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S大会第一天主要是各种Workshop,针对机器人领域的某个具体议题召集来这个领域最好的研究者,每个人就自己最擅长的题做一个30分钟的演讲。
第一天大约有12个Workshop同时进行,分摊到每一个会议室,观众数量就不那么多,看起来场面似乎有点“惨淡”,和国内很多峰会的大排场不一样。
但听众贵精不贵多,这些参会的人都是从世界各地漂洋过海而来的,每个人都抱着明确的学习、交流目的而来。我所在的柔性机械手workshop里,会场大约30人左右,很多人一直在记笔记,偶尔会有人插空提问,会场气氛“严肃活泼”,像是大学的小课堂,对于讲者和听众来说交流效率特别高。IROS办了29年,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笔者所在的会场是柔性机械手主题,一天的时间,有10个研究员做了主题分享,如何做运动规划、如何应对“非结构化”的任务(常规的机械手,比如应用在流水线上的装配机器人,大多用于完成一个特定的动作)、柔性机械手在医疗/工业自动化/家庭服务/救援/空间探索上的应用等等主题做了分享。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比如最简单的一个,当一个机械手要去抓起一个物体的时候它的着力点要放到哪里。图片上示意了一种情况,抓取水瓶的时候,最佳的着力点是在把手上,但不是所有的机械手都能做出这种判断。
这张图展示了几代柔性机械手在鲁棒性、适应性、运动效率、控制、成本等各种指标上的优劣。
除了主题分享,还有两个团队带来了demo。
这是一个重量仅仅1.5g的“爪子”,用硅材料制成的薄片,通电之后利用电场给爪子一个动力用来抓取较重的物体。DEMO展示的是抓取乒乓球的状态。
另一个是一个机械手臂,手指是仿生的,作者是一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要努力科研的韩国妹子。
会场DEMO时间,各种口音各异的英文在热烈地讨论,认真研究产品。会场外,已经有人勾搭上了,就如同这个会议的初衷,“foster further collaborations”。