肉眼看起来完全相同的颜色,当你戴上眼镜之后就会发现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颜色。」
日本公司开发出转化率破纪录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26%+
组成太阳能板的硅单元有一个理论效率极限为29%,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数字已被证明难以实现。事实上,效率可以达到20%的产品就被认为是非常好的太阳能电池板。不过日本化学制造公司 Kaneka 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光线转化率26.3%的太阳能电池,打破之前25.6%的纪录。虽然只是增加了0.7%的效率,但在改进太阳能电池技术越来越艰难的今天实属不易。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还提到,他们向《 Nature Energy 》杂志提交研究报告后又进一步优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了26.6%。而且这个结果已经被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NREL )认可。
在《 Nature Energy 》杂志的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个由高质量薄膜异质结层( HJ )构建的180.4平方厘米硅单元——也就是说,该单元内电子不能存在的空隙将大大减少。异质结层控制技术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被广泛采用,松下( Panasonic )就在布法罗市的 Solar City 工厂中使用它为特斯拉制造电池,而Kaneka也有自己专属的异质结层技术。
交互式激光投影微型扫描仪BML050:可将所有表面转化为虚拟用户界面
Bosch Sensortec是全球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MEMS制造商Bosch(博世)的全资子公司,主要卖消费类电子产品微机件MEMS传感器设备,在智能穿戴、VR、AR不同领域都有所涉及。在刚刚过去的MWC巴塞罗那展会上,Bosch Sensortec发布了一个交互式激光投影微型扫描仪BML050,这款产品让致力于「新界面交互」中的投影交互的厂商们又多了一个选择。上周,慕尼黑电子展在上海召开,Bosch Sensortec又第一次在亚洲区宣布了这款产品。
跟普通投影仪厂商所做不同的是,BML050无需额外的手势接收器,也不用太在意有没有平整的白色幕布,既然名为「交互式激光投影微型扫描仪」,顾名思义,BML050的投影方式就是激光。据Bosch Sensortec方面介绍,BML050基于一个高度仅为6mm的集成IR-RGB(红外、红、绿、蓝)模块(最高支持全高清分辨率),内置两个MEMS扫描镜(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MEMS扫描镜不仅能够投影图像,还能通过收集反射光来确定用户触摸投影图像的位置。
简单来说,其操作原理是各个激光镭射线很快扫过屏幕,形成图像,在扫描的过程中,如果用户用手去触碰它,它就会反射激光到接收器里面,整个过程非常快,Bosch Sensortec方面介绍说,用在交互界面中,BML050的延迟大概在0.008秒左右。
发布首款智能测绘无人机,极飞离植保界的Uber更近了一步
3月20日,极飞召开2017年春季发布会,以极飞地理的品牌对外发布首款智能测绘无人机——XGeomatics C2000。
C2000是一款工业级低空四旋翼无人机,采用极飞自主研发的SUPERX 2飞行控制系统,能实现全自主航线和高精度地图自动采集。
利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极飞XBMS电源管理系统,C2000单次续航时间长达40分钟,一次起降可测量的最大面积为130万平方米,约133公顷。C2000可以搭载不同相机模块,可采集的信息包括:正射影像、地形、地貌、高精度地理位置信息、高程数据以及多光谱图像等。
量子视觉发布售价98000元的全景相机AURA,创始人称“并不是山寨Jaunt”
硬件方面,这款全景相机由 20 枚镜头组成,水平方向为 16 枚视场角为 90 度的广角镜头,顶端和底部则为 4 个视场角为 190 度的鱼眼镜头,可连续拍摄 1 个小时。
