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消息,7月7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第二届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在深圳如期开幕。在机器人专场,有许多重量级嘉宾到场演讲。该专场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协会的成员,杨广中院士。雷锋网第一时间为您整理了演讲内容。
一开场,杨广中院士就带着我们回顾了医疗手术的历史。从而引申到了现代的手术机器人。
他认为,手术机器人主要解决微创三个问题:第一点,实现精致操作,手、眼合一。第二点,灵巧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完成许多缝合的工作。第三点,人的视野和动作可以放大,而机器能做缩小的工作。现在的手术机器人有两大类:骨科,例如Mako;腹腔手术,例如达芬奇系统。
纵观过去二三十年,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是从一个简单的系统变成能进行控制并且多人进行协作的系统。虽然手术机器人越来越普及但还是有很多的问题:
价格高
适用症不全
未将影像和智能结合起来
有缺点就意味着有发展的空间。杨院士告诉我们,手术机器人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在开拓市场之前,从现在的发展方向上, 杨院士 认为,对今后的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我们还需多做思考。他提到“今后的手术机器人是又快又大又强,还是又小又灵巧又智能?是怎么样的方向?是把价格做得更高?还是把仪器做得更普及,能够让大众受惠?这是我们今后在手术机器人发展方面值得思考的问题。”
接着,他介绍了著名的达芬奇系统,但即使是达芬奇系统也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也是未来医疗机器人需要实现的。
杨院士认为,医疗机器人可以分为六等(从0开始,雷锋网不得不说杨院士是非常标准的工科生):
第0等:No Autonomy,并不存在智能的机器人,医生往哪走,机械臂就往哪走
第1等:Robot Assistance,人类为主,机器只是实现辅助
第2等:Task atonomy,机器可以完成机械的步骤,例如缝合
第3等:Control Autonomy ,机器能够按照选定的步骤在人类监控下实施手术
第4等:Highe Autonomy,机器可以在人类监控下自主决策
第5等:Full Autonomy,手术中无需人类控制的机器人
在这六等机器人里,人类在未来几十年比较有可能实现的,是第1、2、3、4等。另外,这些机器人应该如何布局,应该如何从法律、伦理上去使用这些机器人,也是需要人类思考和解决的。他认为,在布局上,应该实现人机合一。但是需要更精细的机器并保证安全可靠有效。他介绍了一种帮助实现人机合一的方法——眼动仪。杨院士通过现场实验与观众互动,让大家体验实现的原理。
在演讲末尾,杨院士还向大家介绍了手术机器人的前沿:将手术机器人智能化、做小;做单孔机器人,内窥机器人;将机器人与显微影像结合;由于这些主要涉及精密智造,时间有限,杨院士未多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