它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 H.264、H.265 视频编码标准,最大可以输出 25fps 的 10K 3D 影像、60fps 的 10K 2D 影像以及 120fps 的 6K 2D 影像。它还可以进行 VR 直播,实时输出 6K、30fps 的 3D VR 直播画面,并通过RTSP协议进行有线或无线实时监看。
软件方面主要包含实时监控软件 AURA WORK 和 后期制作软件 AURA STUDIO,以及 AURA LIVE 服务软件。
AURA WORK 可实现实时监看各个镜头画面,远程设置单个、或多个镜头参数,升级摄影机固件等功能。
AURA SUTDIO 可一键快速素材导出、拼接、剪辑,并通过本地或者SaaS服务器进行高品质 3D 拼接和立体深层渲染,并无缝衔接其他后期特效软件。
AURA LIVE 可实现长距离20路视频的数据传输,并且在机器端进行符合直播拼接运算的解码工作。
前阿里巴巴“瓦力超级大脑”技术负责人刘智勇:离职创业,做出大学园区快递机器人
“7月份我们将启动无人配送校园计划,在第一所高校投放5-20台产品”,真机智能创始人刘智勇对雷锋网说道。创办真机智能前,刘智勇是阿里巴巴“瓦力超级大脑”的技术负责人。他口中的产品,正是无人机外的另一种方案——配送机器人(无人小车)。真机智能研发的配送机器人名为“递虎”,专注于解决大学校园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递虎是真机智能的第一代产品,即将完成组装。它高约0.8m,自重30kg,最高可载重为30kg,依靠直径为25.4cm的轮子“行走”,行进速度约10 km/h,相当于人骑自行车的普通速度。高大的身躯和较大的轮子,可以保证它在负重30kg时,安全跨越减速带,爬上最高35°角的斜坡,但“递虎”还不具备通过台阶的能力。
递虎在视觉上采用激光雷达的方案,早期测试版中,因为采用了Velodyne的激光雷达,仅此一项成本高达8000美元。而在即将组装完成的版本中,采用了其他厂商的激光雷达,成本降至3000元内。此外,在激光雷达基础上,还通过视觉算法作为辅助。
递虎接到指令后首先要以2D地图作为路径规划参考,然后根据GPS做初步定位。实际行走中,通过激光雷达、视觉和惯导,对环境建图、定位,来实时规划路径;而在避障方面,由于路面状况太繁杂,依靠端到端算法做决策的技术并不足够,因此真机智能选择了靠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结果和规则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控制决策。
用人工智能做广告,它成为第一家走上IPO的人工智能企业
在这一波工智能热潮中,资深的从业者还在向创业者谆谆告诫,“只做技术却不能提供商业价值,最终只会死路一条”。而现在,已经有一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开启了上市之路。雷锋网消息,3月15日, Veritone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融资1500万美元。如果IPO顺利,这将是本轮AI大潮中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AI公司。
Veritone是做什么的?这家即将上市的公司似乎并不被人熟识。
“人工智能正在革新媒体发现和分析,现在,视频中的每一帧,音频里的每一秒都可以被用来搜索物体、面孔、声音、品牌、情绪、文本以及更多内容。这种革新改变了我们观察多媒体内容的规则,使得对内容高度敏感的决策者们,比如广告、政治、法律和公共安全,能够借助应用和洞见来改进业务。”
在Veritone的官网上,有主题为“解锁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这么一段话。据雷锋网了解,这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的认知计算能力,可以将非结构化的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处理、转换、分析,以自动的方式生成具备可行性的情报,以辅助商业决策的公司。
做榜单却拒绝收费,他们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是如何落地的?
Jeff说,过去20年他一直都在做科技公司,地图、图片分享等领域都有涉猎,最近的一次创业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图片分享软件“图钉”。大概从2014、2015年左右开始,Jeff就接触到了人工智能这一块,并且认识了络策公司现任首席科学家的Carl Kovamees。Carl当时就在做神经网络相关的项目,是其前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后来其公司被收购,恰逢人工智能风潮袭来,Jeff就和Karl一拍即合,成立了络策。
有着20年科技行业从业经验的Jeff,对市场的观察还是十分敏锐的,无论是大数据榜单、大数据服务亦或后来的图片视频分析,这些产品都能够很好的落地到实际用途中,把目前火热的“神经网络”、“NLP”、“人工智能”等等热词融入到了产品中,想清楚了商业模式并加以实施。
去年12月份,络策网络科技拿到了由飞拓无限、德同资本的投资,飞拓无限是国内一家提供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去年年底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也就是说,此次融资除了让络策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之外,还在资源整合上增益了不少,加快了一些其“人工智能”技术在跨社交媒体的大数据服务的落地。
在Y Combinator的Demo Day上大放异彩,他们要给身体装个“USB接口”
近日,初创企业“剑桥生物强化系统(Cambridge Bio-Augmentation Systems,CBAS)”在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举办的Demo Day上大放异彩,他们所做的东西,就是为了把上述假肢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消除掉。
CBAS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为现年仅有27岁Oliver Armitage和28岁的Emil Hewage,两人均是生物工程博士,在读博的第一年期间,二人还是室友。CBAS在YC Demo Day上所演示的就是他们所做的关于假肢方面的创新——PID(Prosthetic Interface Device )方案,用两个创始人的描述来说,就是用于人类身上的一种“USB端口”,用数字技术来解决假肢与人体连接的问题。
简单来说,这个PID方案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一款仿生设备植入截肢患者的体内,永久性的集成到骨骼中(CBAS方面称其为“骨骼整合”),然后,由这款设备的接口来连接其他的假肢。
他们做的通用人工智能,要让所有产品都具备“智能”大脑
成立于2013年6月的灵聚,核心产品是灵聚人工大脑——这是将语义分析、知识图谱和认知计算等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算法和数据集群,主要实现自然语言交互、自学习和认知等能力。灵聚智能创始人张胜日前接受了雷锋网的采访,他把灵聚人工大脑称为“一个达到商用级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品”,可以成为让各种软硬件产品具备“智能”的大脑。灵聚基于灵聚人工大脑的技术推出了灵聚智能云,第三方开发者通过All-In-One接口,一次接入就能快速体验到灵聚的所有场景和功能。
不限定场景的智能是灵聚一开始就确定的策略,在张胜看来,一旦从底层技术上就考虑限定场景了,将会成为未来实现真正智能的掣肘。在产品上,无屏化交互、All-In-One的语义接入接口、上下文和多轮交互,以及自动识别用户意图进行计算和合成答案,是灵聚的核心优势。
除了精准的连续上下文,灵聚人工大脑会根据用户意图,调取数据中经过细度粒子化处理的数据进行实时计算,然后返回一句话的结果,而不是两个简单罗列的数据。
全息显示:这家创业公司的 AR 头显能比肩 HoloLens?
Glyph 的开发商 Avegant 是一家硅谷创业公司,2015 年他们曾获得联络互动的 2400 万美元 B 轮融资,2016 年再次获得后者的增资 1000 万美元。
日前,该公司宣布基于 Glyph 他们研发了新的 AR 显示技术,并致力于将其转化为消费级产品。据外媒 The Verge 报道,记者在其体验的demo 中,不仅看到了虚拟的太阳系,具有沉浸感的海洋,还与房间中一位真人大小的虚拟人物聊了会儿天。
当革新者都在谋划着拆掉方向盘和制动时,这家公司却要让一台机器人来驾驶汽车
去年11月,在江苏常熟举办的第8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一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称北航)的参赛车辆成功吸引了雷锋网的注意。
与其他竞争对手都是通过控制汽车的底层系统来实现自动驾驶不同,这辆被命名为“北航飞鸽”的自动驾驶汽车在驾驶位上安装了一台机器人,通过其机械结构和转向臂来模拟人的驾驶,完成踩油门、踩刹车以及转方向盘的操作,完全从外部控制车辆。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机器人配备了两条机械腿来踩刹车,其中一条是为在系统失灵(通信中断)状况下进行紧急制动而设置的。当然,车辆上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GPS定位组成的感知系统依然存在。
当时,雷锋网了解到,这台机器人背后的研发公司是“北京踏歌智行科技”,2016年7月刚从北航的实验室走出来独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